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之子,京劇梅派...
李曦
摘要: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國家對各個方面的標準和要求都在不斷的增加,特別是對于我國校園京劇藝術建設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對其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找到培養校園京劇藝術特色的方法。為了讓這個傳統文化得到很好的弘揚, 得到更多人的了解,開展京劇走進課堂的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此過程當中,使京劇獨具校園特色,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民間藝術有更加深入地了解,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一下“京劇進堂”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讓其更好地走進學生京劇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對相關工作社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校園京劇;藝術特色;方法
中圖分類號:J8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6-0101-03
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剛剛形成、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各個地方的劇種在不斷的相互匯集、融合,但仍然具有地方特色。每個地方的劇種,劇目豐富多樣,表演精湛無比,所以在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當中也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個世界劇壇上也是無可取代的。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思維方式、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如何讓傳統的京劇藝術還像以前一樣一如既往地吸引眾多人的眼球,也成為了一個難題和挑戰。在筆者看來,要想讓京劇得到振興,還像從前一樣繁榮,若是僅僅依靠戲劇界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學校這個平臺,來對其進行宣傳和推廣。讓京劇藝術走進中學校園,和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接觸,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對于京劇的興趣。這樣做,除了可以振興京劇之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1]
一、加強中學生京劇藝術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一)通過京劇知識使學生接觸到我國民族文化的豐富遺產。和其他傳統文化相比,我國的京劇知識性更加獨特,這是其他民間藝術所不具備的特征。作為一門藝術,京劇具有內容豐富的知識體系,包括唱做念打、角色分行、舞美化妝、流派藝術、表演藝術、傳統和現代劇目、音韻知識、伴奏與打擊樂、樂譜知識等等種類繁多的系統知識。在他眾多的功能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知識性。要想對京劇進行賞析,必須掌握與京劇相關的一些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在開展京劇教育的過程中,具備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也才能更好地發揮進去的凈化功能??梢哉f,京劇是整個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對京劇知識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作為一名中學生,學習京劇的相關知識,可以讓我們接觸到相關的文化遺產,提高對傳統文化的欣賞能力。[2]另外,通過對京劇的了解,還可以增強中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在中學生的所有素質教育當中,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二)通過對京劇劇目的分析、理解和認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它的第二個功能就是進行思想教育,也就是在對劇目進行分析理解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增強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我國的傳統京劇當中,有很多劇目都透露出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例如:《楊門女將》、《岳母刺字》、《抗金兵》。[5]作為一種現代作品,現代戲主要是以歷史為題材,從提出到至今也有了很多年的發展歷史。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龍江頌》、《紅色娘子軍》等。[3]通過對這些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僅感染力極強,還無時無處不體現愛國主義情感。在很多傳統劇目中,都具有一些弘揚正氣的內容,以這些作品為教材,對廣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換句話說,不管是在歷史、道德還是在哲理、審美領域,都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教育效果。并且,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來說,也可以通過對京劇的教育得到發揚和繼承,這些作用都是其他藝術所沒有具備的。京劇具備這種功能,如何讓其更好地應用到中學課堂當中,也需要我們的教育者根據該校實際的發展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教材和作品。
(三)通過京劇藝術的凈化功能對學生思想感情進行正確引導。所謂的京劇的凈化功能,就是指在學習京劇之后,大家可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可以對人的思想有一個正確的指引。將很多心靈深處的感性的認知逐漸轉化為對社會實際的貢獻。當人們遇到一些事情容易產生沖動和暴躁的情緒時,通過學習京劇,也可以讓他們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很好的處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不管是各個企業還是工作者,都具有很大的競爭壓力。很多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謀得一席之地,脫穎而出,經常會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4]這也造就了一些唯利是圖的不良風氣,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成長,中學生的思想多多少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構建校園京劇藝術特色的途徑
(一)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只有依靠有個性的學校教育,學生的個性發展才有所依托。本課程將繼續堅持“普及為主,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一方面,要求本校的所有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京劇知識,從而使他們和其他學校的學生相區別;另一方面,對那些在京劇方面具有特長的學生進行特別的培養,從而使他們和本校的學生相區別。
(二)提高在職音樂教師的京劇藝術水平。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要想幫助學生解答疑惑,首先自己就得具有充足的知識和實際表演經驗,具備真才實學。讓京劇走進中學校園,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一批專業的教師隊伍,定期對這批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能力。同時,還可以邀請一些京劇名家,分享他們對于京劇學習的心得。要想真正把京劇學精,必須經過舞臺實踐,學校也應該給這些教師提供相應的平臺和機會。
