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長宜放眼量困境中的贛劇傳承
楊詠梅
【摘 要】贛劇是江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起源于江西省東北地區,發端于明代的弋陽腔,是著名的古代四大聲腔之一。然而發展到如今贛劇卻陷入了發展的困境之中,面對困境如何繼續傳承是我們必須要積極反思的。在文中就困境中贛劇的傳承展開探討,以期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提供借鑒。
【關鍵詞】贛?。粋鞒?;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055-01
贛劇從明代弋陽腔開始,繼承了清代的亂彈諸腔以及昆腔的南北曲傳統,使它變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多聲腔劇種,藝術遺產極為豐富。2006年5月20日,弋陽腔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歷史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這一地方戲曲藝術終因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精神和審美要求而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一、贛劇的民俗心態溯源
贛劇源起于明代洪武初年的贛東北饒州、廣信兩府,由南戲傳入廣信府的弋陽縣,最初是用弋陽的方言土語來唱南戲的曲調,從而形成一種具有江西地方特點的南戲,史稱為“弋陽腔”。在贛東北地區以樂平、上饒為中心流行下來的贛劇,形成了贛劇兩大流派即饒河班和廣信班。逢年過節,各鄉村競相開臺演戲,豐富農民文化生活。若遇上子弟升學、接風剪彩、新屋落成、婚喪嫁娶以及修譜、開譜等事,都要請戲班演出。在每年秋收過后,各鄉各村在歡慶農業豐收之時,贛劇的演出也迎來高潮,“眼界抬高不怕前頭遮住,腳跟站穩何懼后面擠來”是贛劇在鄉村演出的真實寫照。有民謠曰:“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戲看,雞叫天明亮,還有鑼鼓響”,“三天不看戲,肚子就脹氣,十天不看戲,見誰都有氣,一月不看戲,做事沒力氣”,反映了贛劇在鄉村文化活動的場景。
二、贛劇的生存狀況
贛劇的生存狀況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危機四伏。這種危機可以通過兩方面的不平衡性顯現出來。第一種不平衡性表現在受眾人群方面:城市劇院門可羅雀,而鄉村田間卻是人頭攢動。第二種不平衡性表現在演員劇團方面:專業劇團經濟拮據,改弦易轍;而業余劇團進村入戶,場場爆滿。然而這種不平衡性也會隨著現代資訊的不斷普及,處于窮鄉僻壤的農民觀眾獲取娛樂工具的不斷豐富,戲曲藝術在那里也將面臨著可供演出的圈子日益縮小的趨勢,“越演越難演,越演越賠錢”的現實促使贛劇的生存面臨著山窮水盡的重重困難。
三、振興之路的思索
贛劇作為一種古老劇種,是贛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面對贛劇生存不景氣的今天,我們不應讓傳統成為沉重的包袱。要在古老的戲曲藝術中加入創新元素,在創新中求得發展,獲得新生。
以創新達成文化的積累,而積累的核心就是創新。通過創新來振興贛劇,首先得梳理其劇種的聲腔。贛劇是以弋陽腔作為基礎,弋陽腔又通稱為高腔,贛劇現在的高腔有弋陽腔和青陽腔兩種,其中弋陽腔一直保持“其節以鼓,其調喧”的高昂激越的原始風貌;青陽腔在音樂上大都以鑼鼓助節,不用管弦,一人干唱,眾人幫腔為特點,除“橫調”、“直調”以笛子、嗩吶伴奏外,具有通俗流暢的“滾唱”,柔和婉轉。聲腔特色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不是單線的延長或原質的移位,而是既有衰減又有增量,由此可見延續這種歷史特色必須與時代相吻合,兼收并蓄、自我更新才能得以傳承和發展。將現代音樂元素和民歌小調融入贛劇聲腔,觀眾在欣賞虛擬化和程式化的表演后,還能唱出其中一兩段,那么這種劇種的生命力必將得以壯大。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贛劇其生存特點是傳承,主要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在藝術表演人才的培養上,贛劇出現了斷層。推進贛劇進課堂,讓每一個江西中小學生都能知道贛劇、了解贛劇,從而發掘熱愛贛劇的傳承者。在傳承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聰明才智,有所發明有所創新,使傳承的知識或技藝因創新和發明而有所增益。如此,贛劇的表現形式才得以世代相傳,不斷流、不泯滅、不消亡,在自然淘汰中逐漸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文化傳統或文化模式。
江西自古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古代文化燦爛輝煌,是我國古代戲曲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贛劇作為最具代表江西地域文化特色的戲曲,文化資源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一個城市要想吸引人,不應該只有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一種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東西,那就是文化,也就是軟實力。一個城市最重要的財富應該是她的文化。政府的重視推廣極為重要,把“非遺”文化的宣傳從城市社區、公園角落興起,讓街頭巷尾都能聽到贛劇之韻,強化贛劇文化的歸屬感。
四、結語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的承續,具有國家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保護,就要探討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特點和發展規律,只有懂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特點和發展規律,才能做到正確、有效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規律是進化,靠傳承而進化,在傳承中進化。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有人能聽到贛劇并喜歡上她。
參考文獻:
[1]楊詠.20世紀60-90年代贛劇教學與傳承回顧[J].影劇新作,2015,(Z1):214-219.
[2]鄒圣鷹,李芳媛.時代變遷下贛劇的發展和傳播新探[J].才智,2013,(3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