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音樂教育的功能:從仁到人

      音樂
      藝術研究
      2017年09月01日 00:59

      音樂教育網首頁效果片

      張明靖

      摘 要: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中滅亡,也在朗朗歌聲與讀書聲中轟然倒塌,在這個特殊時代下誕生的學堂樂歌能夠使人們從感性的激情中轉化為理性精神,它起到了有效的傳播正能量的范式,能夠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公民民主自治、傳播平等自由觀念、重新認識自我價值,逐漸構建了較為完整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話語體系,通過學堂樂歌揭示其時代圖景,更加清晰地管窺音樂教育具有培養獨立自主人格的功能,而培養以人為主體的音樂功能一直可以持續到當代的音樂教育中。

      關鍵詞:音樂教育 學堂樂歌 人

      一、仁:古代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教條

      古代“三綱五常”中“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反映封建社會中君與臣、父與子、夫與婦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來調整與規范封建社會人們行為準則的尺碼。“三綱”與“五常”兩個詞,來源于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①。三綱五常作為一種道德規范與原則最早源于先秦時期我國教育的集大成者孔子。由于儒家思想全面的、系統的、深刻的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社會結構,適應了封建統治者的需要,所以傳統的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成為占據最為主干和核心地位的思想。它是以“仁”為核心反映封建等級關系的,表現為重群體輕個人、重私德輕公德等特點②。

      二、 從仁到人的過渡:培養獨立自主的人在音樂教育思想中逐步體現

      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西方文明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碰撞與沖擊,作為中國封建統治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挑戰,在近代中國社會積貧積弱的狀態下,這種還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的綱常禮教治國平天下已捉襟見肘。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提出:“共和時代的教育家應立足于人民的地位來確定教育的標準,以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為根本方針,并提出了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教育、美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③。這一教育方針的提出引起了社會上有志之士的強烈反響與接收,這是我國近代首次提出培養全面發展人的教育方針,動搖了中國封建幾千年的“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條,從根本上沖出封建社會的桎梏與束縛,確立了尊重科學的、人格的新型的教育思想,“五育”思想的提出不僅在中國教育思想觀念邁了一大步,更是建立新型教育秩序與文明秩序的基本訴求,也為近代中國的學校音樂教育法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同年,蔡元培作《開會詞》,他又重申:“民國教育與君主時代之教育,其不同之點何在?君主時代之教育方針,不從受教育本體上著想,用一個人主義或用一部分人主義,利用一種方法,驅使受教育者遷就他之主義。民國教育方針,應從受教育者本體上著想,有如何能力,方能盡如何責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④。強調國民時期要培養具有中華民國的健全人格的公民,反映了在推翻古代封建專制王朝后,宣揚個性、體現個人價值作為發展中國教育的首要任務,并把它提到重要議程上。學堂樂歌作為當時音樂教育的產物,其反映出對培養人的內容更是顯而易見。

      三、人:學堂樂歌對獨立自主人格的培養

      只有每個個體都擁有獨立存在的尊嚴,以及能夠獨立的尊重他人,這個社會才是一個有尊嚴的社會,近代音樂教科書的編寫依據已經沖破了古代“忠君、尊孔”,處處從君、從孔,忽視人自我價值的局面,逐步開始從改造國民性的內涵出發,更加著重對人的個體意識的培養、突出個人主體意識、培養獨立的人格,把人的主體地位放在了更高的層面,主要表現在對個人自信、自由、自制、自助、自尊、自強等一系列以“自”為主題的培養。

      學堂樂歌中對獨立自主人格培養的歌曲有很多,筆者經過查閱整理歸納出部分學堂樂歌中體現對獨立自主人格培養的歌曲,見列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堂樂歌非常注重中對人獨立自主人格的養成,讓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與個體的重要性,強調個體要擁有完整的人格,通過歌曲內容建立人與人、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情感關系,正視自我充盈生命,讓人生臻于美的境界。

