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剛
【摘 要】竹笛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之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根據實踐經驗可知,其演奏的本質是表現音樂的藝術美。竹笛演奏藝術美的表現離不開樂器本身,更離不開演奏主體。作為竹笛演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藝修養、嫻熟的演奏技巧和創新思維,才能更好地表現音樂藝術之美。
【關鍵詞】竹笛演奏;藝術美;探析
中圖分類號:J63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091-02
一、竹笛演奏藝術美概述
竹笛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極富民族性與藝術性。多年來,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竹笛演奏的本質是表現音樂藝術美,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感受。竹笛演奏的藝術美是通過演奏主體表現出來的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這種美既具有客觀性,也具有主觀性。客觀性是指竹笛藝術的內容歸根結底來自于社會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主觀性是指人們對竹笛演奏藝術的認識受世界觀、價值觀和藝術審美的制約,不同演奏者會有不同的藝術呈現和藝術審美觀點。
竹笛演奏的藝術美具有豐富的層次和多樣的形式,其藝術本身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竹笛演奏藝術的審美需求越來越高。近年來,中國竹笛藝術發展迅速,很多優秀的作品應運而生,這些作品通過竹笛的演奏,表現出層次分明、情感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美。竹笛演奏的藝術美概括起來主要有情感美、神韻美、音色美、技巧美、風格美以及意境美等。
二、竹笛演奏藝術美具體分析
竹笛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無論是作品的內容還是作品的表現形式,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巨大的進步。藝術家通過無數次的藝術實踐,創造了層次豐富和形式多樣的藝術美。竹笛演奏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民族音樂的進步和發展。竹笛演奏的藝術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竹笛演奏的情感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人們的各種情感都可以通過音樂來表達。在很多戲曲劇種中,為了表達特定的情感,渲染氣氛,推動劇情的發展,離不開竹笛演奏的藝術表達。從某種程度來說,優秀的作品與竹笛演奏的藝術效果密不可分。因為竹笛演奏能夠獨特地表達出作品中的內涵及情感,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這就是竹笛演奏藝術的情感美所帶來的效果。
可以說,人類情感豐富,表達形式各異,竹笛藝術所產生的情感美有別于其他的藝術表現方式,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二)竹笛演奏的神韻美。由于竹笛演奏一般具有旋律線單聲部的特點,往往能夠獨到地表現景物的神韻美。這與一些古典詩歌有某些類似之處,比如,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通過詩的語言將梅花的神韻傳神地表達出來了。而古曲《梅花三弄》,通過竹笛演奏,描繪了一幅梅花傲雪圖,表現出梅花的清雅高潔,不畏風霜,迎春綻放,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法言說的神韻之美。竹笛通過旋律可以營造氛圍,抒發情感,體現神韻,在音樂中創造獨特的神韻美是竹笛藝術的優勢所在。
(三)竹笛演奏的音色美。竹笛的音色與竹笛的自然屬性密切相關。竹笛取材于自然,經過長期的演變,形成了現在的樂器。首先,它的原材料是竹子,發出的聲音清脆,既豐富又獨特,這是影響竹笛音色美的客觀因素。其次,笛膜貼于竹笛的膜孔上,氣流通過吹孔進入笛內,產生具有穿透力的聲音,也就是古人謂之的“穿云裂石”之音。這兩個因素對竹笛演奏的音色美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竹管和笛膜的共振,使得竹笛的聲音清脆悠揚,圓潤而富有張力,形成了獨特的音色美。
