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格什溫作品中替代和弦的技法研究

      音樂
      藝術評鑒
      2017年08月20日 14:39

      ...我愛我家手抄報作品-三年級我愛我家手抄報

      陳藝嶠

      摘要:本文選擇以格什溫作品《藍色狂想曲》《前奏曲》《我得到了節奏》《F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二狂想曲》等覆蓋了作曲家早、中、晚期的代表作品為研究對象,將重點探索作品中的替代和弦慣用法。包括三全音替代進行、增和弦替代法、延伸音轉換的替代法,從中觀察作曲家是如何使用這些拓展的功能性和聲手法。挖掘這些和聲手法的創新獨特之處,發現其作品中爵士樂風格和聲形成軌跡。

      關鍵詞:三全音 增和弦 爵士和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24-0033-03

      在格什溫作品中,功能性的和聲進行是作為主體和聲手段體現在其作品當中。其中包括連續七和弦特別是屬連環和II-V-I的進行。“II-V-I是爵士樂典型的最常用的根音關系進行模式,在各種根音進行中它屬于最強的根音進行。”①以上這些技法都是屬于強功能連續根音五度進行;作品中還包括一些復雜化的離調模進手法。這類技法是源自古典派、浪漫派的和聲進行手法,經常出現在格什溫的音樂中。在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其作品中又存在大量的替代和聲手法。這種手法在傳統和聲概念中被稱為“意外進行 ”——“用某一個別的和弦取代原來期待著的和弦,而且這個替代的和弦并不是前一個和弦直接的功能后續,這就叫做意外進行。意外進行使兩個不是象屬和弦與主和弦、下屬和弦與主和弦或重屬到屬那樣有直接功能聯系的和弦并置在一起,”②我們又從中找到格什溫使用替代和聲手法與爵士樂和聲語言的緊密聯系。“在爵士樂即興演奏時或是將某些簡單的歌曲和器樂曲改編為爵士樂時,均離不開替代和弦的使用。替代和弦作為爵士樂中很重要的和聲手法之一,是在傳統和弦替代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而大大地開拓了和弦替代的概念及其使用范圍”。③

      接下來將重點研究格什溫作品中的替代和弦慣用法。包括三全音替代進行、增和弦替代法、延伸音轉換的替代法,從中觀察作曲家是如何使用這些拓展的功能性和聲手法。

      一、三全音替代進行的運用

      (一)屬三全音替代的用法

      在格什溫作品《我得到了節奏》中的開頭,調性是F大調。第四小節的和弦是bG#97。這個和弦一直持續到第九小節,進行到了第十小節的C#9#117,最后到達了F大調的屬和弦C7。我們首先考查bG7與C7兩個和弦的關系。C7和弦所含的三全音程由三音E與七音bB構成,在bG7和弦中,其所含三全音程由三音bB與七音E 構成。不難發現,bG7和弦中的三全音同時也是C7和弦中的三全音,而兩音在各自和弦的性質有所交換。格什溫是使用了含有相同三全音程的bG7和弦來替代屬和弦的,而兩個和弦的根音之間為三全音關系,因此作曲家在這段音樂里面運用的是屬和弦的三全音替代。這種替代法在爵士樂中是最常見的。其次,我們看到了第十小節的C#9#11 7和弦,作曲家使用的是屬的延伸音和弦作為V7的替代,由此看來,這個片段先后使用兩種不同形式的屬替代。先進入替代再進入功能和弦,一個功能形成了幾種色彩。

      在此片段中作曲家并沒有把屬和弦與它的替代和弦生硬地連接在一起,而是用幾組反向運動的半音線條流暢自然地把幾個和弦連聯在一塊。從第六小節起,在高聲部形成兩條交替的線條。第一條呈直線狀是從C音下行到第十小節的#F音,這個音是C7的#11音,它之后向上進行到V級的五音“G”。第二條線呈鋸齒狀與第一條線反向交錯進行。這種形式持續到第九小節,仍繼續以增四度加純四度結構的和音作半音級進平行上行(爵士十三和弦手位),低音則是從B到C的半音級進下行,這在譜面上顯示出了三股半音線條。由此看出,作曲家在功能框架內,運用非功能的手段進行和聲連接。

      (二)重屬三全音替代進行

      譜例1來自《F大調鋼琴協奏曲》,調性是bE大調,功能序進是II-IV-V7。在IV-V 7之間有一個C7和弦,它是V7/V(#F7)的三全音替代。譜例1《F大調鋼琴協奏曲》。

      (三)重屬到屬的三全音替代進行

      譜例2《第二狂想曲》

      譜例2是《第二狂想曲》中的片段。這是一個即將去到F大調的和聲進行片段。看以下功能進行式:IV(裝飾和音G、#A、C進行到bB7)—V/V的三全音替代(#C7)-V的三全音替代(bG7)分-I。與上一個例子不同的是,此例直接運用了重屬與屬的三全音 替代進行,之后直接連接到主和弦,而不需要出現重屬與屬和弦。這種雙重替代進行使到調性模糊。

