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 轉塘民間小調傳承研討會開幕
郭倩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間小調的發展,以往對民間小調進行傳唱的藝人都已步入老年生活,無法再實施大段演唱,加上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習民間小調,一來他們忙于工作,二來對民間小調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相比較而言,他們更愿意演唱流行音樂,所以民間小調將面臨失傳現象。本文以甘肅省為例,對民間小調音樂特色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甘肅;民間小調;音樂特色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7-0092-01
作為文化大省的甘肅省,不僅地理環境特殊,而且地形條件復雜,這就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甘肅省小調種類,但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音樂類型,對民間小調發展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雖然當前民間音樂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我國相關專家學者對甘肅民間小調音樂性體系的研究很少,所以探討甘肅民間小調音樂特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甘肅民歌基礎概述
甘肅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都具有自身特殊的藝術風格,為人們創造了精彩的民間歌曲。就隴東地區來說,該地區的民歌主要涉及展現真實生活、流露自然情感、表述愛情這三類內容,體裁主要是小調;就隴南地區來說,該地區的民歌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僅數量眾多、種類復雜,而且內容豐富、特點鮮明,與其他地區民歌存在明顯差異,由于該地區人民的生活與語言等易受其他地區人的影響,且該地區交通不便利,難以與外界取得良好的聯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隴南地區人民形成了獨有的民歌演唱形式;就河西地區來說,該地區民歌主要涉及號子與夯歌等,自解放以來,《刮地風》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小調民歌,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愉悅的心情。甘肅民歌較好地展現了甘肅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從某種程度上說,整理甘肅民歌,可以為甘肅民間小調音樂特色研究做鋪墊。
二、甘肅民間小調音樂特色
1.曲式結構。就隴東地區來說,該地區的民間小調使用最為頻繁的是二句式結構,此種曲式結構常用于信天游這類體裁中,四句體式則常用于隴東地區民間小調之中,通過采取起承轉合方式進行演唱。另外,該地區民間小調還涉及一些一句式歌曲,這些曲子結構相對自由、旋律相對穩定。就隴南地區來說,高地區的民間小調大多實用單樂段結構,需要注意的是,單樂段曲式涉及多個類型,如兩句類、三句類、四句類與五句類等,甚至還有反復的狀況,其中二句類是最具代表性的的曲式結構。隴南小調最為普遍的是五聲調式,另外還有六聲調式及七聲調式。就河西地區來說,該地區的民間小調多是四句式結構,其次是二句式結構,此種曲式結構既可以較為清晰地表述出所要講述的內容,又可以展現歌曲的相對穩定性,總之,河西小調的樂段結構較為穩定。就隴中地區來說,該地區的民間小調結構相對完整、對稱,常見曲體是兩個樂句與尾句重復單樂段結構,有時也會是四個樂句,當然,也有一些結構相對復雜,對稱性不高。隴中小調曲調不僅適合單獨演唱,而且適合集體演唱。
2.調式、調性與音階特征:第一,隴東地區民間小調多以微調式、商調式為主,其中商調式歌曲占有重要地位,此類歌曲中涉及五聲性商調式歌曲,它主要包括商、微、羽三音,高音起頭,旋律相對緩慢,需要有效結合微調式與商調式。在隴東地區民間小調中,五聲音階基本是微調式,將旋律走向視作主要特征,基于五聲音階產生的七聲音階是最為常見,且具有代表性的調式音階;第二,隴南地區民間小調涉及山歌、社火與號子等種類,曲調活潑生動,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無論是唱詞還是曲調都別有風味,較為少見。一般,隴南地區民間小調是分節歌形式,利用曲調表述情感,線條流暢,表現力豐富,常用于獨唱,區式結構多為二句式結構與四句式結構;第三,河西地區民間小調一般采用徽、商、宮、羽調式,每個調式都有自身獨特的特征,其中微調式將五聲音階視作主要內容,很少使用七聲音階;商調式多使用六聲音階,清角是極其重要的音;宮調式曲調與微調式曲調一樣較注重五聲音階,但同時也常使用六聲音階,由于大多數宮調式曲調主音并非整個曲子的最低音,曲調色彩不同于微調式曲調;羽調式曲調多使用五聲音階與六聲音階,結尾相對自由;第四,隴中地區民間小調具有顯著的藝術特色,廣為流傳的《刮地風》便伴隨著濃厚的小調特征。隴中小調旋律發展處于下行趨勢,每個曲調都有自身獨特的進行方式,主要涉及波浪型、跳躍型、遞降型與回旋型四類,它的曲調豪放、婉轉,同時又夾雜著悲涼情緒,通常將微音視作末音,促進具有代表性微調式結構的形成。
三、結語
總而言之,甘肅民間小調記錄著當地的豐富生活與風土人情等,展現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是流傳至今的重要曲調。創作題材涉及多種內容,如頌揚愛情、敘述故事傳說等,且民間小調具有眾多功能,所以甘肅民間小調音樂特色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鄭玉林.隴東民歌的特征分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0.
[2]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隴原藝術探析[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
[3]柯楊.詩與歌的狂歡節[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