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魏晨虹
【摘 要】21世紀,我國的親子活動處于向親子日常化過渡的階段,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走進了大眾的生活,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隨著電視上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的興起,大多數幼兒對類似活動的反應也是具有相當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家長們也很樂意帶領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些親子活動中。
作為幼兒教師,在平時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幼兒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同步發展。而親子舞蹈的全面普及對于幼教事業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通常情況下,親子舞蹈不僅能拉近父母與幼兒之間的的距離,也能增強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更能提升父母輔導幼兒的能力,進一步促使幼兒肢體協調性的發展。
【關鍵詞】親子舞蹈;父母身份差異;積極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198-02
一、親子舞蹈對家庭關系起到促進作用
(一)親子舞蹈是一種交流方式
親子舞蹈不僅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課、一起學習舞蹈,也是家長和孩子同步學習、家長與孩子、教師之間共同交流的一種方式。
(二)幼兒園施行親子舞蹈對“家——園”關系的積極影響
隨著社會上越來越多的親子舞蹈活動的興起,逐漸構建出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家庭、學校共同教育。幼兒園在施行親子舞蹈、培養幼兒藝術感的同時,對家長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藝術熏陶,能夠使家長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接觸舞蹈、感受舞蹈、愛上舞蹈。
在平時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閑談的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例如讓家長簡單的說一說自己對舞蹈的認識,以及讓自己孩子學習舞蹈的目的等。在與家長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一些簡單易行的教育理念、育兒方法、舞蹈知識等灌輸給家長們。這種溝通方式比較輕松、愉悅,打破了以往的說教方式。這樣的交流方式也會使家長更樂意接受,并主動與教師配合。這樣一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得到了進一步加深,達到了共同幫助幼兒訓練、共同培養孩子的目的。
而親子舞蹈在幼兒園全面施行的過程中,其學習氛圍能增進幼兒與幼兒、幼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互助協作,有利于培養幼兒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三)施行親子舞蹈對家庭關系的積極影響
通過學習親子舞蹈,不僅可以讓家長和幼兒感受到音樂和舞蹈的美,還可以幫助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識別音樂節拍、節奏快慢和聲音的強弱。同時,還可以幫助家長和幼兒正確了解方位距離、形象思維、身體語言和模仿教學對舞蹈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3-6歲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這時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他們在心理上是比較脆弱、敏感的。然而,現如今大多數父母都忙于工作,有些家長甚至周末還要加班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如果父母能在這一階段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與陪伴,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愛的基礎。
因此,在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舞蹈練習的過程中,一些必要的互動和交流有益于拉近父母與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距離。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父母今后獨立輔導孩子的能力。
二、親子舞蹈因父母身份差異而設定的內容
(一)親子舞蹈的訓練內容及訓練方式
親子舞蹈的內容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一是基本功的訓練;二是基本舞步的訓練;三是音樂的律動;四是舞蹈游戲;五是簡單的舞蹈組合訓練;六是成品舞蹈的創編與排練。
按照學習舞蹈的進度以及訓練方式又可以分為系統性的基本功訓練(軟開度)、常規的舞蹈組合訓練、成品舞蹈的排練與創編,以及即興舞蹈表演。
(二)幼兒與母親的舞蹈
母親作為幼兒從胚胎到個體的孕育者和守護者,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以溫暖、溫柔、美麗和優雅的形象存在著。
