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萌
【摘 要】戲劇是民族文化的一種,它的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因此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隨著戲劇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戲劇欣賞和戲劇批評也衍生出來了,戲劇欣賞與戲劇批評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人們在研究戲劇的時候,往往將欣賞與批評聯系起來,辯證地進行分析。
【關鍵詞】戲劇欣賞;戲劇批評;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006-02
在我國,戲劇很早就誕生了。廣義上的戲劇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則指的是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筆者從戲劇欣賞與戲劇批評的角度對戲劇進行評論,是將二者結合進行分析。
一、戲劇欣賞
所謂的戲劇欣賞指的是對戲劇藝術的欣賞、品味,主要是從審美的角度對戲劇進行解讀。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知識和文化水平的差異,對于戲劇欣賞認識也不盡相同,而且人們在欣賞戲劇的時候,可能有著各種各樣的目的和動機,盡管目的和動機有不同,但是觀眾欣賞戲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快樂,愉悅精神。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將戲劇欣賞的觀眾分為三個類型,即真心實意喜歡戲劇的觀眾;為了娛樂和放松自己欣賞戲劇的觀眾;尋找刺激和靈感,想要從戲劇中收獲知識的觀眾,這三種不同類型的觀眾,基本上就構成了戲劇欣賞觀眾的主要人群。
但是,筆者在研究戲劇欣賞的時候,曾根據幾種不同類型的觀眾的心理,進行了簡單的思考,在筆者看來,這三種不同類型的觀眾,除了真心實意喜歡戲劇的觀眾以外,其他兩種觀眾想要放松自己,或者是尋找刺激,實際上在其他地方也能夠獲得類似的體驗,但是他們卻紛紛選擇了戲劇,也許這就是戲劇的魅力和價值所在,也是戲劇欣賞得以出現的原因。
那么,在進行戲劇欣賞的時候,該從何處入手,怎樣才能獲得更為愉悅的體驗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觀眾和欣賞者要對戲劇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有所了解和認識,比如說觀眾要了解戲劇作為舞臺藝術的基本特點和規律,這樣一出戲劇結束了,觀眾只是看了一場“熱鬧”的情況就會相對減少,有助于戲劇文化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欣賞戲劇的時候,可能很多觀眾都會感受到戲劇的許多內容和故事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聯系,有的故事素材甚至與人們的日常所見所聞十分相似,這是因為戲劇是植根于生活的一種文化表現形式。但是觀眾在欣賞的時候,也應當認識到戲劇與普通的生活略有不同,它是以生活為素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一種藝術形式,它與實際生活還是有著細微的區別,如果觀眾在欣賞戲劇的時候,對于這些知識不了解,他們所能欣賞到的戲劇內容可能也比較膚淺,而且有的觀眾因為對于戲劇不了解,注意力可能會被分散,難以感受到戲劇真正的內涵。這樣一些原本對戲劇感興趣的觀眾,可能也會對戲劇失去興趣,不利于戲劇欣賞的發展。
由此可見,在欣賞戲劇的時候,要想讓普通觀眾感受到戲劇之美,首先必須要使他們了解戲劇的基本規律和特點,站在生活的高度上欣賞戲劇,這樣觀眾容易進入到劇情中,與戲劇故事建立聯系,了解戲劇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內容,為欣賞戲劇做好準備。
同時,在欣賞戲劇的時候,還需要認識到不同戲劇種類和流派的特點與表現形式。對我國的戲劇發展來說,傳統的戲曲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注重“寫意”,舞臺小,演員的動作、裝扮和表達形式都已經被固化,故事雖取材于生活,但是由于表演形式過于“寫意”,顯得脫離生活,在某些時刻無法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話劇,是新時代的產物,與傳統的戲劇有著明顯的區別,它是以“再現真實的生活”為基礎創造出來的故事,表演者的情緒、動作和形態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貼近,真實性強。不同戲劇之間的差異性,豐富了觀眾的世界,但是也給戲劇欣賞帶來了新的難題,比如說,同樣一個故事用傳統戲曲來表達和用話劇來表達,可能會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些觀眾在欣賞的時候,可能更喜歡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而有些觀眾可能更喜歡話劇的表演形式,如果觀眾對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戲劇不是很了解,在欣賞的時候難免會有失偏頗,也無法真正欣賞并理解兩種戲劇的不同內涵。所以說,在進行戲劇欣賞的時候,對不同種類的戲劇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這樣觀眾才能真正感受到不同內容的戲劇的美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此外,在進行戲劇欣賞的時候,觀眾還應當排除一切的雜念,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戲劇欣賞活動中,感受戲劇散發出來的美,在欣賞一出戲劇的時候要客觀,既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通過這樣富有趣味性的欣賞活動,真正感受戲劇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戲劇批評
戲劇批評是什么呢?它有著什么樣的任務和目的,筆者認為在進行戲劇批評之前,這是人們首先需要弄懂的一個問題。在生活中,部分觀眾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不夠客觀和公正,比如說,有的觀眾在欣賞完一出戲劇之后,由于對戲劇表演者比較喜愛,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高度贊美這出戲劇;還有一部分觀眾,在欣賞一出戲劇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討厭戲劇中的某一個角色,而貶低戲劇,認為自己欣賞的戲劇十分無趣。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個人情緒過于濃厚,無法做到公平公正批評,這對我國戲劇藝術的發展和壯大是極為不利的。
