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潮流玩的李雨,是樂壇的一股清流
愛地人
和大多數人一樣,知道李雨這個名字,還是因為去年夏天的《超級女聲》,一個站在舞臺上時,并不能自帶閃光與聚集的平凡女生。而李雨的作品同樣也并不現代,在二次元、EDM、搖滾和各種動次打次的節奏聲中,甚至顯得有些弱勢和孤單。即使如此,李雨在去年《超級女聲》的舞臺,仍然是辨識度最高的一個存在,這一切全是因為她的創作。
別的歌手往往需要通過造型、定位,來為自己創造一個鮮明的人設,而缺少鮮明的人設,也是很多歌手歌途不順的主要原因,尤其對于新人來講,人設更為重要。對于李雨來講,創作就是她最好的人設,也是去年她在一個讓人亂花眼的舞臺,都能保持自己獨特存在感的根源。當然,創作歌手也有很多種,尤其在這個時代,能寫會唱的歌手也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唱作歌手,真的能夠達到唱作的統一。
這話聽起來有些不合邏輯,卻是一種事實的存在,因為有的歌手雖然明明唱著自己寫的歌,但他所寫的歌,卻又是很多人都能寫、都在寫的歌,不能將這樣的作品,一概而論稱之為行貨,但至少缺少靈性與自我的創作,的確只能說是工匠,復刻著別人的套路、重復著別人的框架、殘存著別人的影子。
但在李雨的作品里,你卻能鮮明感受到她創作與演繹的同步,甚至可以說演唱,只是創作最后必要的表達過程。至少在現階段,李雨的作品還是一個詞曲唱的結合體,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說不適合拿來翻唱。因為李雨的演唱過程,甚至也是對她自我創作的一種旁注與加花,那些情感的傾注,那些東方語言的尾音韻調,同樣不可或缺。
離開《超級女聲》舞臺這個背景,再來聽李雨的首張錄音室全長專輯《魚里言吾》,有些歌雖然曾經在節目里聽過,卻也用了全新的編曲,而著名制作人王于陞及團隊,加上李雨個人參與的制作,雖然沒有大排場、多元化的豪華班底,但對于她這樣小家碧玉的作品,以這樣的小團隊方式進行打磨,不僅可以讓意韻一致,也能保持在音樂方向上的專注。
《魚里言吾》專輯共收錄11首作品,取材自對李雨來說最重要的童年回憶及影響最深的民間故事。李雨通過對這些深刻的情感和回憶,進行反復的咀嚼消化,所創作出的作品,帶有一種哀而不傷的輕盈與動人。她的歌曲能夠輕易勾起聽者的共鳴,卻又通過旋律的流動和歌詞的表達,陪伴聽者抒發出深藏心底的情感,是真正動人的民謠歌曲。
民謠音樂最易與人產生共鳴,但同時,也最易令人感到枯燥與厭惡。與其他音樂風格一樣,它深受雷同與乏味的困擾,如果歌手不能撐起強大的作品精神,再多的致敬時代、內心求真,也無法贏下聽眾挑剔的耳朵。
李雨的創作好在哪里?在許多學院派的老師,或者專業的樂手和音樂人看來,李雨的創作簡直不值一提。她的創作,明顯是在自然音階上的吟唱,即使是習慣手抱吉他彈唱,李雨也已經習慣了最為基礎的C大調和弦,就算轉換調性,也只是借助于變調夾的物理變調,而指法甚至依然還是C大調和弦的那幾個指法。這樣的演奏模式,很明顯也可以推算出李雨的創作模式,一如以前的曾軼可,基本就是最初級的吉他水平,以及菜鳥級的創作手法。
然而,音樂除了要有技術,還需要一種靈氣,前者主要靠訓練,后者主要靠天賦。借助那些規律性的技巧,固然能夠譜寫出華彩的樂章,卻總是缺少一些靈氣和生機。況且音樂技巧的規律是一種客觀性的存在,你能用、他也能用,這也正是現在許多作品,為什么聽起來雷同的原因,因為用和聲套旋律的創作手法,固然有技術含量,是行家所為,有著所有的音樂合理性與和諧性,但這種反向的創作,總不算是真正徹底的創造。