(三)重視京劇藝術在中學校園的普及和推廣。隨著社會的快速轉型和發展,傳統文化漸漸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所丟失,這對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習近平主席任職之后,便開始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我國的傳統文化精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京劇藝術?,F階段,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正處于一個由外延到不斷內涵深化的階段,將京劇藝術逐漸在學生當中獲得普及。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沒有得到太大的改進。在中學,可以京劇知識接入中學課程,為對京劇感興趣的同學創造條件,同時大家定期開展一些與京劇有關的活動,讓京劇出現在更多學生的視野當中。時間一長,大家必然會對京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開展相關比賽,學生在參賽的過程中又可以加深對京劇的了解。從而慢慢的接受這個民間藝術,甚至愛上這個傳統文化。對京劇藝術進行弘揚和發展,僅僅依靠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依靠相關的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整個表演中。在實踐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劇本和角色,對于造型,也可以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三、構建校園京劇藝術特色的方法
(一)建立京劇管理制度,構建立體管理網絡
1、建立責任機制。在將京劇藝術特色引進學校等過程當中,老師的榜樣作用是激發學生們對于京劇學習興趣的基本前提。只有老師做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就可以鼓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京劇藝術特色的學習當中。除此之外,授課老師所采取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們對京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老師們一定要充分意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確發揮好自己的作用。
2、建立保障機制。其實,在各個學校當中設置傳統京劇藝術賞析的課程對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來京劇課程存在著形式刻板單一、內容枯燥乏味以及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問題,大大降低了學生們對于京劇藝術的學習熱情。建立這一保障機制可以具體針對以上三個問題來進行。[6]首先,要保障老師們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們更強的求知欲。其次,就是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老師在授課之前充分了解學生們的興趣和愛好,根據學生們的特點來制定教學方案,一切以學生為主。最后便是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當中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教訓觀念,一味的給學生們講解京劇藝術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安排一定的實踐操作課程,這樣可以增加該門課程的趣味兒性,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到京劇所包含的真正意義。
3、建立考核機制。在以往對老師的教學考核過程當中,考核的標準涉及范圍太小,所以所做出來的考核結果大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夠真實的反映老師們的教學水平。所以基于這一點,學??梢哉归_老師之間的互評以及學生對于老師的評價,這樣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夠保證對老師教學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要對學生們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除了卷面成績之外,也要增加一項對學生們京劇表演的實踐考核體系,真正做到對學生們負責。[7]
(二)建立京劇文化陣地,營造京劇文化氛圍
1、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努力搭建平臺,讓學生展示京劇特長,如:定期舉辦京劇音樂會、京劇臉譜展、每年一度的藝術節匯演必有一個京劇節目,積極參加校外的社區演出和比賽等。[8]
2、夯實藝術教育的物質基礎。我校有強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專業支持。我校被評為廣州市藝術重點基地學校(京劇),每年市、區有專項經費下撥,同時,我校與廣東京劇促進會簽訂合作協議,他們定期派專業老師到我校輔導培訓。[9]
(三)以課堂為突破口,深入體驗京劇藝術魅力
1、鑄造精良京劇師資。學校在聘用老師的環節一定要把好關,必須要求老師具備足夠的能力進行教學。要知道,如果在這一環節出現了漏洞,就會嚴重影響到學生們對于京劇藝術學習的質量。因此,學校要多多邀請一些京劇藝術專家對在校老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本校的師資隊伍力量。
2、改革藝術課程結構。在之前我們也提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形式刻板單一的問題,不斷豐富校園的藝術課程結構可以讓學生們進一步的了解我國的傳統京劇藝術文化。首先,老師要對學生們進行相應的理論知識傳授。其次,便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們播放各種各樣的京劇影頻,進而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最后便是要讓學生們參與到京劇的表演當中,真正讓其達到學有所用。
3、拓展京劇藝術教育交流領域。除了派遣有意愿的學生們進入京劇藝術團中進行學習之外,學校還要為老師們的進一步學習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加大對老師們的培訓力度,不僅僅要提高其教學質量水平,改變以往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提升其本身的知識儲備。
四、結語
經過以上的闡述,相信大家對于將京劇引進課堂過程當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難題都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對于針對以上這些問題的相應措施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發展的重要保證,而就在近些年來我國的京劇藝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忽視。為了保護這些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就必須要從學校教育開始著手,讓祖國的下一代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弘揚者。
參考文獻:
[1]王芳.興趣是京劇藝術在校園傳播的敲門磚[J].時代教育,2014,(12):230
[2]張旭東.傳統與現代攜手建構京劇新課堂——關于"京劇進校園"的嘗試與思考[J].江蘇教育,2009,(2):58-59
[3]張書堂.再談京劇藝術進校園[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4,(10):91-91
[4]周桂英.對京劇進校園的探索[J].參花,2016,(20):160.
[5]汪黎明.振興民族文化與"京劇進校園"[J].藝術評論,2011,(5):117-120
[6]吳洪玉.在中小學開發、利用京劇資源的思考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12,(5):33-35
[7]王曉玉.細微之處見功力——京劇課堂教學有感[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230-230.
[8]高字民.從校園戲劇視角看高校京劇文化推廣[J].中國大學教學,2012,(3):21-24
[9]黃艷梅.京劇進校園:京劇文化與教育意涵的融合[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2,(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