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展示設計中的燈光裝飾效果
張達
【摘 要】隨著戲劇活動的不斷發展,燈光造型也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如何更好地使用燈光造型,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燈光造型自身的功能特點a,結合其他造型所達到的效果,加以歸納說明,對更好使用燈光造型大有裨益。
【關鍵詞】燈光造型;燈光設計;輔助效果;拓展價值
中圖分類號:J81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167-04
一、燈光造型在戲劇活動中的表現形式和功能
燈光造型包含戲劇舞臺上的所有燈光,也就是舞臺燈光。《大辭海》中對舞臺燈光的定義是:運用舞臺燈光設備(如照明燈具、幻燈、控制系統等)和技術手段,隨著劇情的發展,以光色及其變化顯示環境、渲染氣氛、突出中心人物、創造舞臺空間感和時間感、塑造舞臺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燈光效果(如風、雨、云、水、閃電)等。
(一)基本功能為照明,使觀眾看清演員表演和景物形象。雖然舞臺燈光技術趨于成熟,但始終都沒有超越燈光造型最原始的功能。無論舞臺背景多么大氣,服裝多么華麗,妝飾多么柔美,道具多么逼真,演員的演出多么美妙絕倫,沒有燈光一切都等于零。觀眾無法在一片漆黑中捕捉到任何信息,同樣,演員也無法在一片漆黑中做出任何表演。舞臺燈光是展現人物形象的必要媒介,它的首要任務就是照明,讓觀眾能夠看清舞臺,看清舞臺上的表演。燈光照明是戲劇活動的必要條件。需要注意的是,照明不代表時時刻刻都要把舞臺照亮,在戲劇活動中,燈光藝術需要配合戲劇活動的安排,這樣才能體現出燈光造型的藝術特色。
(二)引導觀眾視線,保證觀眾視覺重點。戲劇活動中,舞臺表演包括“人造型”“物造型”等,舞臺上有很多吸引觀眾眼球的地方。比如舞美造型,它在協助演員更好地完成表演的同時,也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再比如音樂,第一次走進劇場的觀眾,可能會對現場音樂很感興趣。燈光造型在這個時候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導,跟蹤表現主題,突出照明中心。現場燈光會根據劇情的要求進行合理打光,引導觀眾視線,保證觀眾的視覺重點跟著演出的節奏,不影響觀眾觀劇。
話劇《精慌》圍繞著程顥和盛美進行穿插,將小月和小葉插入到劇情中。經常是兩位男主角和兩位女主角以聊天的形式共同出現在一個平行的兩個時空中,然后會以一次暗場做過渡,追光再起的時候,只有程顥一個人,這個時候程顥在聚光燈下獨白,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他的身上。
《麗南山的美人》中,當莫琳誤會了佩托,佩托希望能夠得到莫琳的原諒,恰巧佩托又要離開愛爾蘭。佩托寫信給莫琳想澄清誤會,這個時候,佩托趴在舞臺左側的正前方,一邊寫信一邊讀出所寫的內容,此時舞臺的頂光全部熄滅,只有一束追光打過來照在佩托的身上,這樣觀眾只能將目光放在佩托身上。
又如《紅水衣》中,潘巧云挑逗過石秀以后,石秀內心復雜,他在楊雄家的池塘邊拿著寶劍發呆的時候,同樣是頂光全部熄滅,只有一束追光打過來照在他的身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展現劇情的同時,幫助觀眾將視覺重點放在整部戲上,更好地進入劇情。
(三)顯示時間、空間轉換,推動情節的發展。在戲劇活動中,舞臺的空間是有限的,演出的時間也是固定的,但是我們要表達的空間和時間是無限的,或者是超過物理表演時間范疇的一定的時間。那么,根據劇情的需要,通過對燈光的靈活運用,我們就能夠擴大空間概念,展現時間的變化,更好地推動情節發展,展現劇情。
在云南藝術學院2014級戲劇導、表演理論與實踐專業碩士畢業匯報演出作品《南歸》中,辛先生離開之后,春姑娘對辛先生朝思暮想,時間也一天天過去了。通過燈光的切換,明暗程度的變化,這部分的處理,從早到晚體現得很準確。同時,我們也能夠根據劇情的需要,隨意運用燈光造型來展現月亮、太陽、朝霞、烏云等,可以隨心所欲進行變化。
由燈光的明暗轉換將劇情時間自然推移,對空間的變化同樣可以用燈光變化來處理。比如說暗轉的方式,在《福爾摩斯——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福爾摩斯正在查爾斯爵士的書房和華生醫生商討事情,他們決定到查爾斯爵士出事的地方看一看,這時有一次燈光的暗轉處理,當燈光再次亮起的時候,他們已經到了查爾斯爵士出事的地方。
