曾媛媛
【摘 要】花鼓戲是湖南各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本文從湖南花鼓戲劇團的調查研究入手,采用了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等方式對花鼓戲如今的生存環境和市場問題進行調查,為湖南花鼓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關鍵詞】湖南花鼓戲;生存現狀;面臨的困境;互聯網;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J61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47-02
一、湖南花鼓戲的種類及其興起的原因
湖南花鼓戲是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是湖南各個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約在十八世紀末就出現了湖南花鼓戲的雛形,據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由于流行地區不同,湖南花鼓戲又分有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各地花鼓戲的傳統劇目約有四百多個,音樂曲調三百余支。伴奏樂器主要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嗩吶、琵琶、笛子、鑼鼓等民族樂器。其唱腔分類有小調、川調、打銅鑼、洞調等。湖南花鼓戲起源于農村,所以其曲調風格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且演唱節奏快、演出靈活多變等。花鼓戲的內容大多是關于民間生活的,緊貼人民群眾,所以這正是它得以迅速興盛的原因。特別是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湖南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的喜愛。
花鼓戲能在十八世紀興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清代康熙時期開始,農業、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與發展,隨之出現了“康乾盛世”。隨著城市的擴展、人口的增加,適用市民生活的戲曲、說唱等得到進一步發展。
第二,清中葉至末期,朝政腐敗,閉關自守,雖然科技日趨落后,但是民間音樂卻仍自由發展。加上當時洞庭湖一帶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吸引了很多外來移民,移民在帶來新的種植技術和手工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當地的戲曲和說唱藝術,多種藝術的相互交融、結合促進了湖南花鼓戲的繁榮。
第三,它表現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且文辭通俗易懂,最大程度滿足了老百姓的審美娛樂的需求,這也是促進湖南花鼓戲繁榮的重要因素。
二、湖南花鼓戲在傳承和發展上面臨的困境
第一,中國戲曲品種繁多,傳統戲曲約有300多個劇種,同時又不斷有新劇種產生,這使得許多劇種不堪負重,并逐漸消失。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審美趣味走向多元化,家庭影院、電視、電腦、卡拉OK等多種娛樂設施走進尋常老百姓家,3D、4D等電影不斷吸引人們的眼球,花鼓戲這種傳統劇種理所當然地受到沖擊,如果不從根本上進行變革,則必定會失去觀眾。
第二,逐漸減少的專業演員與觀眾也成為花鼓戲危機的主要原因。觀眾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多元文化的發展。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觀眾減少了,票房收入也隨之減少,演員的收入就受到影響,不少優秀演員便會選擇離開,劇團也漸漸衰落,在現實利益的驅動下,選擇繼承傳統文化的年輕演員就更少了,研究花鼓戲的創新與改革的工作便會后繼無人。
第三,專業劇團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所有制模式,不利于調動花鼓戲演員的積極性。
第四,戲曲內容千篇一律,沒有新鮮感。如今,多元化的發展方向,使人們有了更多選擇娛樂的方式,在花鼓戲流行了這么多年后,沒有人才去創新發展花鼓戲,使得花鼓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就很難得到現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喜愛與追捧了。
第五,傳承方式的落后。像花鼓戲這種傳統劇種主要是靠口頭傳授的模式代代相傳,隨著時間的流逝,優秀的老藝術家們相繼辭世,這樣極不利于花鼓戲的發展及演員隊伍的壯大。
三、湖南花鼓戲傳承與發展的對策研究
湖南花鼓戲面臨衰落,特別是處于民族文化斷層階段的人們來說,對湖南花鼓戲的了解甚少,所以我們要從最根本處著手,通過全國人民的一起努力,來挽救我們的傳統藝術,對于湖南花鼓戲傳承與發展的對策研究,筆者有以下幾條建議。
第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要從花鼓戲的創作和表演著手,結合時代背景,在花鼓戲中加入時代新元素,要遵循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特點,緊貼群眾的生活,在表演上要做到雅俗共賞,迎合更多觀眾,多方面的表達出人們的內心感受,讓人們能從花鼓戲中感受到樂趣。
第二,讓青年人多接觸和學習傳統藝術,如在各高校開設傳統音樂課程,激發人們對傳統音樂的熱愛,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傳統文化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第三,政府加大對花鼓戲的扶持。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把發展的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而忽略了文化建設這一塊,各大劇團也因為資金的缺乏導致運轉不過來,政府才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堅實后盾,也是發揚傳統音樂文化的主要力量。
第四,加大對花鼓戲的正確宣傳,培養觀眾。由于觀眾的流失,導致傳統文化沒有繼續發展的動力。俗話說的好,只有了解它才會愛上它。在創作這方面我們要得到大部分人的共鳴,創作的出發點從緊貼大眾開始。
第五,保護傳承人。曲藝要復興,人才是關鍵,對于傳承花鼓戲的藝術家們我們要給與充分的尊重,而且要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給他們創造一個相對寬松和安靜的環境,讓他們專心搞創作,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湖南花鼓戲的傳承與發展中來。
四、互聯網時代對花鼓戲的重大推動作用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們步入了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主流,社會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思維模式、思維觀念和工作方式也受到巨大沖擊,互聯網使我們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如果花鼓戲不能面對形勢的變化,將不可避免地落后于時代,最終被其他音樂所取代,所以我們要抓住時機,把握互聯網時代所提供的機遇。
第一,互聯網是輔助花鼓戲教學與傳播的有效手段。互聯網教學很好地解決了花鼓戲教學的時空限制。在一些偏遠的地區,學生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和了解到花鼓戲,這樣不僅節省了費用,還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且有利于培養花鼓戲教學中的創新思維。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廣的發展平臺,為發散性思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張揚學生的創造性。
第二,便于提高學生相互合作、自我探索的學習能力。在網絡的覆蓋下,我們可以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互聯網與他人進行交流,在參與中互相幫助、互相糾正,從而得到自我的提升。
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去迎接信息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新挑戰,筆者相信,互聯網時代會帶給我們驚喜,帶著湖南花鼓戲走向世界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