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大學舞蹈系教學匯報 林力平 攝
姑麗娜扎爾·亞生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嘗試著變革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大學舞蹈教學中不僅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最為基本的舞蹈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能夠領會舞蹈學習中的舞蹈意識,在舞蹈學習中對舞蹈意識的掌握就可以說是掌握舞蹈的靈。在大學舞蹈教學中舞蹈意識對其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在舞蹈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舞蹈意識的培養,以便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舞蹈的魅力,取得較好的舞蹈學習效果。本文重點闡述了在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蹈意識的培養,以便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舞蹈教學 舞蹈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090-03
大學舞蹈教學主要是由音樂類的教學和教育教學類的知識為主,在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舞蹈意識是比較淡薄的,但是在舞蹈教育教學中舞蹈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舞蹈教學中通過舞蹈意識讓學生更好的用肢體感知音樂的節奏,以便更好的體會其舞蹈的本質和內涵。在舞蹈學習中只有形成舞蹈意識才能夠更好的理解舞蹈的意義和價值。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意識屬于人腦的機能,人們通過思考感覺到自身的存在。舞蹈意識能夠更好的表現舞蹈的存在。對舞蹈的感知可以理解為在舞蹈中將身體和心靈結合在一起。通過對舞蹈的知識以及思想觀念的認識,更好的感知舞蹈的深層含義。為此,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意識具有關鍵性的意義,要注重對舞蹈意識的培養。
一、舞蹈教學中對舞蹈認知意識的培養
(一)舞蹈文化的認識
舞蹈到底是什么,是初學者在剛入門時思考的問題,舞蹈作為藝術的一種,更多的是源于生活,是從生活中升華的一種藝術,主要是通過一定的節奏進行的表達藝術。一般會借助音樂以及一些輔助工具等進行舞蹈表達。舞蹈本身具有多元化的意義,可以是用來運動、禮儀等。但對于舞蹈的內容更應該理解是能夠了解舞蹈文化以及舞蹈中所包含的感情。舞蹈文化更多的能夠表達出舞蹈深層次的內涵,學習者在了解舞蹈文化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舞蹈的魅力,投入到舞蹈學習中,掌握舞蹈技巧,取得較好的舞蹈學習效果。
(二)舞蹈語言特性和時空方位的認識
舞蹈一般是依靠肢體動作進行表達,舞蹈動作是作為舞蹈藝術表達的一種語言,是對舞蹈進行表達的一種無聲的表演藝術,一般具有個性化、形象化以及情感化的特征。舞蹈語言一般要符合一定的審美標準,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藝術的表達。例如,在學習芭蕾舞蹈時對體態的要求一般是開、繃、直、立等,“開”就是在舞蹈過程中肩、胸等各個關節能夠打開,尤其是腳能夠向外大打開,芭蕾舞蹈本身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挺拔,顯示出自由奔放的感覺,也能夠反映出舞者優雅大方的氣質[1]。舞蹈注重一定的方位,在舞蹈中的時空方位意識是一個舞者在舞蹈過程中最為基本的素質,在舞蹈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其時空方位是最為基本的教學內容。舞蹈一般肢體在空間中進行表達,為此,在舞蹈教學中首先要對空間方位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在舞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感知空氣中的氣體,讓其想象成可以看到的物體,在空氣中劃出的動作會留下其比較清楚的痕跡,在舞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感知,讓學生在舞蹈過程中體驗舞蹈中手臂和空間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的進行舞蹈學習。
(三)舞蹈情感意識
舞蹈是對情感表達的最為實質和最單純的表達方式,是其他藝術的綜合體。舞蹈本質就是生命、情感、美,這也是舞蹈在表達中的永恒的主題[2]。人們對舞蹈的創造來源于人們內部精神的需要,在舞蹈中也能夠更好的對情感進行表達。在舞蹈表達中要能夠拓寬其藝術空間,對教學方式不斷進行豐富化,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其審美能力,以便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舞蹈興趣。
二、舞蹈意識中動作意識的培養
(一)肢體控制和身體意識
在舞蹈學習中初學者一般都會跟著教師的動作進行模仿,一般都是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從頭部的五官開始,從擺造型到最為基本的動作開始讓學生進行肢體方面的感受,通過身體動作來記憶舞蹈動作。在舞蹈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動作意識,以便更好的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并能夠使得肢體動作得到一定的培養。在舞蹈教學中先讓學生掌握最為基本的體態手勢方面的動作,然后再從內到外進行學習舞蹈的基本動[3]。舞蹈初學者一般不會注意到身體方面的意識,在舞蹈學習時要能夠教其抬頭等,但是這種身體意識對初學者來說很難養成,初學者在跳舞時一般都會下意識的低頭。在舞蹈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舞蹈意識,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睡覺時嘗試不用枕頭,保持平躺的睡姿,使得整個身體都能夠處在一個平直的狀態。此外,在休息時也要讓學生處于挺拔的狀態,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挺拔的身姿,另一方面也不耽誤學生的知識學習,取得較好的效果。也可以讓學生在跳舞的過程中從鏡子中觀看自己的舞蹈動作,以便及時發現不標準的動作進行及時的糾正,這樣學生就可以避免低頭的習慣。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氣息和力度的認識