      1902年,沈心工創作的我國第一首學堂樂歌《體操》也叫《男兒第一志氣高》,是沈心工借助鈴木米次郎編寫的《日本游戲唱歌》一書中《手戲》的曲調,以此歌曲旋律為藍本,填以中國歌詞譜寫新曲。《體操》這首歌曲2/4拍共三段,每段八小節,第一段旋律完全借助《手戲》,第二段的前半段是第一段前半段的完全重復,后半段“銅鼓咚咚咚敲”一句變化了節奏,由以前八分音符變成了十六分音符,密集節奏與歌詞象聲詞特點相照應,第三段前半句的前兩小節是主題句的變型,后半段完全重復第一段的曲調,三個段落形成了中國傳統歌曲中“起承轉合”的關系,第一段是“起”句,第二段是“承”句,第三段是“轉”句和“合”句,歌曲內容表現了男兒要自立自強,自信自助的思想:

      “男兒第一志氣高,年紀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來做兵隊操。兵官拿著指揮刀,小兵放槍炮。龍旗一面飄飄,銅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體好,將來打仗立功勞,男兒志氣高⑤。”

      沈心工編寫的《體操》創作出后,傳遍全國各地,家喻戶曉。無論是旋律、節奏、歌詞內容,帶給人們新的力量,2/4的節拍就像堅實的步伐,平均分配型的節奏特點再加上鼓舞斗志的歌詞內容,傳播了年輕一代要有發揚光大,從小鍛煉身體爭做好男兒,相信自我、體現男兒本色的正能量。

      沈心工編寫的1904年出版《學校唱歌集》(初級)中有一首命名為《耕牛》的樂歌,一段歌詞八句,描寫的是田牛在田間辛苦耕作,不怕苦不怕累,借此教育孩子要辛勤工作,要學會自制,克制自己的惰性,做一個勤奮努力的人,只有勤勞不怕吃苦敢于努力拼搏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通過對自己身體、靈魂、意志、精神、德性的正確認識,表達對做新中國主人的期待與憧憬,只有愛惜自己,對自己給予充分的肯定,才能體現并認可自我價值,人人都是新中國的主人。

      結語:現代倫理精神更多的是強調每個個體擁有完整的人格尊嚴,只有每個人都能實現擁有自我生命獨立存在的價值與尊嚴時,并能切身的發自內心去關心尊重其他人生命存在時,整個社會才能擁有一個真正尊嚴的社會,一個侵染在現代文明的社會⑥。中國傳統的倫理社會,主要從人的倫常制度出發,更多的是突出社會的主體,對人本身的價值重視的還不夠,民國時期的學堂樂歌能夠順應時代新特點,雖然個體離不開社會,但逐步重視個體的人格而不是社會的人格,突出對自我獨立人格的培養,這無疑是一個進步,學生是新希望,而學校又是純粹進步接受新思想的地方,學生通過不斷演唱學堂的歌曲,能夠潛移默化的培養獨立自主人格,發揮學生個人的主體地位,學堂樂歌誕生在民國中期,因此能夠從改造國民的內涵出發,對“人”品質的挖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也正是音樂教育的功能與意義。

      注釋:

      ①②吳小鷗.《近代中國教科書的啟蒙價值》[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③馬達,陳雅先.《中國音樂教育學的歷史發展及其展望》[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3年12月 ,第56頁.

      ④劉曉東.《評兒童讀經運動》[J].學術界,2009-6-15.

      ⑤錢仁康著.《學堂樂歌考源》[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5,第1頁.

      ⑥石鷗,吳小鷗.《清末民初教科書的現代倫理精神啟蒙》[J].倫理學研究,2010.9,第28頁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樂歌 運動 讀書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天天躁|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教师mm的s肉全文阅读|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女同恋のレズビアンbd在线|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放荡的闷骚娇妻h交换3p|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黄色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91| 美女的尿口视频网站| 和僧侣的交行之夜樱花|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男人桶女人视频不要下载| 啊啊啊好大好爽视频| 特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完整7|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旧里番6080在线观看| 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88| gogo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青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精品福利三区3d卡通动漫|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18禁无码|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全部在线播放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