      (四)副屬三全音替代的運用

      在《第二狂想曲》中的發展段,調性是F大調。從以下圖解顯示出#F音作為三個和弦的根基音。它在每一個和弦所處的音位性質是不同的。第一個和弦中,#F是根音在第二個和弦中變成五音,在最后一個和弦中,它的角色又轉變為升5音。中聲部是以爵士13和弦手位結構形成的半音平行進行的和音組合。這些和音組合使功能淡化,調性不清晰,它們使音樂產生了極其復雜的音響色彩。高聲部旋律則是以#c-B-bB-A為框架的迂回式旋律。第一個和弦是#F#9,作為V級C7的三全音替代和弦。第二個和弦是B盧的第二轉位,它是作為副屬和弦V/IV (#F)分的三全音替代。由此可見,格什溫不但使用屬的三全音替代,同是也運用副屬的三全音替代。這些三全音替代和弦復雜化的運用使音樂原的有調性趨向模糊。但可以看出,作曲家在這個片段的功能思維方式還是很清晰的。我們看以下功能序進式:(V-IV/V-IV-I)這是一個變格功能進行。

      二、用增和弦作替代

      在以上的片段中,作曲家都是使用大小七性質的和弦作為替代和弦。在以下例子中我們發現,格什溫還運用增和弦作為重屬和弦和主和弦的替代。

      作品《前奏曲》第五首的尾聲,第一個小節的和聲功能序進是V7-V7/Il(bC7作為V7/II的替代)-V7/V-V9。其中第二個和弦bC7作為V7/II(F7)的三全音替代和弦。第二個小節的后半部分進入到bA大調降六級“E”的離調和弦組,它與原調形成了下三度的根音關系,這作為一種調性對置,是非功能性的離調。它們的進行是:II7-V13-I#5。而這個I級升五音的增和弦替代了E大調的主和弦。它同時作為 E調轉到bA調的中介和弦,也就是說,增和弦E#5 7作為重屬V7/V(bB7)的三全音替代和弦。看以下和聲序進式(見譜例4)。縱觀整個片段,它是由一連串意外進行而組成的和聲連接,這可以看作是屬連環進行。這種復雜化的離調和聲進行在傳統和聲特別是派漫時期大量使用。格什溫在傳統的和聲功能框架內,加以了各種新款的替代和弦,改變了傳統和聲手法所產生的固有的音響效果,賦予了音樂一種新的和聲色彩。

      譜例3是《F大調鋼琴協奏曲》的呈示部片段,這是一個連續轉調的段落。這個例子是在bG大調上的。bD2和弦并沒有解決到bG6, 我們把#F音看成bG,換言之bD2和弦就意外進行到了bG5 6和弦。格什溫使用了增和弦作為解決和弦而替代了常規進行下的主三和弦。

      三、延伸音轉換的替代法

      作曲家在《藍色狂想曲》中的副部主題段落里使用了延伸音轉換的替代手法。這種替代法的意思是當一個七和弦的時值較長時,可以在七和弦不變的基礎上轉換其延伸音以改變色彩。而這種延伸音轉換模式的共同特點是半音下行或上行,這是延伸音運動的一般性規律。我們看譜例中的一聲部是主題旋律。二聲部的#D、D、#C三個音反復環繞,它們被包圍在長時值的和弦當中。節奏型“LI I I I”帶有爵士樂特點(爵士樂以切分節奏型為主,造成重音后移的效果)。從橫向觀察這譜例,和聲節奏是八拍—個周期;旋律音型是三拍一個周期;節奏型“LI I I I”造成每個周期重音后移。因此從整體來看聲部之間呈現出了錯位的現象。而和弦則在旋律的反復流動中不經意地變換,在聽覺上有種無規律的感覺。可以看出,作曲家對于這段音樂的設計是獨具匠心的。

      這個片段的和聲功能序進是I-V2/V-V2-I+6, 第三小節的#D音是這個和弦的13音,接著半音下行到D,成為b13音,最后去到5音#c(即是12音);當和弦從E6轉換到五、六小節的B7+5時,#D-D-#C這三個音由原來的13- b13-12變為B+5的10-#9-9;在第7、8小節中,這三個音又變成了E+6的7-b7-6的轉換。由此例我們可以 看到相同音組在不同和弦中形成了不同的成份。

      我們回過頭來看譜例1,右手聲部A音與#G音作為旋律有規律地前后輪換,這兩個音的持續輪換牽引著和聲色彩的變換,而它們亦成為不同和弦中不同成份。以傳統角度看是輔助裝飾性的和聲進行,而從爵士樂延伸音的角度來看,第一小節表現在A音與#G音作為7音與b7音的輪換進行,是大大七和弦與大小七和弦的交替;而第二小節第一個和弦中的A音與#G音作為#5音(或b13音)與5音的輪換;第三個和弦則是9音與#9音的輪換。衡穩的旋律與變幻的和聲既沖撞又相互牽制,這無形中產生了巨大的張力,推動著音樂的發展。

      對以上幾個例子的分析充分顯示出作曲家對于替代和弦這種富有爵士樂特點的和聲技巧運用的偏愛,這無疑成為了格什溫獨特的和聲語言,也是格什溫作品形成爵士樂風格的重要手法之一。

      注釋:

      ①Paul E Rinzler:Jazz Arranging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Scarecrow Press,1990,P91.

      ②劉學嚴,劉明:《斯波索賓和聲學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年版,第509頁。

      ③任達敏:《流行音樂與爵士樂和聲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年版,第164頁。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和弦 全音 和聲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波多野结衣乱码中文字幕| 四虎www成人影院|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蜜臀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四虎影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男女抽搐一进一出无遮挡|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男女生活|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国产丝袜|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成人免费小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美女露出乳胸扒开尿口无遮挡| 可以看污的网站| 波多野结衣同性|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宝宝看着我是怎么进去的视频| ww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青娱乐手机在线|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无码|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特级毛片s级全部免费|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