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實景演藝項目.中新社發 張云 攝-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吸引...
脫脫洋子
摘要:《又見平遙》是國內知名的實景劇制作團隊——又見團隊在北方第一個項目,又見團隊力圖打造與“印象”系列并駕齊驅的“又見”品牌,而《又見平遙》項目經過4年的發展,顯然成為了室內實景體驗劇的成功典范。本文從《又見平遙》的概述出發,從創新性、高品質和政治、文化幾個角度深度分析了實景體驗演出《又見平遙》的成功之處,并總結了其成功的經驗對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希望對國內實景演出乃至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又見平遙》 實景體驗 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9-0164-03
一、《又見平遙》簡述
《又見平遙》是國內首個大型室內實景演藝體驗劇,由行業內知名的又見團隊傾力打造,王潮歌執導。《又見平遙》于2013年2月18日首次在山西平遙拉開序幕,自開演以來成果斐然,觀賞效果好,2016年全年《又見平遙》共演出800場,觀影人數達60萬人,上座率近90%,總收入達八千余萬元,為平遙旅游業態的良好發展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成為了實景演出乃至文化產業的成功典范,下文就《又見平遙》的成功因素做具體分析。
二、《又見平遙》的成功因素分析
(一)《又見平遙》的創新性
1.體驗的創新
傳統的實景演出基本上遵照歌劇或舞臺劇的觀看形式,觀眾在固定的座位上觀看,這樣在觀看劇目時會有一種抽離感,難以完全感同身受。例如《宋城千古情》就是傳統實景劇的典范,盡管在一些特定情節會使用視覺、聽覺或其他形式的特效,甚至在故事高潮情節——白娘子與許仙在斷橋奔跑相會,劇場上方飄灑了蒙蒙水霧配合下雨的劇情,增強觀眾的體驗,卻還是有一些限制性。《又見平遙》實景劇突破了傳統實景劇的現實,觀眾不再全程坐在固定位置上,而是隨著故事的進度不停地穿行在劇場中,南門廣場、趙家大院、平遙古城、鏢局、古樸的街道等等,觀眾就好像是劇中的群眾演員一般,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體驗感大大增強,對《又見平遙》的好感度自然大大增加。
2.場地的創新
又見團隊以往的作品如《印象西湖》《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等都是在南方進行的項目,都是利用山水實景來布景,因此觀劇場地都是露天劇場。如《印象西湖》就是將高科技運用到西湖景色中去,利用科技與自然的結合,打造了一臺巧奪天工的實景劇。《又見平遙》是印象團隊在北方的第一個項目,西北氣候與南方溫暖濕潤的天氣特征不同,四季分明,早晚溫差大,如果還采用室外劇場,多變的天氣就會為演出增添很多不確定因素。于是,《又見平遙》團隊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創新觀劇方式,專門建立了一個多功能現代高科技室內劇場,按照故事發展情節將劇場分割成了獨立空間,利用高科技搭景,力圖還原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場景,增添觀眾體驗感。
3.內容的創新
又見或印象系列作品多采取山水布景的方式給人帶來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感,讓觀眾感受到自然風光巧奪天工之美。而面對平遙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實景演出劇《又見平遙》再次在展示內容上進行了創新,導演王潮歌用一個曲折動人、有情有義的故事展現了平遙之美,山西之光。《又見平遙》講述的是一個有關道義與傳承的故事。重情重義的少東家趙易碩,賢德大義的新娘,鐵血的232條鏢師漢子,這些生動的角色由戲劇、音樂、舞蹈等多種精湛的藝術形式共同刻畫。“選新娘”的片段對演員的舞蹈功底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女演員們的舞蹈之美表現出量足、驗手、擺腰、露臉、扭臀等繁瑣而嚴苛的選秀流程。“魂歸”的舞蹈部分則充分體現了男性的陽剛之力。男演員們用奔跑和大幅度跳躍、一舉手一投足等動作演繹了鏢師的鬼魂飄過千山萬水,穿過冰冷的城墻,終于魂歸故土,向家鄉的親人們講述那段慘痛的營救經歷和跨越生死的思念之情,最后用一個轟然倒下的動作表示他們心愿已達成,魂飛魄散了。《又見平遙》不僅是在表現一個有關于山西、發生在平遙的故事,更是在傳遞一種古老卻偉大的價值觀,因此觀眾在看劇時,不禁黯然神傷又發自肺腑的生出一種對人性的敬佩。晉商作為古代商人的成功典范,自然具有不可忽視的美德:重義輕利、進取敬業、團結協作,通過《又見平遙》充分展現了平遙人謹遵仁義禮信的傳統美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民族使命感又升華了整部劇,使《又見平遙》不僅具有動人的畫面感,更具有思想高度。
(二)《又見平遙》的高品質
1.高品質的創作團隊
印象創作團隊目前有兩大系列作品:印象系列有《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普陀》等;又見系列有《又見平遙》和《又見五臺山》。其團隊打造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獨到之處,先后成為各旅游勝地的文化創意產業成功產品,多元化的藝術風格和創新性藝術形式受到媒體、藝術界高端商業品牌的青睞和推崇。團隊內分工明確,僅創作環節就細分為編劇、執行、舞美、音樂、燈光、音響、服裝、戲劇、文學等五十余個專門崗位,由專人或專組負責,共同打造了這一臺高品質的實景演出劇。正是經驗豐富、專業一流的團隊為《又見平遙》取得的巨大成功提供了強有力的品質保證。
2.高品質的音樂之美
音樂的配合使得劇中人物情感更加貼切,更能向觀眾傳情,許多動作不能達到的意境可以借助配樂來完成,人物的一個細小的眼神變化或快速的動作可以通過音樂的配合加以強調。《又見平遙》還充分利用了音樂為故事情節創造了意境和氛圍。比如《又見平遙》的第二幕,觀眾移步到新的劇場空間,燈光突然變得昏暗下來,此時響起了一段咿咿呀呀的古色古香的音樂,一下子把觀眾拉到了130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間。再定睛一看劇場的布景,鏢局、票號、酒館、妓院,一百年前的平遙街道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眼前,恰當的配樂為場景烘托了氣氛,引領觀眾用最快的速度進入情境。當男人抖起紅綢跳起面粉舞時,響起了一段嗩吶的音樂,配合著男演員的舞蹈,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山西當地的民俗特色。在演出進入尾聲時,全場響起了一首山西經典民歌《桃花紅來杏花白》,并且劇組根據演出的需要,將這首耳熟能詳的民歌進行了改編,音樂時而激動高昂、時而舒緩溫柔,極好地烘托了全場氣氛,演員們還增加了與觀眾互動的環節,一邊與觀眾擊掌一邊帶領全場大合唱,實現了情感的交流,達成了劇目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