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藝術設計系召開2013年學生工...
殷春景
摘 要: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門具有較高審美能力的學科,對于該專業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音樂素養方面,其對藝術設計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此,本文就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在設計中的作用,從音樂素養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中的重要性及現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缺失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素養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作用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藝術設計;音樂素養;設計作用
0 引言
音樂作為一種陶冶情感、豐富內涵的藝術形式,對人的個性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培養大學生特別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提升其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而音樂素養主要指的是音樂素質與修養,具體包括最基本的音樂知識與實踐水平、音樂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由于音樂本身獨特的藝術魅力,不但能夠促使人身心愉快,而且對自我修養與品位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變得尤為重要。就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1 音樂素養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中的重要性及現狀
音樂素養對提升人的審美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將其貫穿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對學生們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與影響。一方面,音樂欣賞與創造是具有個性化的再創造,偏于感性與綜合性,它是一種靈感的發生,同時也是一種頓悟對世界的把握;另一方面,良好的音樂素養可以激發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使其更具創新精神。音樂中的作曲、欣賞等都融入了創造的過程。最具原創性的作曲是作者運用旋律、音色、節奏等音樂基本要素對其獨特思想情感的表達模式,是對自我獨特生命體驗的詮釋。這種具有創造性的能力是藝術設計專業最為看重的。此外,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對學生的心靈起放松作用,能夠為其心靈提供一定的自由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緊張感與疲勞感得以緩解,這能促使藝術設計學生更好地進行創作。所以,對藝術設計類學生進行音樂素養的培養,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題中應有之意。
音樂教育作為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多高校雖然認識到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種種歷史與現實原因,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教育成果并不顯著,并且忽視音樂素養的現象仍較為嚴重。從客觀條件來看,由于一些偏遠地區教學設施差,師資力量、器材、經費等有限,因此也制約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2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缺失原因
2.1 生源多樣化,良莠不齊
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生源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這類學生素質較高,有較強的接受能力,雖然其藝術專業知識掌握較少,但是學習意識強;第二類是單招生,該類學生不屬于藝術特長生,是高校單獨考試所招的學生,其文化素質不高,對藝術知識也沒有較多的了解,這類學生嚴重缺失音樂素養;第三類是藝術生,該類學生專業水平較高,但文化素質偏低,該類學生只注重繪畫技能的練習,對音樂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造成其音樂素養低下。
2.2 音樂素養的客觀缺失
當前,大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雖然對音樂教育有著較為強烈的興趣與期待,但是對自身音樂素養不滿的學生占80%以上。并且其對音樂的了解也僅停留在流行音樂方面,只有少數學生表示對“古典音樂”較感興趣。這種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偏離了中國傳統音樂藝術中和、空靈等精神內核,也偏離了歐洲古典音樂雄渾、壯闊、深刻的思想內核。很多學生僅將音樂作為發泄內心情緒的渠道,這也就體現了其對音樂淺薄而單一的理解。由此看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缺失嚴重。
2.3 課程設置單一
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不但能磨礪其意志,凈化其心靈,而且還可以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審美能力。但是就目前各職業院校現狀來看,其在對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安排上,呈現出較為單一的模式。一般來說,高職院校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而輕視素質培養。這種陳舊的教育機制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不再適應當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即使安排了音樂課程,也是采取統一的授課模式,并未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不顧及學生音樂水平的差異。學生如此被動地接受,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厭煩心理,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
3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素養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作用
音樂作為人類的精神食糧,對人情感陶冶與藝術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古時對音樂就有正音與邪音之分。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更是主張“放鄭聲”,推崇音樂“盡美矣,又盡善也”的《韶》樂。由此看來選擇高雅的音樂,對人音樂素養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設計專業的學生,若能將其培養成知樂、懂樂的人,對其專業能力的提升也會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為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對如何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了探索。
