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表演類歌舞表演專業(音樂類)專業基礎與崗位技能考核現場(...
林敏婷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意義和實施價值,繼而分析近年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音樂專業運用和推進的成果,提出在音樂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合作育人的幾點重要途徑。主要從機制建設、招生、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規格、校企共同設計課程體系、校企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論述,闡明了在我國目前音樂表演專業畢業、就業形勢下,建立現代學徒制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高職音樂人才培養 現代學徒制 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育人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0-0061-03
現代學徒制是產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也是當前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主導模式。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的優勢和特征在于:學生擁有雙重身份,既是學徒又是學生;除了學校,企業也是教學主體,即所謂“雙主體”育人;能夠有效進行雙師教學團隊培育,導師團隊既是老師又是職業培訓師;人才培養過程、課程體系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等都是學校和企業進行雙監督、雙控制;學校和企業在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能夠達到有效的合作,雙方共同獲利。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精神,大力推進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合作,能夠積極促進行業的繁榮與發展,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為社會、行業和企業服務的功能, 積極探索共建主體多元、辦學開放和人才終身服務的新型公共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同時,探索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推進專兼結合、校企互聘互用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的支持政策,形成和推廣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
除了傳統技工類專業,現代學徒制運用在高職音樂表演專業亦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通過校企合作實戰型強技能課程的研發,校企全程指導,能夠極有效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筆者總結、分析近年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音樂專業逐步推進的方式和取得的成果,提出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以下幾點重要途徑:
一、推進高職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建設
采用“雙主體”辦學體制,在觀念上與傳統本科院校藝術類教學方式、人才培育方式進行區別并推進有效改革,基于音樂專業的教學、育人特色和規律,緊跟市場需求。最初院校與有意向的企業取得合作基礎。依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要求建立校企聯合招生制度、共同培養音樂人才,并使合作機制長效運作。過程中,完善音樂人才培養的系列課程體系(專業課程、實訓課程、實訓項目等)、教學文件(教學大綱、教案等)、校企合作管理運作制度、完善相關音樂職業標準、推進校企互聘互用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聯合推廣音樂人才培養效果、帶動區域文化建設等。形成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藝術職業院校共同育人的現代學徒制機制。現代學徒制通常采取:校企之間取得合作意愿——校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錄取——確定校企導師——校內外輪流培養(工學結合)——畢業上崗就業的模式。
二、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具體建設內容
(一)建設、完善現代學徒制的管理和培養機制
形成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長效機制。通過研討,在雙方都能夠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達成一致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共同設計、研發、建設音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相關音樂課程體系、培育校企合作師資隊伍、規劃共建校內外藝術實訓基地、提供實訓實踐崗位等方面,都要以協議的形式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與分工,并形成相關制度進行長期運作、管理。除此之外,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通過第三方評價結果,反饋育人的效果,不斷修正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招生即是招工
舉例而言,根據調查,目前社會上民樂與管樂的業余學習相當熱門,特別管樂培訓在各中小學幾乎都有開展,一部分名校也有管樂、民樂特長生的招生指標;而也有部分成年人業余學習相對較容易上手的管樂和民樂,作為自己的業余愛好,因此行業大量需要民樂與管樂教師,以適應市場的發展以及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根據這種社會人才需求,校方可與管樂培訓企業或民樂培訓企業達成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并簽訂協議,為行業企業培養并輸送人才。此外,學校也可為通過現代學徒制模式,為音樂企業提供在職人員的再進修學習、在崗培訓等。
院校根據企業的員工數量要求制定招生人數計劃,與企業共同制訂和實施招生招工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諸如課程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比重、課程門類、實訓內容、項目包等都應以用人企業為標準,由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課程體系制定。如果是訂單式培養,也可簽訂學生與學校、企業之間的三方協議,明確各方權益及學生日后培養的具體崗位、訂單式培養學習方向、企業用人權益等方面。
(三)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規格和標準
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相關課程標準,應以企業為主導。傳統音樂人才培養都是在高校中完成,而高職院校的音樂類現代學徒制培養,要做到專業設置跟著行業企業要求進行;音樂課程設置要緊跟音樂行業企業的需求;導師的教學要遵循音樂崗位的職業標準內容;音樂教材除了傳統教材之外,更多的要跟著崗位工作任務來選擇,校企要能夠共同開發音樂類的高職教材。可引進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如文化部文化行業“演奏員”等級鑒定考試等,使學員在校期間即能通過培訓擁有雙證書。以校企合作培養管樂教師為例,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參照行業數據、需求和特色,相應加入管樂合奏課、行進槍旗綜合訓練、奧爾夫教學法等管樂教學專業課程,以適應人才培育規格和企業崗位要求。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導師帶領下的大量校外專業實踐,工學結合是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中,校企合作實操項目、見習、專業實踐、實訓項目包、畢業音樂會、頂崗實習等是重中之重,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細致地進行課時設計,校企之間明確分工,校企專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和企業教學的雙向優勢。除了專業技能,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應注重學員的職業素質培養,才能更好地為崗位服務。例如,在課程體系中應企業要求加入職業溝通能力課、創新創業教育等。除了職業專業技術,更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誠信素養、工作積極心態、再學習能力、團隊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等,使其成為綜合型人才。
(四)組建優秀的校企互聘“雙師型”教學團隊
建設一支有優秀教學能力、實操帶動能力的校企合作專兼職教學團隊,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核心要義。專業課教師可由企業選拔優秀、資深的音樂行業導師為學員授課;樂理視唱練耳、音樂史類等專業平臺課、專業選修課等則可由學院選拔本院教師任課,雙方教師共同帶領專業實踐,在完成教學、實訓任務的過程中,共同開發教學科研項目、研發相關教材等,通過院校教師的下企掛職鍛煉、行業人員的進校提升,也是為院校、為企業注入新知識、互相提高技能的過程。此外,還要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學團隊的選聘、考核、評價、獎勵制度,對校企專兼職教師進行有效的管理,使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五)實施工學交替的教學運作
現代學徒制的核心是工學交替。筆者仍以高職校企合作培養藝術培訓中心管樂老師、民樂老師為例,將課程設置為階段性課程:第一學期著重在校學習管樂、民樂專業技能,并由企業對學生的職業進行規劃;第二學期起增加企業見習,觀摩培訓行業的教學過程,與社會進行接觸,企業導師帶學徒培養勤勞刻苦誠心的職業素養;第三、第四學期,在校除了專業技能訓練之外,增加選修課的比重,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在企由導師帶領參與藝術培訓中心的教學陪練工作,獲得教學培訓工作經驗,不斷認知自身的優缺點,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培養職業信心;第五、第六學期,在校拓展職業技能,企自主進行教學培訓工作,由導師進行工作效果檢閱和評價,并反饋培養質量,向社會推廣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效果。
(六)建立現代學徒制的系列相關管理制度
由于高職在校學生并非真正的社會從業人員,存在“做中學”、工學交替過程中的一定矛盾性,因此必須根據校企合作的實際情況,建立系列制度匯編,包括校企合作專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學生/學徒管理制度、音樂實訓制度、學期考核制度、學生實訓安全制度、教學監督制度等,為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在我國目前音樂表演專業畢業、就業形勢下,建立現代學徒制是非常有價值的,能夠創造就業崗位,為企業解決緊迫的用人需求問題,同時也是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區別于本科教育,辦出自身育人、教學特色、創造優質教學品牌的重要途徑。在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任重道遠,我們仍需不斷解讀、研究實施的途徑,讓現代學徒制充分發揮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