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磊
摘要:在單簧管演奏中,呼吸是演奏技法的生命所依,它要求吸氣充足而迅速,呼氣時盡量少而音色足。優秀的單簧管演奏家,其必備的技巧就是呼吸的技術,這是優秀演奏的保障,使音樂更加流暢、更加有層次、更加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關鍵詞:單簧管 演奏 呼吸 技巧 運用
中圖分類號:J6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2-0082-03
演奏單簧管,主要依靠人的氣息,而呼吸又是氣息的動力源泉。所以,掌握科學的呼吸方法和技巧,對于提高演奏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生活中,人們的呼吸是自然而然的,不具有技術性。但是演奏單簧管卻不然,它要求演奏者具備高超的呼吸技能,并將其與單曲的演奏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進而達到藝術層次上的“自然而然”“從心所欲不逾距”[1]。
一、單簧管演奏呼吸與自然呼吸的區別
首先,自然呼吸,呼與吸在時間分布上大致是平衡穩定的。但吹奏單簧管時,二者就不是均衡的,一般來講,吸氣的時間要求越短越好,而呼氣伴隨著樂曲的吹奏,需要較長的時間。其次,自然呼吸是無意識的動作,無需進行控制。但吹奏單簧管,要求呼與吸的動作要與樂曲的結構與行進過程進行配合,是人有意識的控制行為。再次,自然呼吸時,人們呼吸的動作依靠肺部的自然張力,不需要刻意地吸進很多氣息。但在單簧管吹奏時,吸氣時要用力吸進更多的氣,而呼氣時則要盡量用盡肺部儲存的氣[2]。另外,吹奏者呼氣時要刻意對肺部施加較大的力,使氣體均勻地排出,在此過程中還要克服氣體和哨片、笛頭間的壓力。
二、呼吸的類型
自然狀態之下的呼吸,隨著胸部肌肉的張馳,通過呼氣肌、吸氣肌、橫隔膜的綜合作用下來完成,按照呼吸時發揮作用的肌肉功能和工作的狀態,呼吸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每一種呼吸的類型,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對于演奏單簧管來講,也有其特定的選擇。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的特點,主要是完成呼吸動作在胸腔的中部進行,因為胸式呼吸時橫隔膜基本不參與或參與幅度小,所以吸氣量較少。演奏單簧管時如果采用這種呼吸方法,容易出現呼氣緊張的現象,致使氣息控制不好,出現“憋氣”現象。
(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特點是橫隔膜積極參與,吸氣時橫隔膜向下運動,腹部鼓起;呼氣的時候,橫隔膜向上運動,腹部回縮,胸廓的下部可以積極進行擴張,因此其運動不費力、不緊張。腹式呼吸最大的優點是吸氣時較為自由、舒展與快速,但是因為胸廓的上中部擴張的幅度有限,致使吸進氣流的量不大,這也是腹式呼吸主要的缺點所在。
(三)胸腹式呼吸
運用胸腹式呼吸的時候,肋部向外擴展并向上抬,同時胸腔的容積增大,肺部的容積也隨之增大;同時橫隔膜下向運動,胸腔縱向距離拉長,肺部也縱向拉長。因為呼吸系統和外部環境全部參與了呼吸工作,因此在呼氣的時候,控制氣流的速度和力度都較容易做到。這也使肌肉不會太過疲乏,保證了演奏時間[3]。從這個角度講,胸腹式呼吸要優于上述兩種呼吸方式。采用這種呼吸方法時需要注意,因為呼吸系統以及相關器官全部參與呼吸工作,吸氣的速度要小于腹式呼吸法,這是胸腹式呼吸存在的缺點。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胸腹式呼吸對于演奏單簧管來講最為適合。但是,也不能說這種呼吸方法是演奏單簧管時唯一可采用的方法,具體方法的采用還應與吹奏者個人的特點、曲子特點來確定。
三、換氣的時機
