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戲曲“四功”的唱、做、念、打中,把子功是“打”中的重要部分。把子功內容豐富,一般分作長、短、徒手3種。以團隊的形式逐步進行把子功教學的視頻建設;組織名家視頻賞析。在戲曲教學中加大視頻應用,以期對戲曲傳承作出有益的補充。
【關鍵詞】戲曲;武打;把子;視頻;教學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8-0051-01
博大精深的戲曲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教育的主要任務即是藝術傳承。我認為,當今傳承方式應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大視頻在傳承施教中的應用,以擴展學生視野,增加學習興致,提高教學質量。在戲曲“四功”的唱、做、念、打中,把子功是“打”中的重要部分。本文擬就把子功教學中的視頻應用作些探討,以期對戲曲教學做些有益補充。
一、戲曲把子功的重要地位
把子,又稱刀槍把子,是傳統戲曲演出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統稱,后引申為武打的同義語。把子功是戲曲武打表演的組成部分,它和毯子功、腿功并列為演員進行形體基礎訓練的三大專項,在戲曲表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把子功內容豐富,一般分作長、短、徒手3種。長把子如大刀、長槍、叉、棍棒等;短把子如刀、劍、斧、錘等;徒手俗稱手把子,即赤手空拳對打。把子課所學的把子套路分基本功套路和表演套路。如槍對槍、刀對刀、徒手“小五套”等,都是平時為訓練把子功的手、眼、身、法、步所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套路。而“小快槍”“大快槍”“大刀槍”“三十二刀”“索喉”“奪刀”“棍棒槍”“車轱轆拳”等,都是經常在舞臺上使用的套路,也是必學的基本功套路。
二、戲曲把子功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戲曲武打是以把子功為基礎的,在戲曲傳統教學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經驗和方法。但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戲曲武打尚缺乏系統的理論總結,使許多非常優秀的經驗和傳統,沒有完好地保留下來。在口傳心授的過程中難免以訛傳訛,使得一些繼承者,尤其是缺少獨立思考的繼承者,沒有真正了解那些珍貴的經驗和方法的真諦,從而使一些不明就里的學習者,成為戲曲武打事業傳承鏈條中的舍本逐末者,更使得我們在藝術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乃至影響到了戲曲武打的藝術質量和正常的藝術生產。長此下去,演出質量下降,必然導致觀眾流失,這是非??杀?。作為戲曲傳承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我們有必要通過新的方式方法來彌補以往之不足之處。改進教學手段與方法,通過自身努力,將戲曲藝術傳承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在把子教學中,要提高質量和規范,盡量注意提高學生的“攻防”意識,盡力培養學生對把子表演技藝的掌控能力,以彌補課時量不足所帶來的教學矛盾。戲曲武打是高度的程式化,非常講究對稱,講究協調與規范,講究與音樂的融合。在把子功教學中,尤應注意。
三、視頻應用對戲曲把子功教學的補充
要使歷代戲曲藝人們精心創造的把子技藝,不再停留于口傳心授,成為有文可查,有視頻可觀的學有所依的藝術資料,就應當大力推進戲曲把子功視頻教材的建設。在戲曲表演藝術中,由于流派紛呈,反映在把子功的訓練與表演上,亦是百花紛呈,招式和套路不盡相同。我們應當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套式、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具有豐富舞臺實踐的演員和具有雄厚技術實力的視頻制作者,以團隊的形式逐步進行把子功教學的視頻建設,以期為今后的把子功教學,拿出范本,建立標準,打好基礎,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添磚加瓦。
當今武打名家的武戲視頻,豐富多彩。在戲曲把子功教學中,開展優秀武打視頻賞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播放一些把子功名家名戲的表演實例視頻,組織學生賞析,讓學生深刻體會各種兵器套路、兵器對打組合,以及莊重把子和滑稽把子的不同風格特色等等。如《長坂坡》中趙云和曹營諸將的對打,要求莊嚴威武、雄健肅穆,即表演上的莊重把子;而《鬧天宮》、《鬧龍宮》中孫悟空與巨靈神及龜、蝦二將等的武打,則詼諧逗趣,引人發笑,也就是表演上的滑稽把子。讓學生深刻體會演出中的相互配合及節奏、步法、眼神等等,并組織討論研究。結合課堂教學,組織名家視頻賞析,必定可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教益。
視頻技術的優勢,在于既能體現局部的細節又能展現全局的結構,多感觀的立體沖擊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記憶。如何結合學習進度,選取適合的高質量的視頻,就需要專業教師與電教工作者合力完成。
四、結束語
雖然當前戲曲傳統文化有斷層斷代之憂,但我們欣喜地看到,借國家大力推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東風,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古老的戲曲藝術,業已枯木逢春,煥發生機。愿視頻技術為戲曲藝術的繁榮振興,特別是在地方劇種的傳承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鎖森.中國戲曲武打概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10.
[2]中國戲曲學院編.戲曲把子功[M].文化藝術出版社,1983.10.
[3]張逸娟.戲曲旦行身段功[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1.
作者簡介:
趙云波(1972-),男,山西太原人,本科,實驗師,山西戲劇職業學院,研究方向:視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