現在很多演出沒有落幕,一演到底,尤其是學生作品,多為獨幕劇,燈光對于轉場變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突出提示、劃分、區隔等方面都十分有效。
(四)創造劇中需要的空間環境。舞臺上表現天陰天晴、日圓月缺、刮風下雨、鄉村曠野等,都可以用景燈來處理,在天幕、舞臺背景上打出幻影來。
在《暗戀桃花源》中,漁夫老陶出海捕魚,他在海里艱難地劃著船,舞臺上并沒有船也沒有海,可是觀眾仍舊看得很清晰。因為景燈打在了一塊屏幕上,呈現出海洋的景觀,再配合老陶的表演,觀眾清楚知道老陶正在海里艱難劃船。再如,在2016年G20峰會文藝演出《梁祝》片段《十八相送》中,茅威濤和謝群英扮演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在表演完后緩緩退出水上舞臺,舞蹈演員在水面起舞的時候,從背后的水平線上“長”出來一面“大扇子”,綠色的芯,黃色的蕊,青花的主體,紫色的邊,隨著扇子不斷展開,綠色的芯變成黃色,黃色的蕊變成綠色,紫色的邊也變成綠色,然后繼續變換顏色,進而改變圖案。整個“大扇子”富于變化,也像前方的舞蹈演員一樣,似乎是在水面上舞蹈。待舞蹈演員的表演近于尾聲的時候,“大扇子”一點點收起。這面水中升起的彩扇,完全是靠燈光支撐起來的。彩扇為舞蹈演員的表演提供了詩意的背景,收放自如,不失格調。
(五)劃分戲劇活動中演員的表演區域和戲劇空間。戲劇活動的表演區域(舞臺)是固定的,并不能通過演員的表演而變大或是變小,但是,觀眾仍然看得明明白白、津津有味,這是因為,戲劇活動中不僅有物理空間——表演區域,還有精神空間——戲劇空間。在這些空間的轉換過程中,燈光造型提供了很大幫助。
比如,在云南藝術學院2014級戲劇影視語言實踐專業碩士畢業匯報演出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主要的演出場景(舞臺)也就是表演區域只是一塊白紙。這塊白紙兩邊翹起,周圍鑲上了藍色的蕾絲花邊,整張白紙寓意那封信,翹起的部分,因為有藍色的蕾絲花邊襯托,所以像是鋼筆尖,蕾絲花邊圍繞在整張白紙四周顯得非常漂亮,象征著女性的美。可以說,這個表演區域非常精致漂亮。在這部作品中,由三位演員共同扮演劇中的女主角,在演出時,需要將這三位演員分別放在不同的表演區域進行表演,縱然這塊表演區域非常漂亮,可是它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此時,利用燈光就輕而易舉解決了這個難題。從頭頂投射下來的方形光源將暗場的舞臺切割出了一個部分,以此類推,三束光源切割出了三塊互不相連的表演區域,三位演員分別處于三個表演區域進行表演。沒有增加更多的成本和舞臺道具,輕松將舞臺表演區域進行了重新分割,而且在戲劇空間上也完成了三個空間的建造。endprint
(六)渲染、烘托人物情緒,展現舞臺幻覺。燈光造型由于自身的特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藝術活動中,燈光造型可以有多種形式的表達。
光線從不同形狀的燈具中打出,或是在投射的過程中,先是穿過一種特定形狀的模板,繼而照射在舞臺上,產生不同的形象,這些形象傳達出不同的意味。有時打在舞臺上的是像雪花一樣的若干個可區分的光點,這個時候,燈光就可以代替小道具來使用。
另外,還可以根據劇情需要,投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色彩能夠喚醒人們的審美體驗,讓人們的記憶產生同類別的聯想。舞臺演出中,燈光設計常用光色的象征與含義來表現和烘托劇情、渲染氣氛。
在《牛!活著》中,開場的時候,舞臺中央的兩側是兩頭牛在不停奔跑,照在它們身上的燈光顏色是白色發亮的,折射出它們內心的激烈與焦灼,當桂花拿含有春藥的酒水給它們喝的時候,打在它們身上的燈光是藍色的,有一種懷疑的情緒,符合當時的劇情,當它們喝下酒之后,現場的燈光轉為紅色,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凸顯了角色的情緒,也預示著后面將要發生的事情。
“種種光色的運用不一而足,但是光與色的結合是舞臺燈光創造藝術效果最重要的手段,光的色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舞臺畫面的色調。”具有刺激性的色光被用來渲染環境,影響觀眾的心理,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在《康有為與梁啟超》中,舞臺燈光顏色與春夏秋冬四季相符,很有層次感,四種主色交替烘托情緒,渲染環境。每個季節的顏色也代表了“康梁”的一種狀態,兩人初識的“春天”,是正常光色;張勛復辟,師徒產生分歧時,已經走到了“秋天”,大黃色的主色調沉悶而激烈;師徒決裂十年,爭鋒相對,則到了“冬天”,藍白色的主色應情應景。
