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1 暢銷書籍 音樂教材 正版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 ...
劉子博
【摘 要】《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的鍵盤音樂中被人們普遍彈奏并用作教學的一部作品。本文以這部作品為例,來探究巴赫的鍵盤音樂。
【關鍵詞】巴赫;鍵盤音樂;《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097-01
一、《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基本概述
《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是由48首前奏曲與賦格共同組成的一部作品,共分為兩卷,各24首,第一卷從BWV846至869;第二卷是從BWV870至893。巴赫曾說過,《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是使用一切全音半音的調,以及有關的大三度do,re,mi、小三度re,mi,fa創作而成的前奏曲和賦格曲集。如今,這部作品成為無數鋼琴學習者的教材。
平均律作為一種律制,我們已經熟知。可在巴赫那個年代,平均律幾乎為純律,純律只能在C大調中運用,無法運用到其他帶升降號的調性中,更無法自由轉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巴赫大膽創新,將平均律運用于24個大小調中,從C大調開始,根據各音為主音的12種大調以及12種小調分別寫成前奏曲與賦格。這48首前奏曲與賦格按照調性發展原則而排列,在排列過程中,以細微的差異體現調與調之間的關系以及轉調的魅力。
《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中,前奏曲是在樂曲開始前用作即興表演的,沒有固定的形式。巴赫的前奏曲大約可分為三類,即音型裝飾化型前奏曲、旋律型前奏曲(在固定和弦的伴奏上,配上優美動聽的旋律)、創意曲型前奏曲(主題以對位方式運作)。
賦格曲是一種獨立的曲式,在巴赫之前是分為三段,每段都以相同或改變的主題作轉調,或者移調,但在巴赫手下,卻別出心裁地將主題安置成各種形式放在曲目中間,成功地展現了調性轉換的效果,成為后世典范。在巴赫的賦格曲中,復雜的對位法隨處可見,他集先人的智慧并結合自己的創作,將復調音樂推向高峰。賦格曲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濃縮型和弛緩型。
二、巴赫的鍵盤音樂
巴赫作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在其所有作品中,鍵盤音樂的數量雖然不像聲樂作品那樣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從《初級鋼琴曲集》《小型曲及賦格》《創意曲集》到6首《法國組曲》、6首《英國組曲》以及《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無疑不是高難度高質量的作品。
巴赫的一生大半部分時間是作為宮廷管風琴樂師度過的,《鍵盤練習曲集》是其在柯騰時期為長子威廉·費利德曼創作的,通過這部曲集我們得以了解巴赫的創作特點。這部曲集從音譜符號開始,帶領初學者由入門的基本曲目一步步“登堂入室”,直到完成《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包括24首前奏曲與賦格),這套曲目很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個大調和小調都做了一首前奏曲與賦格曲,由于這套作品大受歡迎,于是巴赫再接再厲,將剩下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創作出來。
巴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也是一位音樂教育家,從《二部創意曲集》《三部創意曲集》,到《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再到《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他創作的曲目都是有針對性的。總之,巴赫的鍵盤音樂對后世的影響可以說非常之大。
三、巴赫鍵盤音樂的藝術價值
從17世紀初到18世紀末,德國的政治、科學、哲學和藝術文化迅猛發展,在融合了宗教和音樂的背景下,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越過了前人建起的豐碑,將鍵盤復調音樂推向了最高峰,成為了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鍵盤樂創始人。
巴赫的鍵盤音樂創作不僅扎根于傳統的宗教文化,還深深地植根于德國的民間傳統音樂之中,他的音樂語言豐富,表情變化多端,具有鮮明的個性。著名歐美樂壇爵士鋼琴手曾說過,巴赫的音樂價值非常之高,他改變了音樂的法則并發展了一種絕妙的結構,和弦、聲部都非常復雜。
巴赫的鍵盤音樂作品價值都非常高,尤其是《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巴赫曾在這部作品的卷首寫下“為了音樂的求知與練習”,可見巴赫對于音樂的渴望程度是多么深,對這部作品的詮釋是多么準確,以至于今天幾乎所有的鋼琴學習者都在彈奏這部作品,用心去聆聽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帶給我們的無窮無盡的音樂知識和靈感。
巴赫的復調鍵盤作品給后世留下了永恒的財富,對于巴赫來說,人們更多的懷念他,是因為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可是巴赫萬萬沒有想到,他在鍵盤音樂上所做出的努力,成為后世無數鋼琴學習者以及演奏家們不懈追求的真理,巴赫的鍵盤作品為鋼琴學習者構建了一座夢想城堡,向那些對音樂有無限渴望的人們展示了一個最純美的心靈家園。
參考文獻:
[1]吳國翥,高曉光,吳瓊.鋼琴藝術博覽[M].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1999.
[2]蒂姆·道雷.偉大的西方音樂家傳記叢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