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與家長就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困惑進行了交流,耐心地解答每位家長...
劉揚
摘 要:我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在我國歷史文化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當盡到的義務。每個民族都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包含了民族音樂、民族節日習俗等特色文化,將民族民間音樂融入高校教育中,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個各民族的音樂文化,還可推動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廣泛傳播,使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得到傳承。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教育中開展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教育中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校教育;民族民間音樂;重要性;學習方法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和習俗,最為突出的就是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通過飽含人民心聲的樂曲和獨具色彩的音樂文化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因此我國在民族民間文化的建設上逐漸加大了建設力度和宣傳力度,旨在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習俗。在國家的重視下,許多高校也漸漸開設了民族民間音樂相關的教育課程,展示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并且呼吁學生保護我國的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使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得到發揚。
1 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性
1.1 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促進作用
我國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國五千年來積累沉淀的瑰寶,是我國特色文化的標志。民族民間音樂的起始是我國古代的古琴音樂,古琴在我國古代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必備之物。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琴棋書畫”四門藝術之首。
在當今社會上,很少有人知道古琴是什么,更別提對于古琴音樂的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學生通過對不同民族音樂的學習和鑒賞,可以達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風俗、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的學習目的。同時可以汲取不同民族文化的優良之處并發揚,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培養大學生的文化素有很積極的作用。
1.2 民族民間音樂對大學生培養良好情感品質具有促進作用
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可以直擊人的心靈、凈化人的內心,激發人類內心深處的善良和純真,給人以美的熏陶和創造性思維的啟發。早在春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作為塑造人的心理情感結構和培育“仁人”的基本手段,應當以樂教作為基礎的音樂教育觀。孔子的基本課程有“六藝”包含了禮、樂、書、數、射、御,音樂就是其一。音樂教育是完成人的修養、使人具有更理想人格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具有真善美的性情。
當學生通過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在音樂的陶冶中逐漸培養了大學生的純真和善良的品質,使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質,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作用。
1.3 民族民間音樂對于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具有促進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核心和靈魂,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在民族民間音樂中記錄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情感,所以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可以使學生充分地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
當代社會,充斥著各種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類的音樂,使大學生在音樂上更多地關注來自國外的音樂而不是國內的民族民間音樂,所以加強大學生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迫在眉睫。通過對于各民族音樂的了解,使大學生了解民族精神,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從而使大學生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具有自覺地傳承意識。
2 高校教育目前音樂教育的現狀
2.1 學生的音樂知識極度匱乏
在我國傳統教育中,對于學生的音樂教育投入不夠,學生在小學初中的學習過程中一直關注成績、排名,沒有關注到對學生的素質文化的教育,音樂教育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出現的機會寥寥無幾。因此,學生對于民族傳統音樂所知甚少,甚至很少有學生能夠提出關于傳統民族音樂的風格等,但是學生對于當代流行音樂卻十分關注,這對于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揚有著消極的作用。
傳統音樂中的古箏、古琴等樂器也逐漸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吉他、鋼琴等現代樂器,民族民間音樂的地位岌岌可危。學生在鑒賞音樂方面的能力也是十分匱乏。
2.2 學校師資力量不足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雖然有的學校設置了音樂教學課堂,但是往往因為師資力量的不足,導致在教育過程中學生過多、教師過少,從而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對于教學沒有信心,課堂質量低下。
學校雖設置了音樂教學課堂,但是不像其他科目有嚴格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對音樂進行講解時往往沒有目的、沒有條理,十分隨意。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難以理解,學生不能掌握全面系統的音樂知識,對于學生的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是毫無用處的,甚至還會帶偏學生,使學生偏離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軌道。
2.3 學校對于音樂教育不夠重視
以上兩個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學校對學生的音樂教育不夠重視。從小學到大學,學校對于學生的文化課要求十分嚴格,教師安排也十分妥當,但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課,學校的關注度卻遠遠不夠。這些都受到了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學校對于學生音樂教學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不夠了解。
在新課改的今天,不僅僅要求學生有著很高的智商,還要求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所以學校應當加大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使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培養自身的修養,在民族民間音樂的陶冶下得到整體水平的提升。
3 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
3.1 學校應當加大對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投資
在高校中實施民族民間音樂的教育,首先,學校應當加大對于音樂教學的投資,聘請專業知識較為扎實的教師來為學生講解,從而保證課堂的質量;其次,是要豐富教學內容,例如一些與民族民間音樂有關的民族文化課程、民族服飾以及民族語言等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2 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時,不應該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應當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實施“主動學習法”,使學生對于民族民間音樂有著主動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學上才會在課堂上主動跟隨教師的腳步去了解民族民間音樂。
3.3 學校應當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民族音樂學習氛圍
現在的高校中基本上都有校園廣播等,所以學校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在廣播里播放民族民間音樂,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民族民間音樂的熏陶,生活在良好的音樂氛圍中,學生自然會對民族民間音樂有學習的念頭,從而促使學生將我國的傳統音樂發揚光大。
4 結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融會貫通,形成了我國絢麗多彩的文化風俗,傳承與發揚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在高校教育中開展民族民間音樂的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還會凈化心靈,使學生成為具有真善美性情的人。讓學生了解民族民間音樂不僅僅是促進學生的民族精神,更是發展和弘揚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重要步驟,學生在了解民族民間傳統音樂后,才能更好地傳承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將我國的燦爛文化展示給世界。
參考文獻:
[1] 陳勇.高師院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111-112.
[2] 謝向穎.分析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體現[J].北方音樂,2013(09):141.
[3] 魏軍,廖西琳.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推進高校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3(08):211-212.
[4] 方曉青.民間音樂在高校教育中的傳承[J].音樂創作,2016(09):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