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投集團發布文化旅游發展戰略,與中華文化促進會簽約
牟喬
摘 要:本文對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和保護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針對目前對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狀況的缺失提出了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對策,以及如何根據赫哲族的文化特色開展特色旅游,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實現文化傳承,也通過一些策略使得文化受到更好的保護。
關鍵詞:赫哲族;文化保護;特色旅游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江流域,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獨特的居住環境孕育了獨具特色的赫哲族民族文化,其與其他民族文化共同構成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是寶貴的精神文明財富。赫哲族人民以漁獵為生,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而通用漢文。赫哲族音樂文化作為赫哲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特色,也是人們了解赫哲族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赫哲族對音樂文化的傳承,既形成了歷史傳統,同時也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文化內涵。赫哲族傳統民歌歷史悠久,淳樸的民歌家喻戶曉,朗朗上口的民間小調口口相傳。其內容大多是刻畫勤勞勇敢、樸實真誠的赫哲族勞動人民形象,歌頌歷史英雄及贊美真摯愛情等。
1 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赫哲族是居住在黑龍江的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黑龍江省同江市是赫哲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現有赫哲族1560人,占全國赫哲族總人口的1/3以上,主要居住在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赫哲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文字。其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主要是靠口頭說唱和舞蹈的形式來表達。“阿康布勒”是赫哲族舞蹈的總稱,傳統的民間舞蹈有“天鵝舞”“薩滿舞”“篝火舞”等;樂器主要是手鼓和腰鈴;獨具特色的赫哲族節慶及民俗活動的有“烏日貢”“溫吉尼”、祭江、放河燈等;赫哲族的民間游戲及傳統體育項目有50多種,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培養勞動技能的有“追鹿”“投激達”等;體能訓練方面的有“拉纖賽”“舉人賽”“角力”等;模仿動物動作的有“學野山羊跳”“學兔跑”等;少兒游戲有“鼓舞”“編繩花”等;大型綜合性游戲有“叉草球”“擋木輪”“曲棍球”“杜烈其”等。以上有些體育活動如射箭、劃船、叉草球、摔跤等,已成為“烏日貢”大會上不可缺少的體育比賽項目。赫哲族曾經是以打魚為生的少數民族,飲食主要以魚肉為主,“蹋拉喀”(“剎生魚”)、“達勒格切”(烤魚片)是具有其民族特色的飲食。赫哲族的傳統手工藝,主要有魚皮、樺皮、魚骨、木雕等制作技藝,街津口鄉的文化傳承基地、民俗村和四排鄉的民族風情園都是赫哲族的主要文化場所。在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赫哲族特有的一種說唱文學形式“伊瑪堪”被選入,佳木斯大學圖書館在構建三江流域歷史文化數據庫的過程中,以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為研究案例,對赫哲族的民風、民俗、民歌、民間文學進行了調查與整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借鑒與參考。
2 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對策
建立傳承人的生存狀況評估體系。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活性載體,特別是對于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保護好傳承人是最關鍵的因素,政府部門應該對傳承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民間技能等)、經濟狀況(經濟收入、居住狀況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情況(如確定了幾個項目的傳承人及傳承人人數、年齡段、傳承的技藝等)進行調查形成檔案,對其采用科學的動態管理,及時解決傳承人遇到的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問題。
法律保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根本的方式是立法保護。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門法律法規出臺之前,一些省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性法規,這些地方性法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創新保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和類型進行創新型保護。傳統手工技藝如魚皮制作技藝、樺樹皮制作技藝、魚骨工藝、魚皮鏤刻粘貼畫、樺樹皮畫等可以采用生產性保護方式,不僅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改善傳承人的經濟狀況,使傳承有了積極性;“伊瑪堪”這種口頭說唱文學很難對其開發利用,可以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將老藝術家們的說唱內容錄制下來,制作成音頻、視頻文件進行保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赫哲族的一些民俗、瀕臨消失的口頭語言、民俗、音樂和表演進行搶救性保護;對于赫哲族的飲食習俗也可以通過市場化將其發展成一種特色小吃,從而進行傳承與保護。民俗旅游也可以促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國赫哲族博物館”“赫哲民族文化村”“赫哲族民間風情園”這些都可以作為旅游景點,通過對有形物質的開發,激活其中所蘊含的非物質文化。
3 赫哲族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策略
完善交通條件及相應配套設施。首先,要加大對旅游交通的投入,可多渠道籌集資金,如通過自籌資金、依靠中央和地方投入、引入外資等形式。其次,加強內外部的交通建設,修建和完善與周邊城市的高級公路,同時把水路利用起來,打破單一的聯系方式,構建方便旅游者進出的旅游交通體系。對景區內部,應創造便于游覽、舒適、安全的交通條件;最后,改善旅游交通運輸工具,開設旅游專線。避免使用外型破舊、噪音大、空間狹小、衛生設施不齊備的車輛,引進中高檔旅游車輛。有條件的可以開設旅游專線,既方便當地百姓出行,也利于游客觀光旅游。
開發與保護相結合。要將開發和保護相結合,以保護為前提,開發當地旅游資源,尊重赫哲族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生活方式,開發中減少商業成分,進行合理有效的開發;政府部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快建立赫哲族民族文化保護區,保護并扶持瀕臨失傳的民間絕技和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民族工藝;爭取讓社會各界對赫哲族的民族文化事業進行資助,建立支持民族文化的保護組織,推進赫哲族歷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其民族文化具有歷史性、地域性和獨特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后人去保護、傳承和弘揚。為了保證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社會各界都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去保護瀕臨衰落的赫哲族文化。同時,應該對舊文化進行改造和創新,讓赫哲族文化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不斷豐富和強大。全國各族人民應該團結一致保護赫哲族文化,進而促進文化傳承與特色旅游共同發展,推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走遍中國,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崔玉范.赫哲族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D].山東大學,2009.
[2] 周吉娜.赫哲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