3.1 由淺入深、由俗漸雅
在對藝術專業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會選擇一些思想內涵深刻,體現作曲家高雅情懷的嚴肅音樂曲目,對通俗樂則很少涉及。其實,具有很強傳播面的大眾通俗音樂,歌詞曲風更貼近學生,更受學生歡迎。雖然其與嚴肅音樂相比,沒有較高的審美情趣與深刻的思想內涵,但是卻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習音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對于音樂素養較欠缺的學生來說,更應從基礎開始進行音樂的學習與欣賞,不能起步就進行“高水平”的訓練。對他們,應采取由淺入深、由俗漸雅的步驟進行。此外,由于一些通俗歌曲有部分音樂也是采用的高雅音樂的部分旋律,所以教師若將這部分歌曲與高雅音樂結合起來,將其傳授給學生,就會強化學生對音樂的印象,讓音樂教學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3.2 融入多元化的音樂文化
在全球化、國際化競相發展的浪潮中,多元化成為世界各國文化無法回避的熱點。那么對于音樂而言,也不會例外。于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世界音樂”“種族音樂”等都成了音樂教育者共同關注的焦點。對多元文化的借鑒與引進,實質是促進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地發展,這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教育資源。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多元化的音樂教育,不僅能夠激發其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還可以在多元文化的滲透中豐富其審美感受。在此之中,教師沒必要過分關注音樂作品或音樂文化審美情趣的優劣。因為處于同時期成熟的音樂藝術家,其作品無法用一個正式的標準衡量優劣,并且對不同類型、不同文化的音樂作品較以高低也無意義。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更應注重的是在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過程中,促使其從多元化、世界性的思維出發,學會認識音樂的本質,懂得尊重本土音樂文化的必要性。
3.3 達到“親歷之知”與“學理之知”相結合
缺乏藝術教育的教育并非是完整的教育,現代社會迫切需求有較高藝術素養的人才,這需要教育工作者盡快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引起高度重視。藝術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音樂素養,音樂素養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一門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其通過聽覺抵達人的內心。音樂的魅力蘊藏在多種聲音組合中,并在時間流逝中不斷地演奏,有著嚴整的形式、間架與結構,因此其也被稱為“流動著的建筑”。而要聽懂音樂,就應全面、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如果要享受完美藝術的話,就應引導學生構建起有關和聲、節奏、旋律等這座“流動著的建筑”的“學理之知”,并且要與“親歷之知”結合起來。
“親歷之知”就是指學生體驗感悟之知。對其最為高妙的運用是俞伯牙的教師連成。連成看到自己的學生俞伯牙的琴技無法突破難關,便告訴伯牙,要其師方子春來教授他。于是師徒臨別,但就在連成乘舟一去不復返時,面向蒼茫大海,伯牙突然頓悟,操琴一曲,終于成就了自己的琴技。由此我們也可以得知,可以采取大自然情感陶冶法來點化學生。所以,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創設法來使學生獲得體驗,最終理解與體悟音樂藝術。
3.4 促使音樂成為“看得見的音樂”
其實,任何藝術門類都是有共通之處的。因此,應將具有同樣審美效應的音樂與繪畫藝術結合起來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契合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繪畫特長,而且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音樂。例如,印象派的音樂與印象派的繪畫,中國畫與中國民樂等,將其結合在一起,會使本身不具有視覺形象的描述性的音樂,為學生帶來一種視覺體驗。著名的美國音樂心理學者莫塞爾曾說:“視聽結合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即使是音樂家也與普通人一樣由此表現。”因此,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們應考慮視覺的審美功能,甚至將其成為統治音樂欣賞活動的因素。這樣一來,不僅能調動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全部心智,而且可以進一步強化其對音樂形象性與色彩性的認識,從而達到音樂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更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設計專業審美水平。
4 結語
音樂素養包括音樂素質與音樂修養,它對于學生的人文精神、多種能力以及健康心理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更強調綜合性與多樣性。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要緊跟時代步伐,對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由內而外的塑造,促使其發揮潛能,最終使其達到全面而和諧的發展。從長遠來看,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音樂教育應注重對其創新能力與人文精神的培養,促進其個性的發展,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高標準的設計人才。這也是每位藝術設計教育者長期要履行的一項責任與義務,需要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陳艷,鄭淇元,趙文英.關于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創新的構想[J].職教論壇,2012(02):89-90.
[2] 范偉.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關于藝術設計教育現狀與策略的幾點思考[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5(06):71-73.
[3] 宋新娟.關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的必要性研究[J].安徽文學(下),2011(01):34-37.
[4] 楊萬春.音樂教學中如何提高音樂素養[J].新西部(理論版),2011(12):23-25.
[5] 高麗鳳.重視音樂基本素養教育[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7(03):105-107.
[6] 林鑫,龐波.全面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實踐研究——評《音樂素養論》[J].當代教育科學,2015(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