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花枝春滿,天心月圓”: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音樂賞析

      音樂
      藝術評鑒
      2017年08月19日 07:40

      ...NY4MYG 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弘一法師傳 吳黎明

      張文倬

      摘要:在佛門,他是高山仰止的弘一法師;在世間,他是李叔同書畫家、音樂家、教育家。兩世人生,一樣圓滿。無論是李叔同,還是弘一法師,他都為中國藝術史、音樂史的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成為中國近代新音樂發展的里程碑。

      關鍵詞:李叔同 學堂樂歌 新音樂 藝術歌曲

      弘一法師(1880-1942), 俗姓李,學名文濤,字叔同。弘一法師自幼年始接受儒家教育,少年時隨名士嚴范孫、趙元禮學詩詞,唐育厚等習書法。1905年法師東渡日本學習美術、音樂。至此,于世間學問儒家經典、詩詞、文章、書法、金石、繪畫、音樂無一不精。1910年歸國后于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教授音樂、繪畫。1918年8月,于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1942年秋,大師自感病勢已沉,以偈與諸友告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同年10月13于福建泉州開元寺圓寂。

      李叔同是中國音樂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音樂家、教育家。他豐富的音樂創作和蘊涵其中的藝術價值成為世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李叔同的音樂作品

      李叔同的音樂作品主要集中在聲樂創作方面。以歌詞內容為提綱,其聲樂作品可以分做三大類:1.為學生們所做的學堂樂歌如《滿江紅》《哀祖國》《出軍歌》《隋堤柳》《我的國》《揚鞭》《大中華》《春郊賽跑》等;2.藝術歌曲《幽居》《春游》(最早的三部合唱)、《早秋》《西湖》《送別》《落花》《悲秋》《晚鐘》(三部合唱)、《月》《鶯》《歸燕》(四部合唱)、《采蓮》(三部合唱)、《春夜》《憶兒時》《冬》《秋夜》《夢》《幽居》《天風》《長逝》《留別》等;3.體現佛法精深妙意的佛教歌曲《三寶歌》(太虛大師詞,弘一法師曲)、《南南曲-贈黃二南君》《清涼歌》《山色》《花香》《世夢》《觀心》等。

      二、李叔同音樂的藝術價值

      兩千年前,圣人孔子對文學、音樂、藝術的“美”有一個標準:“文質彬彬 ”[1],“盡善盡美”[2]。他的意思可以總結為,美的音樂(文學,藝術)要有美的形式和善的內容。李叔同音樂的藝術價值就可以用“文質彬彬”,“盡善盡美”來總結,其唯美的形式和高遠的立意,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依曲填詞,形式之美

      在中國古典音樂創作中,依曲填詞,自古有之。集大成者如北宋的音樂家、詞人周邦彥(美成),南宋的姜夔(堯章)。李叔同的歌曲創作延續了中國古典音樂的傳統。不同的是,他所選用的樂調有中國民間音樂,如《祖國歌》,有西方音樂如《送別》《大中華》,更有自創作的多部和聲如《采蓮》《春游》。無論是哪一種,李叔同都將詞曲的結合演繹得完美到極致。其詞淡雅清新,其曲流暢生動。比如最廣為流傳的兩首藝術歌曲《送別》和《春游》: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春游》:

      “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裝束淡于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畫外疏鐘送夕陽。”

      從詞的內容來看,李叔同的藝術歌曲多數于浙江師范學校任職期間為學生所作,所以極其貼近生活,符合青年人的審美心理。沒有華麗堆砌的詞藻,更沒有用古怪艱澀的曲調,但如行云流水一般生動流暢,自然唯美。《送別》里有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殘笛、夕陽;聊聊幾筆,字字珠璣,人世間的別離之情躍然紙上,淋漓盡致。《春游》里可以感受到如畫的春日:萬花飛舞,行人翩翩,鶯啼陌上;畫里更有疏鐘斜陽為盎然春意增添無限寧靜悠遠。李叔同的歌詞就是如此平易近人卻又立意高遠。李叔同詩詞風格不僅“意境高雅,流暢自然,不用僻典,人人可懂,”[3] 而且可符音律歌唱。詞的音調聲韻與樂曲的和聲旋律完美結合,詞與樂更是意境相通。這是西方古典歌劇,藝術歌曲,中國傳統昆曲及戲劇音樂創作中所共同追求的music text。樂調的選擇,詞的創作,使意境和音韻珠聯璧合,渾然天成,沒有任何矯揉造作。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4],看似平淡,實則“絢爛之極也”[5]。

      (二)愛國情切,人格之美

      李叔同大部分的歌詞創作,格調都體現了其一念至誠,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李叔同從青年時即十分關心國事,其學堂樂歌的創作延續了其對維新變法思想的支持,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1905年他寫下了同時代學堂樂歌的代表作《祖國歌》:“上下數千年,一脈延,文明莫與肩。縱橫數萬里,膏腴地,獨享天然利。國是世界最古國,民是亞州大國民,嗚呼大國民,嗚呼,惟我大國民”。1905年李叔同在其母病故后,決心留學日本以圖救國之道,臨別時他寫下一首《金縷梅》描繪了當時的心情:“長夜凄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刨?是祖國,忍孤負。”這些歌詞一方面表達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一方面表現了對國家民生現狀的憂慮,同時流露了對自己、同胞的勉勵和決心重振中華的赤子之心。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后,李叔同看到了國家復興的希望,將興國安邦的滿腔熱血和壯志豪情寫進了《滿江紅》-民國肇造填滿江紅志感 :“皎皎昆侖山頂月,有人長嘯。看囊底,寶刀如雪,恩仇少……魂魄化成精衛鳥,血花濺做紅心草。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同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后他寫下《大中華》:“萬歲,萬歲,萬歲!赤縣膏腴神明裔。地大物博,相生相養,建國五千余歲”。