舞蹈中的氣息指的是在舞蹈中所具有的節奏以及表情等,學生在舞蹈過程中能夠將各個關節打開,體會到舞蹈的節奏。此外,還要能夠體會到其中的舞蹈力度,舞蹈力度就是在舞蹈中對氣的運用,能夠讓氣保持收放自如 [4]。在舞蹈教學中的形體訓練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舞蹈藝術進行表現的開端,通過對學生在舞蹈中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形成具有一定表現力的藝術感覺。例如,在古典舞蹈中,氣的練習和形體是結合起來的,通過這樣的動作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舞蹈的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在舞蹈表現中,當是悲傷的氣氛時一般是長吁短嘆,歡樂的時候吐氣比較歡快。在舞蹈中身體運動中的抑揚頓挫都是通過氣進行控制展示的,以便更好的表現舞蹈的魅力。
三、舞蹈意識中心理意識的培養
(一)舞蹈情感心理機制和外在的肢體表達意識
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要有外在的動作,還要能夠有情感方面的支配,在舞蹈動作中沒有情感的舞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舞蹈表達中情感是其心理和肢體的統一體。在舞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快樂或者是悲傷的動作,通過讓學生在學習中模擬一些形象化的肢體動作,以便更好的進行舞蹈肢體動作的表達[5]。在舞蹈教學中讓學生先通過模仿一些肢體動作,從這些動作中找到情感的表達。而在實際的舞蹈練習中應該能夠從情感的表達中更好的進行肢體的表達。人們在肢體動作的表達中,空間一般會受到的限制,但是學生的心理空間是不受到限制的,在舞蹈教學中只有讓學生能夠在心理上進行拓寬,才能夠在肢體上得到真正的拓展。
(二)舞蹈審美意識
舞蹈是對人體美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舞蹈不僅僅是外在美,更多的是內在美的體現,對學生舞蹈審美意識的培養一般要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舞蹈藝術在創造的過程中一般是對美進行提煉,突出一定的節奏化。舞蹈的表現手段一般是通過舞蹈的運動過程以及相應的意境,舞蹈主要是通過給觀眾設定一個想象的情境空間,讓觀眾進行想象,以便獲得美的感受。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相應的外在美,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舞蹈的內在美,更好體會舞蹈的魅力。
(三)舞蹈自信和舞蹈創想意識
舞蹈是用來表達情感的藝術,想象是舞蹈的翅膀,在舞蹈作品中只有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夠創作出引人入勝的舞蹈作品。在藝術創作中離不開想象力。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鼓勵學生在舞蹈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不要怕出現錯誤。長時間的實踐證明,當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被教師尊重時,學生就會主動的參與到舞蹈學習中來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在舞蹈學習中會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以此更好的領會舞蹈的魅力。另外,隨著學生在舞蹈中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學生在舞蹈中就會表現出對舞蹈的熱情,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舞蹈學習中,以此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舞蹈學習中體驗到學習舞蹈的喜悅,積極的參與到舞蹈學習中,以此理解舞蹈的魅力。在舞蹈學習中只有進行創新才能夠更好的理解舞蹈的魅力,取得較好的舞蹈效果。
四、結語
在大學舞蹈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相應的舞蹈知識,還要讓學生能夠理解舞蹈的魅力,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舞蹈學習中,舞蹈意識具有關鍵性的意義,通過對學生舞蹈意識的培養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含義,取得較好的舞蹈效果。為此,在大學舞蹈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舞蹈意識的培養。對舞蹈認知意識的培養:舞蹈本身具有多元化的意義,可以是用來運動、禮儀等。但對于舞蹈的內容,更應該理解舞蹈文化以及舞蹈中所包含的感情。舞蹈注重一定的方位,在舞蹈中的時空方位意識是一個舞者在舞蹈過程中最為基本的素質,在舞蹈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其時空方位是最為基本的教學內容,以及對舞蹈情感意識的培養。注重對舞蹈意識中動作意識的培養:肢體控制和身體意識,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練習中能夠注重對身體意識的培養。此外,還要能夠認識到氣息和力度的重要性。在舞蹈教學中還要注重對心理意識的培養,在舞蹈練習中應該能夠從情感的表達中更好的進行肢體的表達。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相應的外在美,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舞蹈的內在美,更好體會舞蹈的魅力。要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體會到舞蹈的魅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舞蹈學習中,認識到舞蹈意識從而取得較好的舞蹈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啟望.基于大學舞蹈教學中舞蹈意識的創新培養[J].戲劇之家,2016,(06):188.
[2]高立雄.淺論高師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意識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1,(16):240-241.
[3]曹環.淺談高職高專學生舞蹈創新意識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1,(15):92-93.
[4]馮艷.健美操舞蹈化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3,(01):106-108.
[5]王印英.論高師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藝海,2012,(10):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