筆者認為戲劇批評,雖然是“批評”,從表面上看可能是對戲劇的不認可,但是正是這種不認可在一步一步地推動我國戲劇事業不斷發展和前進,通過戲劇批評指出戲劇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在之后演出同樣劇目的時候,能夠做出適當的改進,這樣能夠更好地滿足觀眾的審美需要,也能不斷豐富戲劇的內容,促使我國戲劇藝術發展和進步。
戲劇批評并不是簡單地說一出戲劇好或是不好,而是應當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應當有內涵,能夠從全局高度去欣賞戲劇,而不是將戲劇批評停留在表面的好惡之上。筆者在研究戲劇欣賞和戲劇批評的時候,曾研讀過不少戲劇批評家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部分批評家,洋洋灑灑,理論知識十分充足,但是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并沒有真正批評到點上。有的批評家,可能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讓人茅塞頓開,感受到了戲劇的魅力,認識到了戲劇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這種評價高下立見。在進行戲劇評價的時候,之所以會出現評價不到位,或者是胡亂評價,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批評家在進行批評之前,沒有認真地研讀劇本,對于戲劇的內容和知識的準備不夠到位,致使自己的批評,難以直擊戲劇深層次的內涵,只是停留在表面批評之上;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批評家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思想和主見,致使自己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不夠客觀和公正。
戲劇批評必須要建立在戲劇審美,也就是戲劇欣賞之上,對戲劇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夠進行戲劇批評。因此,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觀眾首先要欣賞批評的對象,對戲劇藝術進行審美感受和審美體驗,只有做好了這兩部分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序進行。而且,戲劇批評主要是通過戲劇欣賞所得到的一些獨特感受和思想,所以,筆者認為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批評家還需要認識到欣賞和批評之間所存在的特殊聯系,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欣賞,厚積而薄發,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做好戲劇批評工作。
此外,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批評家必須要認識到自己的批評就是為了能夠使其他人更好地認識和欣賞戲劇,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地說空話套話,既無法體現戲劇批評的魅力,也無法使觀眾從批評家的批評中,領悟自己想要的知識,這對于戲劇批評的發展和進步是不利的。戲劇批評要想讓人服氣,使人真正感受到戲劇的內涵,就必須要在批評的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如果只是做一名庸俗的鼓吹手,人人都會做,但是這顯然不是一名優秀的戲劇批評家的職責所在,這樣的批評也無法引起人們的思考,不能真正推動我國戲劇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筆者認為觀眾必須要抓住一件“核心”事物,那就是思想,沒有思想的批評就像是一個“空心人”即使批評的辭藻再華麗可能也無法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無法啟迪人的思想。
那么在進行戲劇批評的時候,要如何做一個稱職的批評家呢?筆者認為無外乎要做好兩件事,首先是要有藝術家的修養,其次要有理論家的修養,只有具備這兩方面的修養,將自己融入到戲劇中,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做好戲劇批評。批評家首先得是一位藝術家,他們應當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能夠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欣賞和批評戲劇,當然在實際的批評過程中,戲劇批評家的批評難免會帶上個人感情色彩,這是無法避免的一件事情,但是戲劇家的藝術修養,如果足夠高,在欣賞戲劇時對表演的主題、內容和情感等有充分的了解,這樣的話,他們在批評的時候,有自己的感悟與體驗在其中,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自然就會客觀公正。在這種狀態之下,批評自然能夠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此外,批評家還需要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是批評的工作,目的就是要指出一件事物中存在的不足,因此他們必須要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這樣才能做好批評工作。
總之,戲劇是我國的一種重要藝術表現形式,戲劇欣賞和戲劇批評是由戲劇表演衍生出來的活動,二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一定的聯系,首先觀眾在欣賞完戲劇,對戲劇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能進行戲劇批評,而戲劇批評也能使觀眾更加客觀公正地欣賞戲劇,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戲劇欣賞與戲劇批評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觀眾要想真正地領會一出戲劇的精髓,就必須要注重這兩方面的修養,進而提升自己的品位,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 王躍春.論網絡時代的戲劇批評[J].歌劇,2012(06).
[2] 韓傳喜.戲劇批評的危機[J].新世紀劇壇,2012(05).
[3] 濮波.老調重彈:談戲劇批評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的關系——戲劇批評獨立精神喪失的社會原因辨析[J].大舞臺,2009(03).
[4] 丁盛.戲劇批評的公共平臺[J].上海戲劇,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