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黃梅戲由山歌、民謠演變而來,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委婉動人,加之鄉土氣息濃郁,因此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本文具體分析了黃梅戲表演中的發聲技巧和情感表現方法,以便幫助人們更加深入了解黃梅戲。
【關鍵詞】黃梅戲;發聲技巧;情感表現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037-01
黃梅戲起源于安徽,又稱黃梅采茶戲或黃梅調,最初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處,后逐漸發展為湖北黃梅縣一帶的地方小戲。該戲曲因曲調平和,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委婉動人,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對黃梅戲青睞有加。但是,要想引起觀眾的共鳴,則需充分展現出黃梅戲的唱腔特點,這便要求黃梅戲演員必須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與靈活的表現方法,唯有立足于黃梅戲獨有的風格韻味,加之甜美的嗓音以及清晰的語言,方能完美演繹出黃梅戲的真實情感,進而產生深入人心的藝術效果。
一、黃梅戲表演中的發聲技巧
(一)呼吸技巧
在演唱黃梅戲之前,首先需掌握相應的呼吸與發聲技巧。演員在演唱黃梅戲時,大多依靠本身嗓音的潛質,以胸式呼吸為主,故所發出的聲音位置相對偏低,其所表現出的音色也較為直白。此外,由于黃梅戲在創作之初本身音域較為狹窄,音程跨度也不大,因此,但凡擁有一定演唱水平的演唱者均能輕松駕馭。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黃梅戲演員在演唱黃梅戲時,會經常采用京劇高位置的演唱發聲方法,如閉嘴后的哼唱,其聲由鼻腔處逐漸上升至眉心,同時放松下顎,此時發出的聲音有一種寧靜致遠之感。
在呼吸技巧方面,當代黃梅戲演員對呼吸方法十分講究,大多以“丹田運氣”,即將氣存于橫膈膜之上,利用小腹的各種動作來加以控制,包括收、放、顫動等。該方法與京劇氣息練習法有相似之處,不僅能改善傳統黃梅戲中的不良發聲與呼吸方法,還能有效提升黃梅戲演員的演唱水平。
(二)發聲技巧
1.咬字、吐字。黃梅戲以唱見長,講究“字正腔圓”“吐字清晰”,這便要求黃梅戲演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咬字與吐字能力。眾所周知,字的音節大多分為三大部分,即字頭、字腹與字尾,當然也有部分字其音節僅包含字頭與字腹,但無論怎樣的音節,作為一名優秀的黃梅戲演員,對這些應了如指掌,如此才能掌握何時該重字頭,何時該響字腹,何時又該準字尾,確保吐字、咬字的清晰與準確。
2.重字頭。大多數情況下,字頭往往決定著字的走向,加之潤腔的主要過程也集中于字頭,因此,針對字頭部分的演唱,應在唱出力度的同時保持一定的靈活性,還需注重咬字的力度與時長,過分用力或發聲時間過長都不利于字腹元音的轉換,且容易因喉頭緊張而影響口腔的打開。
3.響字腹。所謂響字腹,即戲曲的放聲階段。在實際演唱過程中,“放聲”是在字腹的引申上進行的,且需根據字頭元音來協調口腔,使其形成一個統一的發聲共鳴腔體。之后運用適當的演唱方法,讓字腹元音通過口、鼻、頭腔等共鳴得以擴大,從而使聲音響亮圓潤。
4.準字尾。不同的字尾,其所表達的字意也有所不同。因此,優秀的黃梅戲演員往往能準確把握聲音位置,確保字尾歸韻的準確。
二、黃梅戲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方法
聲樂藝術表演講究聲情并茂,黃梅戲亦是如此。一名好的黃梅戲演員,除了需對曲目內容有深刻理解之外,還要善于將其轉化為自身情感,實現“以聲傳情”,如此方能進一步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并賦予觀眾美的享受。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通過以下步驟來完成。
第一,作為黃梅戲演員,應重視對作品的二次創作,以便在實際演唱過程中融入自身情感,進一步體會作品的內涵與意境。首先,深入分析劇情與劇中角色的心理變化,明白為何要如此演唱。其次,針對不同曲目,應根據其曲風選擇適當的演唱方法,并設計出與該曲目意境相吻合的演唱形象,這樣才能完美地演繹作品。當然,黃梅戲演員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否則無法正確理解劇情與劇中角色。
第二,要準確把握全劇的中心思想,從字、句、段入手逐步推敲,每一段唱腔均要仔細斟酌,如此方可滿足劇中情節與人物的需求,進而準確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
第三,巧妙運用各種裝飾音來展現自我。黃梅戲中包含著大量的裝飾音,且這些裝飾音不僅能美化音樂旋律,還能讓戲曲的語言色彩更加突出。因此,作為黃梅戲演員,除了要準確把握角色的情感與音樂的內涵外,還需具備靈活運用各種裝飾音的能力,做到精益求精,如此才能撥動觀眾的心弦,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結語
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好的黃梅戲演員,除了需掌握正確的發聲與唱腔技巧外,還要勇于創新傳統黃梅戲唱法。此外,在情感表達方面,作為黃梅戲演員,要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充分融入自身情感,才能進一步領會到黃梅戲的表演特點,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進而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參考文獻:
[1]甘詠梅.現代黃梅戲唱腔的演唱特征[J].音樂天地,2012,(03):49-51.
[2]陳云燕.嚴鳳英與馬蘭黃梅戲唱腔藝術與舞臺表演藝術的比較[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155-159.
[3]薛強華.以創新之理念釋黃梅唱腔之技巧[J].黃河之聲,2011,(0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