      弘一法師自出家后,雖然一度拋開萬緣,不問音律。可他仍然心系祖國,屢次教育諸弟子:“吾人所食,中華之粟。吾人所飲,溫陵之水。我們身為佛子,不能共紓國難,為釋迦如來張些體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為主守門,吾人一無所能,而猶靦顏受食,能無愧于心乎?”他曾明確提出“念佛不忘救國”;“佛者,覺也。覺了真理,方能誓舍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法師在1937年5月,在抗戰爆發前夕寫下《廈門第一屆運動會會歌》:“禾山蒼蒼,鷺水蕩蕩,國旗遍飄揚!健兒身手,各顯所長,大家圖自強……請大家,在領袖領導之下,把國事擔當……”

      無論出家前的李叔同,還是出家后的弘一法師,身份雖有變,但其愛國之心從未變,念念不忘的家國天下是其音樂創作的核心思想。古時圣賢有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聲成其文而謂之音”[6] 李叔同將音樂與詩詞完美結合,毫無保留的抒發自己的愛國憂民之情。他為祖國“誓舍生命”,為祖國“虔誠的奉獻之心,自然而然地在音樂中呈現出;”[7] 他用音樂承擔國事,教化青年救護國家,他將自己所有的情感、精神、能量都體現在其音樂創作中。正是這種高尚的愛國情操和人格之美,使得其音樂作品唱遍祖國,為愛國人士所鐘愛,并成為那個時代的學堂樂歌的經典代表。

      (三)佛子悲心,意境之美

      李叔同的歌詞內容還展現了佛子特有的悲心和意境上的空靈之美。有當代學者指出“悲”“是李叔同詩詞的基本色調中的重色調”。[8]這個“悲”字是李叔同歌詞內容的總結。這里所說的“悲”絕不是世人用來形容傷心的“悲”;而是佛學上所指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世間萬物生靈所展示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他的愛國樂歌毫無保留的展現了他對祖國山河大地,骨肉同胞的熱愛與擔憂,“山河悲故國,不禁淚雙垂”,這是他對世間“有情”的悲憫;他的藝術歌曲《送別》《春游》,則是他對人生苦短世事無常的哲理闡述,是他參透世間無常苦空的悲心流露;他的佛教歌曲,《清涼歌》《山色》《花香》等,更彰顯他對宇宙人生中“空有”二諦精深奧妙的理解,是他對世人慈悲的諄諄教誨。這些歌詞在內容上是不同層面的佛理之詞,是他的大悲心在不同層面的體現。

      除了悲心流露,李叔同的歌詞更是有一種獨特的意境之美。中國古典藝術,無論是音樂、書畫、詩詞都會追求意境之美。意境是“象外之意”[9],含蓄而朦朧,虛實相即,真幻互入;不著于相中,卻必須由相契入。佛法云:即空即有,二諦圓融。正是心經的那句箴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祖“拈花微笑”的妙意正是中國古典音樂書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有學者形容弘一大師的詩詞意境有無限“空靈”之美[10]。萬法歸一,因緣和合是為空;磅礴萬物,變幻莫測是為靈。詩詞和歌詞的創作,“貴意境高尚,尤貴意境之動態”[11]。 無論是李叔同,還是弘一法師,其詩畫歌詞都展現出這種高尚的,靈動的意境之美:“蘊藉深厚、包容宏富,情韻雋永,余味無窮。”[12]正是經受過佛法的洗禮,李叔同信手拈來就能使音樂的旋律與詩詞的聲韻完美結合,彰顯他悲天憫人的佛子情懷,營造出超然物外、圓融無礙的意境之美。

      三、結語

      李叔同生活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是中華民族最為危難的時刻,動蕩不安、眾象紛云,內憂外患,民不聊生。中國人在痛惜自己泱泱大國數千年的燦爛文明禁不住列強的蹂躪,在哀嘆昔日美好的萬里山河如今風雨飄搖,在懷疑中國的古老文化能不能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延續光輝,更在苦苦探索如何才能強國興邦,安世濟民。眾多愛國志士在文化教育事業方面上下求索,西學東漸,求新圖變。在這樣一種政治文化背景里,李叔同的音樂創作是中國音樂史的轉折點,為中國新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承接古今,聯璧中西的特殊作用。他以深厚的國學功底,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上借鑒西方古典音樂創作技法,使他的學堂樂歌和藝術歌曲開創了中國近代“新音樂”的先河,為后期的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李叔同為中國近代音樂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音樂人生,用他自己的遺言形容,可謂是“春滿花枝,天心月圓”。

      注釋:

      [1]《論語·雍也》。

      [2]《論語·八佾》。

      [3][8][10]陳德述:《弘一法師詩詞中的博愛情懷與空靈境界》,發表于“亭亭菊一枝,高標矗勁節——弘一法師·佛教精神·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

      [4]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5]蘇軾:《至侄書》。

      [6]《毛詩大序》。

      [7]林安培:《2012弘一法師與<三寶歌>》。http://hk.plm.org.cn/gnews/201212/201212252667.html,2016-10-12。

      [9]何勛:《荀粲傳》。

      [11][12]蔣均濤:《審美詩論》,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版,第179頁。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完美 天心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天天躁天天碰天天看|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一级毛片含羞草传媒| 雪花飘在线电影观看韩国|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黑人video| 国产精品三级国语在线看| ankhazone度盘|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欧美另类videosgratis妇| 免费a级毛片大学生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草莓app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西西人体高清444rt·wang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m|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剧情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高清|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chinese乱子伦xxxx国语对白|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2022天天操| 国产午夜一级鲁丝片| 管家婆有哪些版本| 国产三级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