(四)竹笛演奏的技巧美。竹笛演奏的技巧美是真正體現藝術家吹奏技巧和演奏水平的關鍵因素。通過氣、指、唇、舌的相互組合,實現竹笛演奏的藝術美。北派梆笛的吐、滑、垛、花;南派曲笛的顫、疊、贈、打等技巧的恰當運用,對于技巧美的表現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每一種技術具有相對獨立性,但要完成一首完整的作品,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表現藝術作品的獨特風格和韻味,這是演奏者扎實基本功的體現。
(五)竹笛演奏的意境美。在竹笛演奏過程中,隨著樂曲的展開,描述的畫面開始出現。樂曲描繪詩情畫意,創造藝術想象的空間。也就是說,曲中有畫,有詩,有情,有美,頗有“思飄云物外,詩入畫圖中”之感。竹笛演奏的意境美實際上是一種情景交融的美。
(六)竹笛演奏的風格美。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藝術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竹笛演奏藝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竹笛演奏的風格美是指藝術家可以根據樂曲的不同曲風選擇相應的演奏技巧來表現音樂。竹笛藝術不同的流派呈現不同的特點,南派清秀明麗,在竹笛演奏中表現為婉約典雅和純凈優美;北派豪邁粗放,在竹笛演奏中表現為熱烈歡快和剛勁有力。
另外,不同個性的藝術家演奏出不同風味的樂曲,從而體現出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風格美。
可見,竹笛演奏的藝術美是豐富多彩的,無論是情感美、神韻美、音色美,還是技巧美、風格美以及意境美,都是竹笛演奏所產生的效果,體現出不同層次、不同高度的藝術美。
三、竹笛演奏如何實現藝術美
藝術既表現人類的理想及對理想的追求,又表現藝術家的情感和價值取向。實現藝術美是每一位竹笛演奏者所向往和追求的。毫無疑問,藝術活動是通過人來實現的。那么,作為竹笛演奏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更好地實現竹笛演奏的藝術美呢?
首先,竹笛演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和藝術素養。藝術實踐是離不開理論指導的。笛子大師趙松庭曾說過:“研究笛與簫,必須與中華文明史結合在一起,它的內涵,包含著文、史、哲、聲、律、美、教、材料、制作等諸學科。演奏笛與簫,也必須盡可能地提高以上諸學科的知識水平。藝術水平的高度,與知識水平的深度和廣度成正比。”若缺乏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是無法深刻領會和詮釋作品內涵的。
有人認為,吹笛子不需要掌握很多的文化知識。殊不知,藝術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養,才能更準確地運用演奏技巧,更加完美地表現音樂藝術之美。根據藝術實踐經驗可知,竹笛演奏藝術中,如不懂得作品內涵,不懂得審美,是無法真正詮釋作品、體現藝術精髓的。
其次,竹笛演奏者需要扎實的演奏基本功。竹笛演奏的藝術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它也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藝術。演奏者須保持高度的專業水準及各種技巧的熟練運用,從而實現竹笛演奏的藝術美。
學習任何藝術都需要持之以恒、勤學苦練的精神,竹笛演奏也是一樣。演奏技術歸根結底是練出來的。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俞遜發說:“最基本的東西往往是最高級的東西,既使是達到一定水平的演奏家,仍然要天天練習基本功。”可見,竹笛演奏基本功的訓練至關重要。
再次,竹笛演奏者要有創新意識。藝術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的,停滯不前就意味著終結。竹笛演奏同樣如此,既要植根傳統,又要有創新精神,既要突破以往的陳舊模式,又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新。這樣才能使自己在規定的情境中放松自如、游刃有余地表現樂曲的風格及意韻,使樂曲臻于完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竹笛演奏的本質是表現藝術美。其藝術美的體現與表達離不開演奏主體的努力與創造。作為一名合格的竹笛演奏者,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技能技巧、創新意識,以及持之以恒的勤學苦練精神,只有具備了這些實踐經驗,竹笛演奏的藝術美才會得到淋漓盡致地表現和發揮。
參考文獻:
[1]陳琳娜.關于竹笛藝術傳承發展中美的闡釋[D].天津音樂學院,2011(12).
[2]周樓勝.論竹笛重奏藝術實踐的重要性[J].大舞臺,2013(1).
[3]詹永明.南北笛曲風格及其演奏流派[J].中國音樂,1997(3).
[4]趙斌.淺談竹笛的藝術表現[J].藝術探索,2009,(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