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
【摘 要】我國是由眾多少數民族組成的國家,各民族間種類繁多的音樂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通過了解相關資料,分析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狀況,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為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提供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音樂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243-01
各民族的民間音樂是從民間習俗、戲劇以及山歌中演變而來,其歷經數千年的洗禮,在最底層的人群中廣泛流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隨著各大高校開展了民族音樂相關的課程,使得民族音樂的發展變得更加科學和系統起來。因此,民族音樂自身的教學價值便引起人們的重視,值得人們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高校民族音樂的相關教學現狀
雖然有關教授在民族音樂研究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院校在為學生設置課程時,只是將民族方面的課程進行了強化,少數民族理論知識較少,主要由于院校以及主管部門對其認識不夠重視。在高校設置相關音樂教育課程時,側重對民族音樂理論知識進行學習,無法將學生心中的共鳴引發出來。
當前高校在師資方面,從專業藝術院校畢業的教師占多數,且大部分教師在校期間的專業都是民族唱法或是美聲,對于原始的小調、山歌等民間的唱法都不夠了解,對于方言演唱更是毫無經驗,而且在民間音樂教材等方面更是相對匱乏。教師缺乏與民族音樂演唱者之間的交流,也導致了教師在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過程中難以與民間的藝術相融合,難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原始的民族民間音樂。
在高校教學課堂方面,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依舊較為單調、傳統,教師依舊作為課堂的主體照本宣科,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無法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演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無法與學生互動,使教學課堂變得單調、枯燥,無法提升課堂學習質量。
二、高校民族音樂的相關教學創新措施
(一)打破傳統舊觀念,構建全新的教育理念。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青年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中的思想教育價值,并將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引入到民族民間音樂的課程教育中來。教師應該將傳統的理論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演變成理論基礎與演唱技巧相結合的綜合性教學課堂,讓學生真正了解到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真諦,同時掌握民間音樂的演唱技巧。教師還應該將本地區、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與理論技巧充分結合,對稀少、瀕危的民族民間音樂進行深度繼承與挖掘,擴大傳唱度。除此之外,應教導學生將傳統的音樂文化與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汲取國外優秀的民族音樂的精華,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中,不斷交融結合,感知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魅力。
(二)創新民族民間音樂的課程教材。弘揚和繼承中華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遺產是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有民族民間樂器、小調以及山歌等,其獨特的演奏技巧和理論離不開優秀的經典傳統曲目。因此,在教材選取的過程中,應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深刻意義的作品作為范本,從而提高教材的可信度和科學性。高校應該創新教材人文教育,將現代的音樂文化思想與優秀的傳統的音樂文化充分融合,從教材方面進行創新突破,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三)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各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采用大集體班級制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教課表達形式單一,從而導致學生對于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熱情降低,沒有興趣學習。然而民族民間音樂包含廣泛,韻味、內涵等風格迥異,在課堂上很難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學習,這就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進行課外拓展學習,教師應當帶領學生與民間藝人進行交流。同時,教師應以身作則加強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結論
只有將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間音樂引入到課堂中才能更好地完成對學生的教學,完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傳承優秀的民間音樂藝術,增強對于文化內涵的理解,才能教育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民間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嵩.將本土民族民間音樂納入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專業音樂教學的探索--以黔西北地區彝苗音樂進課堂為例[J].歌海,2014,12(6):029.
[2]王怡涵.地方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專業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以廣西五所高校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蔡智勇.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6,10(11):217.
[4]肖罡.民族地區高校音樂專業的辦學視域——以烏江流域少數民族地區為例[J].民族音樂,2010,21(2):88-90.
作者簡介:
陳 希(1982-),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廣東梅縣),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6年度新世紀廣西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廣西民族民間音樂與高校音樂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JGB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