不管單簧管演奏者運用呼吸的技巧多么高超,要將之熟練地運用到演奏中,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這種規則的基本原則是呼吸要認真嚴格地服從和服務于樂句的結構特點。樂句的結構,指的是段和句之間的劃分,也是確定曲調停頓的依據[4]。科學、恰當的停頓,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表達音樂的思想情感,也是演奏表現力的重要體現。同時,這種停頓也是呼吸進行的最佳時機。
(一)休止符
休止符是音樂段落樂句結構的標志,也是音樂進行期間最明顯的停頓,這是演奏者吹氣的時機。然而,在一首樂曲中存在很多的休止符,演奏者不可在每個休止符處都進行換氣,這樣做既沒有必要,也很容易引起肺部肌肉的疲勞,從而使氣息不可持續,影響音樂的結構完整性。
(二)延長音
當氣息即將不可持續,但又沒有休止符的時候,可在相對延長音處進行換氣。
(三)旋律和節奏的反復
單簧管演奏中,除休止符、延長音停頓較明顯之外,在節奏與旋律進行反復時,也可利用這一時機進行換氣。
(四)和聲變換
在沒有其他的時機進行換氣時,演奏者可以在和聲進行變換前的時機進行換氣。但和聲變換時曲調停頓不明顯,需要吹奏者在短時間內完成換氣。
(五)力度和音區的變換
除上述時機外,吹奏者還可以選擇在力度變換和音區變換時進行換氣。
由實踐經驗和相關研究得知,不管何種呼吸形式,都要為音樂的結構服務,所以呼吸方式的選擇不是唯一的,而要按照樂句結構的長度、樂句間停頓時間的長度來確定[5]。當停頓的時間較長的時候,要進行充分的呼吸,此時宜采用胸腹式的方法。如果需吹奏的樂句較短,而且快速吸氣并且對呼氣的強度有較高要求時,宜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
四、正確處理呼吸和相關因素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呼吸和姿勢的關系
演奏時態勢要正確,這不僅涉及到演奏的儀態,而且對呼吸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演奏時,演奏者不可彎腰弓背,也不宜挺胸昂首,這兩種資勢都使胸廓無法充分進行擴展,而且還使咽喉部位過分緊張,影響呼吸的順暢性。
(二)正確處理呼吸和口型的關系
呼吸和口型的協調配合具有重要意義,掌握了呼吸的技巧,只有配合正確的口型,才能夠保障聲音的質量。呼氣時,要使唇肌適度緊張起來,這樣氣流才能夠更加集中、有力地作用于笛頭。面對不同音區,唇肌緊張度相應地隨之變化,吹奏低音和中音時,唇肌要相對放松一些,使氣流壓力減小。而高音時,唇肌相對緊張,使呼出的氣流壓力加大,使其對笛頭的沖擊力更強。所以,呼吸要與口型和唇肌協調配合,這是呼吸技巧應用于吹奏實踐的基礎[6]。
(三)正確處理呼吸與舌頭動作的關系
在吹奏單簧管時,氣流的強弱與方式和舌頭的動作聯系密切。演奏技巧很多都依賴舌頭的動作來實現,舌頭通過形態的調整與呼出氣流相互協調配合,才能保證聲音的清晰與準確。運用舌頭的動作,可有效控制聲音的長短、強弱與高低。如在演奏非連奏音時,舌頭要堵住簧片,當氣流形成時,再將舌頭緩緩縮回,使氣流順暢準確進入到笛頭,此時舌頭的動作要平穩。演奏斷奏音時,要求舌頭不斷快速地向前推、向后縮;演奏弱音時,舌頭的動作要求準確而輕柔;演奏特強音時,舌頭的動作要快速而果斷。
(四)正確處理呼吸和手指動作的關系
全身肌肉的運作是相關聯的,因此要保持手指動作與呼吸的協調性,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將其動作統一到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上來。否則,如呼吸緊張,就會引起其他肌肉群的緊張,導致手指動作的緊張,直接影響吹奏的效果。
(五)正確處理呼吸與發音的關系