李雨在這張專輯十一首作品里的創作,就是音樂真正順向的創造。她的創作,與其被貼上個性的標簽,不如首先說是立足于自在。沒有什么技巧,在李雨的創作里,反而是一種突出靈性的優勢。其實,沒有技巧的李雨在創作的過程上,卻相當好地采取了借力打力的手法,雖然這種手法同樣也是不自覺的。比如在《酒僧》、《搖籃曲》、《姐姐》等許多作品里,李雨其實都借用了一些民間戲曲的韻調,借助這些尾音和轉音,來形成一種裝點和修飾的作用,也讓清新旋律的基調,可以顯得活潑、生動、有趣。
作為一個中文歌曲創作者,文字永遠是一個需要考量的重點。雖然因為有些歌詞寫的古色古香的文縐縐,但李雨的作品卻真的和古風其實沒太大關系。有的人想借助文字蓮花,再造一個古典或古今穿越的場景,而李雨的創作卻是弱化時空背景,更突出了人的心情與心境。
李雨對于文字的語境創造,也非常巧妙且有靈氣。《吾妻》里“不撐傘的瘋姨娘”活靈活現,《夢畫》里“我睡在你的心里全身透明”有色調更有想象力還有詩意,《姐姐》里用“幼年時瓜果香甜的味覺與觸覺,來等量歲月的綿長”,不僅顯得自然,而且特別生動別致。
在當代的詞人,已經完全成了文字游戲的奴隸,享受著為壓韻而壓韻的“快感”時,李雨實際上是重建了文字與意境的關系。讓再怎么浪漫虛幻的空間,也始終有人的印跡,那種有心跳、有體溫的印跡。比如明明是“那年羌笛胡弦入馬蹄”的古典場景,李雨卻不會因此陷入古文字堆里無法自拔,而是導出了“誰的一步之遙沒結局”這樣的感悟,文藝與地氣就這樣完美嫁接。
細細研究李雨作品中的歌詞內容,你就會感受到:這種風情并非為了“呈現風格”而刻意填加,所有韻腳與節點,其實都是她內心情感的表達方式,是一種帶有針對性的、個性的輸出,這才是她最厲害的地方。也就是說,她并不是在單一“表演”著自己對古韻文化的駕馭力,而是在用此種她深有感悟的風格,直接地、坦率地表達著自己的內心,自在地吟誦著自己的靈性,而不是在賣弄詩詞朗誦、消費國粹復興。古韻當然是媒介,但也是她創造力的實質。從這個角度看,就不單單是“曲風”那么簡單的事,而是一種音樂的本質色,感情的本質色,是來源于她內心成長所積累的巨大能量。擁有了這份能量,無論民謠音樂或其他類型的音樂,她都能完美地創作出來。這才是李雨讓觀眾感到震撼的最大緣由。
作為一個有潛質的新人,僅僅只是寫與唱還是不夠的,《魚里言吾》這張專輯除了作品原始的出色與突出之外,其實還應該感謝制作人王于陞。王于陞很好地把握了自然與工業的平衡,為了還原李雨的創作初衷和原味,王于陞在編曲的底色上,幾乎還原了李雨Demo的那種原生態,只是在這個基礎上,以潤色的方式,挖掘李雨旋律及意境中的潛能。那個在原色基礎上,進入另一個維度,呈現出近似于Dream Pop美感的李雨,或者也是未來的李雨。
此外,她的聲音也很有特點。與柔美的外表對比著,李雨的聲音有一塊很強韌的部分,于轉音中不時透出。每當此時,音符的脈絡便有了相擁的結點,旋律的骨骼也從浪漫的詩意中凸顯出來。曲意因唱腔而鑿實、因嗓音而深厚,這正與一些不成熟的歌手截然相反。“靈氣”這個詞用在李雨身上有點淺,她擁有的是更深一層的“靈性”。這或能開辟民謠音樂新的可能,而她也能成為現象級的新人。
在一個激變的時代,你我都隨波逐流,即使個性都早已經進入了工業體系。其實關于李雨的音樂世界,在她的作品《島》里就有最好的詮釋:“我住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島嶼”,這種自給自足,也成就了李雨的自成一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