(七)展現創演者的主觀意念或心理世界。燈光造型的功能已經從對人物外形的塑造走向對人物內心的塑造,從戲劇內涵發掘燈光光色的未知力量,為創造人物心理空間提供可能。
《牛!活著》中,黃牛牛三槍和奶牛牛三爽在牛棚里暢想未來,說到動情處,兩頭牛不再言語。這時,舞臺燈光打在天幕上, 好像兩頭牛的憧憬與幻想。
(八)其他類別的視覺效果。《牛!活著》中,當桂花要求屠二追回他放走的那兩頭牛的時候,屠二的心里非常難受,因為他把那兩頭牛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可是沒有辦法,如果不追回那兩頭牛,屠二就沒有錢娶桂花。在奔跑追牛的過程中,屠二掉入了一個大坑,在這個大坑里,屠二見到了已經過世的父母、哥哥還有妹妹。在人物形象處理上,由于他們都是已經過世的人,所以每個人都帶了一個面具,再用手電筒由下巴處往上打光,這時,他們的臉部都泛起藍色的光,看上去像鬼魂一樣,具有一定的虛幻性,同時符合劇情的需要。
再有,扮演天使的演員頭頂可以打上光圈,根據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況,可以將不同顏色的燈光打在人物身上,以體現人物內心的矛盾。
二、燈光造型與其他造型搭配產生的作用
(一)燈光造型和舞美(狹義的舞美)、道具造型。隨著戲劇藝術的不斷發展,舞美造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舞美造型做得足夠好,那么演出就成功了一大部分。每臺話劇對于舞美的設計總是十分小心的,總是希望設計得足夠精巧、足夠用心。舞臺造型是否逼真、精致,決定了觀眾能否第一時間進入到規定情景中,舞美造型配合演員的表演,才能展現劇情。
因為技術方面的進步和成熟,現階段,舞美造型可以為觀眾帶來相當逼真的視覺享受,將戲劇活動要展示的主要場景和內容展現給觀眾。《麗南山的美人》中那個破敗的家,搖搖欲墜永遠沒有安全感;《建家小業》中那個老北京四合院的典型門房,海南黃花梨的家具,無不帶著滿滿的京味;《網子》中那個倒置的后臺,化妝臺、服裝箱、桌椅、刀槍靶子架等擺放在各處,完整呈現了戲園子的后臺景象。
舞美造型直觀展現在舞臺上,一般情況下不大容易變動,而燈光造型則靈活一些,所以燈光造型要配合舞美造型來布光。如果沒有燈光造型或者燈光造型沒有按照既定的舞美造型進行布光,那么舞臺表演將以失敗告終,舞美造型做得再精致,也將失去自身的意義。在燈光的映射下,物體會發生奇妙的變化,所以,燈光顏色需要和舞美造型緊密結合起來,方能達到最佳。
道具造型與舞美造型相比,體積會小很多,一般易于挪動,道具不會像舞美那樣搶先進入受眾的視線,有時也不會像舞美那樣吸引觀眾,但是道具在某些時刻起到更為關鍵的作用。比如,一枚玉佩或者一把扇子等,都可能是整部戲的核心物件。燈光能夠在某些時刻,給這些小道具加以特寫。例如,一場戲結束后,留在舞臺上的玉佩,一個追光單打上去,給其一個特寫,觀眾就會格外留意這枚玉佩,這個時候,燈光使道具變成了一個線索。
(二)燈光造型和服裝造型。服裝造型就是為演員提供演出所用的服裝。需要注意的是,服裝造型要符合人物的形象,不能一個扎著長辮子的清朝人穿著一條牛仔褲和一件大風衣,既與人物形象不相符,也不好看。
燈光能夠放大服裝造型的優勢,或是縮小服裝造型的不足,幫助服裝造型完善演出。比如,一件大紅色的衣服,如果想突出表現這件衣服,就可以使用暖色調燈光,顯得雍容大氣;如果想表現凄涼的氣氛,就可以使用冷色調,這個時候,這件大紅色的衣服在冷色調的光暈下更顯凄涼。
《牛!活著》中,桂花穿的就是一件紅色的外套,當她替屠二出頭被三哥玷污的時候,冷色的光打在她的身上,照在她的臉上,那件紅色的衣服好似滿腔的悲憤,像秋天的落葉一樣裹上了一層悲涼的情緒,再配合演員的表演,一個被欺凌的女子無助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現在觀眾面前。燈光配合服裝,很好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渲染了氛圍。
通常,越劇《梁祝》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服裝顏色會選擇藍色和粉色。但是,2016年G20峰會文藝演出中《梁祝》的一段《十八相送》,演員的服裝顏色卻是米黃色和翠綠色。因為演出場地的特殊性,如果選擇藍色和粉色,燈光一照會變暗,無法展現最佳效果。而米黃色和翠綠色經過燈光的照射,反而顯得清新、靈動。endprint
(三)燈光造型和化妝造型。藝術活動中的化妝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化妝不同,既然是造型,就必須承擔一定的作用。化妝造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化妝;另一類是特型化妝。