呼吸的力度、節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根據發音要求進行及時的調整。如高音要求呼吸產生的氣流快速有力,而低音則要求氣流要緩慢均勻。強音要求氣量較大,而弱音則對氣流量要求小。氣流速度的快與慢,大與小是相對的,總之要服從樂曲的要求。其中應注意關鍵的兩點,一是要保證氣壓足以支撐發音,二是氣壓的大小要把握好度,即不可超出發音的最高限要求。
五、呼吸的訓練方法
上文分析了呼吸常用的幾種類型,論述了在吹奏單簧管時運用呼吸的技巧。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些技巧方法,僅依靠理論上的學習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吹奏者進行呼吸系統以及與其他身體系統協調性的長期練習。
(一)無樂器練習
無樂器練習的目的主要是讓吹奏者熟練地把握胸腹式呼吸技巧。練習時,平躺于床上,使全身的肌肉處于放松的狀態,緩慢均勻的吸氣,當氣吸滿以后,再將氣流緩緩呼出。在呼與吸的同時,用心體會橫隔膜的姿態與動作。為驗證動作的準確程度,在進行深呼氣之后,把手放于胸骨以下的腹壁之上,并輕輕下按感受壓力,如果有一定的壓力,則說明動作是正確的,否則不然[7]。
(二)長音的訓練
訓練長音可有效影響呼吸系統,使其提高對單簧管吹奏的適應能力。長音訓練也會對其他技術產生影響,如穩定口型、改善音質、調整力度等。在訓練時,要盡可能延長發音的時長,同時保證音色飽滿。訓練時,要嘗試練習各種力度,并努力加大力度變化的幅度,從而在演奏中可以適應各種力度變化的要求。
(三)連音練習
連音練習指練習音階和練習曲,使在手指動作及口型變化的同時配合練習正確的呼吸方法,達到手指、口型、呼吸三者互相配合、協調一致的效果。在運用呼吸時,要覺察身體情況,保證狀況的良好。
(四)音色練習
演奏者在進行音色練習時,宜采用速度較慢的練習曲,并具有一定旋律,可以先一個樂句或樂段,也可以選完整的練習曲,還可采用速度較緩慢的奏鳴曲、慢板樂章或者協奏曲。練習時也要注意手指、口型和呼吸的配合,同時覺察音色的質量,當音色質量存在問題時,問題一般出在呼吸上,因此要找出問題所在,及時調整呼吸。
六、結語
綜合以上所述,胸腹式呼吸法最適用于單簧管演奏。演奏者通過運用氣息,并在休止符、延長音、和聲變換的時機進行換氣,可以在保證樂曲流暢的情況下,為演奏提供足夠的氣流。同時,也要注重處理好演奏的姿勢、手指運用以及口型和呼吸的關系,使之相互協調配合,為完美演繹作品提供保障。俗話說,熟能生巧。了解了以上規則與意義、作用,還要在實踐中勤加練習,只有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才能使呼吸的運用,以及呼吸與其他動作的配合更加自覺、流暢、自然,也才能使作品的藝術魅力得到更好地呈現。
參考文獻:
[1]韓環宇.淺析單簧管呼吸技巧在演奏藝術中的表現[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6):108.
[2]董德君.單簧管演奏及教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1,(01):73-76.
[3]蘇鵬.單簧管初級教學探究——以9到16歲年齡啟蒙教育為對象[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4]韓樹.淺談單簧管基礎訓練中氣息與口型的若干問題[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03):219-220.
[5]鄧昕.實現最佳音質的途徑——單簧管演奏的口型和氣息運用[J].科學咨詢,2011,(10):67-68.
[6]彭學禮.淺述單簧管學習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259-260.
[7]邸曉嫣.我們的單簧管教學到底缺什么?——對兩屆北京國際單簧管比賽結果的反思[J].樂府新聲,2015,(02):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