在舞蹈動作的選擇與編排方面,應盡量以自然、柔美的舞姿為主要表現形式,在部分細節上也可加入略顯俏皮的動作。母親應與幼兒在進行舞蹈互動的同時,還要多一些眼神方面的交流,眼神要具體表現出作為一個母親的慈愛與初為人母的含蓄、嬌羞。
音樂方面的選擇可以是多種形式的。例如,選擇以抒情為主的音樂,可以突出母親的特質、傳達母親對孩子溫暖的、柔情似水般的愛;選擇節奏歡快的音樂可以盡情地表現母親與孩子之間濃烈的情感。
(三)幼兒與父親的舞蹈
通常情況下,父親作為一家之主,在幼兒的心目中是一個威嚴的、無所不能的、高大偉岸的形象。
在舞蹈動作的選擇與編排方面,舞姿不能像母親那樣充滿柔美感,而應選擇比較干凈利落,能展現父親特色的動作。例如,在保證幼兒和父親雙方安全的情況下,在創編和排練舞蹈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能充分展現父親力量的托、舉、扛等動作。
音樂方面的選擇也可以是多種形式的,一方面,考慮到父親的角色需要,可以是比較低沉的、側重抒情的慢歌,方便更好地傳達父親對孩子宛如大山般宏厚的愛;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節奏歡快的快歌,有利于充分展現一家人之間的快樂與幸福感。
三、親子舞蹈的積極作用及特點
(一)輕松學習,愉悅身心
親子舞蹈跟其他藝術相比,是一種比較放松的學習方式,相對于幼兒來說,沒有學習上的負擔,因為有自己的父母陪伴在身邊,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受到壓力。
父母參與到親子舞蹈的學習中,不僅能夠很好地掌握舞蹈的學習規律,回家后還能幫助孩子復習并糾正一些小錯誤,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享受了愉快的親子時光。
(二)訓練要點及注意事項
在親子舞蹈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兩點,即如何合理分配時間,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學習的內容。
首先,親子舞蹈的學習時間不是固定的,要根據家長的具體情況和幼兒的作息時間而定。
其次,想要合理安排學習的內容,就要將這一規劃體現到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在每次的練習過程中,開始和結束的一小段時間,要把內容側重在培養孩子日常的自理、自律以及自學能力上;把基本功訓練放在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則側重訓練幼兒的體能,也可適當讓其對特定事物進行模仿或即興表演,達到釋放天性的效果。
(三)促進情感交流
在學習親子舞蹈的整個過程當中,父母和幼兒所學習的舞蹈有時候是同步的,有時候也可以是分開的,由教師或專業人士進行單獨輔導。分開訓練時,幼兒由一名教師帶領進行單獨訓練,而另一名教師則根據幼兒的具體學習情況與家長進行交流。這樣一來,既讓幼兒適應了與教師的單獨訓練,又讓家長與教師之間有了及時的溝通。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有效達到父母與孩子共同鍛煉、促進情感的目的。
(四)普及親子舞蹈的積極作用
第一,幼兒可以通過親子舞蹈輕松愉快地學習,享受舞蹈帶來的快樂。
第二,在幼兒與家長進行親子舞蹈的過程中,家長能夠及時觀察到幼兒的狀況,能夠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和幼兒不僅同步學習了舞蹈,還增進了感情。
第三,幼兒園普及親子舞蹈。一方面,全面普及幼兒園親子舞蹈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幼兒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親子舞蹈的開展,為幼兒以后學習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了幼兒學習舞蹈的效果和質量。
第四,在親子舞蹈活動中加入了新的活動形式——親子舞蹈游戲。首先,要“對癥下藥”,根據幼兒的天性——貪玩愛玩,設計出一系列適合幼兒的舞蹈益智類游戲(在親子舞蹈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個體發展狀況,在活動中注入創新特點,側重素質教育);其次,通過開展親子舞蹈游戲,讓孩子能夠愿意、樂意與同伴、家長一起參加舞蹈游戲活動,能夠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最后,家長通過游戲的形式,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從而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
四、全面普及親子舞蹈的預期目標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
通過讓幼兒完成一些表演,使幼兒更加活潑開朗、大方自信,培養了幼兒表達交流能力,以及與家長一起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有始有終的做事態度。
首先,幼兒在與父母共同完成表演的過程中,二者相處的時間延長了;其次,在整個親子舞蹈排練的過程中,讓家長和幼兒有了更深一步的接觸與交流;最后,這一過程教會幼兒明白了配合的重要性。
(二)家——園合力,共同教育
通過親子舞蹈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還能促進教師、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
首先,園方要對親子舞蹈進行宣傳,促使家長萌發帶領孩子學習舞蹈的興趣;其次,教師在整個活動中只是起著引導作用,而不是掌控者,在學習過程中不能過多地干涉,父母也要積極配合;最后,在親子舞蹈學習過程中,教師、家長、幼兒三者之間也要及時溝通,促使家長更加全面了解孩子,家——園配合,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海燕.怎樣進行親子舞蹈教學[J].學園,2015(2).
[2]金慶林.幼兒園親子舞蹈的功能及實施策略[J].高教學刊,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