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2 月 18 日至 21 日,2016 兩岸詩會在臺灣舉行,詩會以詩會友,借詩傳情,兩岸近 60 名詩人參加此次活動。本刊總編輯雁西作為大陸詩人代表參加了本屆兩岸詩會,并榮獲“桂冠詩人”榮譽稱號。榮獲本屆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特別獎”的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通過本刊總編雁西,傳遞十首《星云大師佛光菜根譚給青年勉勵》。本刊特策劃本次專題,向青年讀者傳遞星云大師對青年的寄語,并通過星云大師的“傳奇一生”勉勵青年,與青年接心,帶給青年更多啟發和思考。
“喊我,在海峽這邊;喊我,在海峽那邊;喊,在江南,在江南……”一聲聲動情吟誦牽出詩人的兩岸情深。18日下午,2016兩岸詩會暨桂冠詩人頒獎典禮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典禮現場,30余位兩岸詩人和來自臺灣的千余名觀眾一起聆聽藝術家朗誦傳承千年的中華詩歌佳句,感受穿越海峽而來的兩岸詩會的魅力。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雨弦,大陸詩人雷平陽、雁西獲“桂冠詩人”榮譽稱號,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獲“桂冠詩人特別獎”。
上世紀50年代,星云大師便開始創作禪詩,他認為詩能言志,并期望詩歌可以給黑暗中的人帶來光明。星云大師在本屆詩會上被譽為“深具人文情懷的現代禪詩大家”,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在頒獎典禮上特別說明,鑒于星云大師的現代禪詩創作直達心靈,開悟大眾,居功至偉,以及對兩岸詩歌和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特授予星云大師2016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特別獎”。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代星云大師領取獎杯。
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介紹,到今年兩岸詩會已舉辦六屆,在傾聽了兩岸詩歌界的聲音后,兩岸詩會第一次走進臺灣。他認為,“中國新詩發展至今已有百年,這也是新詩發展的新開始。”
“兩岸詩會突破地域限制來到臺灣,詩人友人暢聊詩歌,自此‘兩岸詩會便真正名副其實了。”洛夫說,在他眼中,詩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能讓人活得詩意且充滿力量。
遠嫁臺灣的海南人林金美和其他50余名在臺的海南鄉親來了。看完這場由家鄉人帶來的至情至深的朗誦表演后,她哭了,“家鄉人帶來的詩歌朗誦,超越了演出本身,鄉情濃濃。”
臺灣高雄溪埔小學原校長張麗蘭帶著學生們來了。“詩歌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烙印,滋養他們的心靈,培養他們的品格。”張麗蘭認為兩岸詩會能到臺灣來舉辦,給無數臺灣學生一個近距離接觸詩歌的機會,讓人感動。
當天上午,30余位詩人還參加了兩岸詩會高端論壇,圍繞“新詩百年進入互聯網時代的創作和傳播”這一主題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據悉,2016兩岸詩會由海南省臺辦、海南廣播電視臺、中國詩歌學會、臺灣人間文教基金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臺灣文學藝術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海南省廣播電視總臺音樂廣播承辦,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報)、臺灣新新聞報社、海南省詩歌學會共同協辦。
自2011年開始,“兩岸詩會”已經在海南舉辦了五屆,余光中、舒婷、北島、羅門、鄭愁予等海峽兩岸著名詩人均曾來瓊參加。活動在海峽兩岸及華人社會產生廣泛的影響,推動了兩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和權威性的文化交流盛會。
兩岸詩會從2012年每年都會選出“桂冠詩人”。兩岸詩人羅門、舒婷、潘維、顏艾琳、余光中、鄭敏、姚風、閻安、吉狄馬加、汪啟疆、汪國真、江非、鄭愁予、張默、北島、翟永明、歐陽江河都曾獲此褒獎。
星云大師為《現代青年》雜志寫十首菜根譚勉勵青年
觀念改變,態度會隨之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會隨之改變;
習慣改變,人格會隨之改變;
人格改變,命運會隨之而變。
獲得本屆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特別獎”的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通過本刊總編、同獲“桂冠詩人”的雁西,傳遞十首《星云大師佛光菜根譚給青年勉勵》,這是十之一。
本刊總編雁西介紹,他通過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請星云大師給青年勉勵,“當日即獲得星云大師回應。”
雁西說:“這次兩岸詩會在臺灣佛光山舉行,我有緣住在大佛腳下。19日晨,大巴離開佛光山,看著窗外揮舞雙手道別的佛光山常務副主持惠傳法師、如常法師等,內心非常感動,希望和朋友們分享。”
從高雄前往臺北的大巴上,11點40分,雁西給如常法師發出一條,表示“我所主編的《現代青年》2017年第一期,想介紹星云大師和佛光山,可否請星云大師題詞寄語青年”。
當晚20:02,如常法師傳來了十首《星云大師菜根譚給青年的勉勵》。其余九首如下,本刊新年首刊,以饗讀者:
2
事大,須有宏遠的觀點;
事小,須有謹慎的態度;
事難,須有無畏的精神;
事易,須有珍惜的心情。
3
一個人心量有多大,
事業就有多大;
一個人心能容多少,
成就就有多少。
4
一個人的成就,
在于日積月累;
一個人的成功,
在于堅毅不拔。
5
人有一分學養,
便有一分氣質;
人多一分器量,
便多一分人緣。
6
做人要知感恩,
感恩的人,
表示做人的資本雄厚;
做事要知情理,
明理的人,
表示做事的方法融通。
7
多一個朋友,
自然少一個敵人;
多一分努力,
自然少一分挫敗。
8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并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并加以學習。
9
希望別人了解自己,
自己要能先讓別人了解;
希望別人尊重自己,
自己先要懂得尊重別人。
10
有膽識,方能承擔;
能細思,方能成事。
雁西致星云大師詩一首
收到如常法師轉來“星云大師佛光菜根談給青年的勉勵”,雁西非常感動,感恩,雁西表示為讓更多年輕人分享,星云大師給青年的勉勵在中新網等網絡媒體先行傳播,星云大師關愛青年的菩薩心,感動了無數青年,網上迅速轉發和傳播。這也觸發了雁西的靈感,他創作了一首詩獻給星云大師,祝福他健康,吉祥!
致星云大師
雁西
在佛光山,到處都可以
感受到你,你的名字,來自遠天
恒星之上的光,神秘,神圣的光
無數的光,色彩斑斕的光
無數的云,萬紫千紅的云
愛與恨又能將你怎樣呢
星云,你的名字
在黑暗中閃爍光芒,在光芒中
看見云流動,你在空曠之中
站在法門口
翻讀了滄海桑田,回眸時分
無常的生命,像舟在水中
航行,只有前行,沒有什么辦法
可以停留,像春去秋來,像風霜
雨雪,總會在該來的時候來
閃電。泡影。叢草。露珠
如幻。如夢
彼岸既在對面,也在舟下的水中
無所謂去或留,無所謂生或死
在流逝之中,并不都是夢幻
一切,都會有自己方向
星照耀萬物
云撫慰眾生
彼岸。此岸。對望
雖汪洋一片,但你有云水三千
此岸即彼岸,從來都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