普通化妝就是在保證演員原貌的基礎上對演員的面部、手部等做妝飾,以保證演員接近或幻化成劇中人物的樣子。舞臺表演和影視表演不同,為了讓遠近不同的觀眾能看清演員的面目,所以化妝時要突出五官輪廓,妝容要夸張一些,一方面能突出人物的情感、性格等;另一方面,化妝造型的核心作用也就凸顯出來了。
通常情況下,同樣的戲劇活動,同樣的演員,同樣的化妝造型,如果打光方向和光體顏色不同,可以完全改變演員的情緒、心理狀態,甚至是改變劇情發展的趨勢。
話劇《網子》中,當秋子得知兒子在上海被日本人的大炮炸死,她站在舞臺上神情悲痛,這個時候,只有一束追光從秋子正面照下來,其臉部表情觀眾看得非常清楚,這樣的打光方式,不但正確表現了人物的情緒,而且將失子之痛的悲涼刻畫得入木三分。如果燈光是從秋子的背部打過去,觀眾就看不到秋子的面部表情,妝容也看不見了。這個時候,秋子的情緒傳達就不再是悲痛的,而是一片死寂,是一種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覺。又或者秋子的妝容涂成暖色調,即使光從正面打過來,同樣的表達方式,表現的內容卻又不一樣了,這個時候的秋子就好像是在失子之后經過了一番痛飲,以此消解心中的煩悶。
特型化妝和普通化妝不太一樣,并不是在保持演員基本原貌的基礎上化妝,而是改變了演員的容貌。影視劇中這種特型化妝很常見,如各種國內外大片中的外星人、特異人、喪尸等,需要改變演員容貌的角色大大增多。在戲劇舞臺上,特型化妝更多體現在中國的戲曲文化中,戲曲中的勾臉就是在改變演員容貌的基礎上完成的,配合服裝進而表現角色。白臉的曹操、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張飛都已經深入人心。
燈光在與化妝配合的時候有一定的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就能達到良好效果。如,光色和物體的色相相同,物體的顏色就會變得鮮艷漂亮;光色和物體的色相互為補色,物體的顏色就會變得陰暗發灰,甚至變黑;光色和物體的色相雖不完全相同但比較接近,(下接第173頁)那么,物體的顏色就會變得鮮明;光色和物體的色相接近于互補色,則物體的顏色也會變得灰暗。
三、燈光造型在設計與操作中如何“舊瓶裝新酒”
燈光造型以其自身特有的功能,以及與其他造型相配合產生的積極作用,成為戲劇活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掌握燈光造型的這些規律,能夠在戲劇活動中更加靈活運用。
戲劇活動中缺乏的還是更多創新的燈光設計和操作方法,燈光設計依附劇情,為表現劇情服務,包括顏色的變換,以及強弱、明暗度、飽和度的變化,首先要熟悉燈光的用途、功能,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創新。合理創新能使表現方式發生變化,或許還能使戲劇活動發生變革。
要設計出更好的燈光造型,從而進行熟練、完美的操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導演和燈光設計者要從劇本內容、人物塑造、演出風格等方面著眼,力求燈光設計與劇本內容、演出實際完美貼合。做到這些就有可能激發出合適的靈感,在燈光設計中找到更好的表達、操作方法。
第二,要充分利用燈光的造型特點。比如追光就具有靈活性和運動性,如何利用追光更好表達人物的情感,突出人物的形象,表現舞臺的情景和烘托氣氛,可以嘗試光與光、光與色的組接。
第三,對燈光的操作要爛熟于心。因為燈光造型不同于一般造型,它是最有可能失誤的一種造型藝術,這就要求燈光操控者對舞臺情況了如指掌,同時具有靈活應變的素質,這樣才能在熟練中創新。
參考文獻:
[1]夏征農,陳至立.大辭海·戲劇電影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4.
[2]吳戈.戲劇本質新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
[2]梁國寧.舞臺中的追光[J].影視制作,2011(11).
[3]謝翔.淺談燈光、服裝與化妝的關系[J].藝術科技,2012(06).
[4]馬向東.淺談燈光在戲劇藝術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3(10).
[5]李輝.舞臺中的燈光設計淺析[J].大眾文藝,2014(17).
[6]周紅.淺談舞臺道具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J].人文天下,2015(9).
作者簡介:
張 達(1990- ),黑龍江齊齊哈爾人,云南藝術學院2016級MFA,研究方向:戲劇影視編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