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凝結了書家及創作者多少心血智慧. 書法向人們傳達了四大信息之氣...
【摘 要】一首好的聲樂作品要想表現出感人至深的情感,令人回味無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但需要歌詞與曲調的完美結合,更需要通過歌者的二度創作把歌曲所要塑造的形象和情感通過歌聲表達出來。聲樂作品《梅蘭芳》是由曲作者吳小平先生、詞作者劉鵬春先生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10周年而創作的,是民族聲樂作品融合京劇元素的又一成功之作。歌者張其萍把譜面的解讀、譜面之外的解讀、唱法的解讀融為一體,再通過扎實嫻熟的演唱技巧把梅蘭芳的“柔美嬌艷、心火剛烈、千種風情、勁竹氣節”表達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歌曲創作;二度創作;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57-02
一部好的電視劇好的劇本是關鍵,一部好的聲樂作品好的作詞與作曲是關鍵,沒有這些關鍵做前提,再優異的演員和歌者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無法表達出感人至深、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作品。換句話說,一部優秀的聲樂作品,需要歌曲的選材、歷史人文背景、歌詞、曲調和唱法融為一體才能呈現,這些需要歌曲創作者和歌者的通力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來完成。
一、歌曲創作者的力量
(一)歌曲創作者的構思是聲樂作品創作的關鍵
一部聲樂作品雖說需要通過歌者的聲音為媒介來呈現,但并不是歌者可以隨意地進行二度創作。歌者的二度創作是在歌曲創作者的構思之內錦上添花,須在歌曲創作者的想法之內,演唱風格和腔調必須吻合歌曲創作者的構思主題。因此,一部聲樂作品嚴謹的構思是重要前提。作為歌曲創作者在創編一首優秀的聲樂作品時,除要有明確而新穎的構思和對歌曲的選材、歷史人文背景、歌詞、曲調上深思熟慮外,還需考慮到要給歌者留有更大的二度創作空間,曲作者對歌者的唱腔和表演動作要有理性的思考,能很好地引導歌者把“聲、情、字、味、表、養、象”與詞作者、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向融為一體,呈現出聲樂藝術的魅力。
“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10周年,劉鵬春先生潛心創作了歌詞《梅蘭芳》。可謂半是詩詞半是歌,把人物形象描寫刻畫得活靈活現。”曲作家吳小平先生為這首歌詞譜曲時定位為“戲歌”,加入京劇元素,既要有“戲的韻味”又要有“歌的表達”,這樣既創作出了具有中國氣派的音樂,又把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由此看來,歌曲創作者的構思是聲樂作品創作的關鍵。
(二)歌曲創作者的藝術修養是產生優秀聲樂作品的保障
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歌曲創作者在創編的過程中不但為聽眾創造出了藝術的美,同時也是享受藝術的過程。如果歌曲創作者沒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就不可能讓一首歌很形象地呈現出來,這里指的形象可以指人的,可以指物的,也可以指無形中的有形。形象性不僅是藝術審美的核心,也是一首聲樂作品的根本。歌曲形象的依據是歌詞形象,歌詞能刻畫出人、物、景,也能表達出某種思想,某種精神。曲調把歌詞的音樂性進行音樂化表達,是歌詞的升華,詞、曲的結合產生出了歌曲,繼而成為“樂音”。如果詞、曲作家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音樂素養、藝術審美能力是無法描繪出如詩如歌、生動形象的聲樂作品的。
作曲家吳小平是這么評價劉鵬春先生創作的歌詞《梅蘭芳》的,他說:“將一代國際知名大師梅蘭芳對藝術孜孜以求的精神與民族的錚錚傲骨刻畫得淋漓盡致。”如:用一輪女兒的如水明月來形容梅蘭芳旦行扮相的雍容。用“千種風情集于一身,柔美嬌艷皆是心血劫”來表達梅蘭芳所塑造的眾多女性角色,與對藝術刻苦專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曲作者吳小平先生為表達出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的藝術造詣中的京劇韻味和民族氣概,采用了多段體板腔體的音樂結構,并融合了京劇音樂的音調和梅派唱法的聲腔音調特點。
二、歌者的魅力
生活中常聽到別人評價說學唱歌很好啊,不用學習還可以娛樂,弦外之音是唱歌是件簡單的事。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對聲樂學習者的期望值很高,認為所有的聲樂學習者都能呈現出優美動聽的音樂,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歌曲都會唱。每當聽到這些,相信很多聲樂學習者都很無奈,想要唱出優美動聽的歌聲談何容易啊!要有好的先天條件,要有名師指點,要有“頭懸梁錐刺股”般的學習精神,還要不斷地在舞臺上鍛煉領悟,要不老話怎么會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呢?是啊!多不容易啊!嘮叨之后想想別人對我們期望的不正是我們需要努力需要做的嗎?想讓自己的歌聲富有魅力還真是不容易啊!
我認為,歌者的最大魅力在于把作詞、作曲家所創作的紙面上的偉大的無聲作品通過自己的聲音來表達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讓聽覺啟動靈魂抵達作品深處。可有時我們看到許多歌者在盡情地歌唱,卻無法觸及聽者的靈魂;有時歌者開口的第一聲就能震撼全場,把聽眾帶入歌曲的意境中去;有時因歌者的一個呼吸做得不到位或與音樂伴奏配合不好,就可能導致整首歌的演唱不夠完整,好端端的作品被表演得面目全非;有時也不是一遍一遍地練習就能把作品演唱得完美的,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要想讓一部聲樂作品演唱得情真意切、韻味十足、感人至深、富有生命力,不但需要演唱者經過專業的基本功訓練和標新立異的創新,還要具備豐富的人生體驗,不斷地提高文學修養、音樂素養和藝術審美能力。除此之外,歌唱者在演唱之前還要做足功課,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曲調風格和歌詞所蘊含的寓意,運用適合歌曲風格的演唱方法來表達出歌曲所塑造的形象和表達的情感。
歌者張其萍在演唱聲樂作品《梅蘭芳》時,認真解讀題材,深入了解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的形象及內在人格品質,仔細解讀譜面,潛心揣摩研究唱法,讓梅派唱腔中的聲腔和民族唱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歌曲中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
三、歌曲創作者與歌者的通力合作
一首成功的聲樂作品,沒有優秀的歌者來演繹就無法讓紙上的偉大作品富有生命力。一名優秀的歌唱家沒有一首偉大的成功的聲樂作品,就無法讓自己美妙的歌喉得以發揮。一首偉大成功的聲樂作品是歌曲創作者與歌者通力合作產生出來的。endprint
聲樂作品《梅蘭芳》短短的幾句歌詞就把歌曲所要贊頌的人物形象描述得淋漓盡致,把梅蘭芳的德與藝集于此詞。歌詞中不但巧妙地運用梅蘭芳代表作中塑造的經典人物形象,而且運用的詞匯都極富有梅派的音調,如:“一輪女兒的如水明月”、“千種風情、柔美嬌艷”、“半是崇公道半是蘇三”,朗誦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更是把梅蘭芳所扮演的角色重現在聽眾的腦海。“男兒的心火剛烈”、“迢迢求索路”、“男兒的勁竹氣節”、“飄飄須髯心的牽掛,柔美嬌艷何妨古道別”刻畫出了梅蘭芳對京劇藝術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專研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梅也是雪,蘭也是雪”、“梅也是鐵,蘭也是鐵”更是歌頌出了梅蘭芳內心男性的剛強氣節和熱愛民族的傲雪之骨。
都說“歌詞是歌曲形象表達的基礎,曲調是歌曲形象表達的升華”,聲樂作品《梅蘭芳》被定向為“戲歌”,在音樂結構、調性、節奏上更是別出心裁,大膽糅合了京劇藝術特點。在音樂結構上采用了京劇的板腔體結構,就好似歌詞中富有梅派韻律,為塑造出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做好了框架結構。在曲調上更是運用了京劇音調與梅派唱腔特點,那一個個裝飾音的巧妙運用正是梅派唱法中特有的“頓音、阻音、尾腔”神韻的依托。歌曲的伴奏不但讓歌的詞、曲、聲富有時代的審美感,還不失“戲”的韻味,讓“戲歌”表達得更加完整化。歌曲的前奏部分采用典型的京劇音樂特征音調的對答,瞬間將人帶到與大師同臺的場景。到了快板時,伴奏的快速緊張與旋律的慢節奏形成了京劇中典型的“緊拉慢唱”。
有了好的建筑圖紙,就等著能工巧匠來最終完成巨作了。聲樂作品也是一樣,歌曲創造者完成作品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尋找優秀的歌者通力完成,把無聲的旋律、音符變成有聲的樂音。歌者張其萍在演唱《梅蘭芳》這首“戲歌”時,把民族唱法和京劇梅派唱腔合二為一。在演唱前深刻了解一代京劇藝術表演大師梅蘭芳的形象,認真解讀譜面內、譜面外的意韻,細心揣摩唱法、唱腔在歌曲中的運用,達到塑造歌曲形象的要求。“梅派唱腔的吐字講究字頭流暢,字尾歸韻力度適中,頓音的力度要強一些,阻音實唱,為使音更加柔美,裝飾音與主音的音距較大,共鳴比較靠前,音色圓潤明亮,旋律飄逸精煉,節奏舒展平穩,繁腔簡唱,口型不大,音量大小變化不明顯,尾音呈拋物線甩音。”如張其萍在演唱的第一句“那一輪女兒的如水明月”時借鑒了梅蘭芳演唱《貴妃醉酒》時所運用的聲腔特點,演唱“那”字時口型適中音流暢,唱“輪”字的裝飾音時與主音音距適當拉長,唱“水”字的歸韻時力度適中,歸韻放慢。在表現人物堅定剛烈的性格時則運用了實阻音,如張其萍在演唱第二句“源自于男兒的心火剛烈”的“剛烈”二字。
有了歌者張其萍這樣清麗、細膩、柔美的聲音和科學的發聲方法、地道的梅派唱腔,以情帶聲,與歌曲創作者通力合作,共同奏出了樂之韻。
參考文獻:
[1]齊飛飛.梅蘭芬芳盛世華章—作曲家吳小平及其作品《梅蘭芳》印象[J].劇影月報,2006(6).
[2]莊永平.京劇唱腔欣賞[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謝雅婷.寂寞的梅蘭芳,寂寞的京劇—評現代芭蕾舞劇《梅蘭芳[J].青年文學家,2010(01).
[5]張其萍.聲樂作品《梅蘭芳》演唱解讀[D].南京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論文,2011(04).
作者簡介:
李均鳳(1984-),女,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職務:音樂教師,單位:嶺南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