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民間藝術博大精深 如一粒粒散落在民間的珍珠 將其串成項...
查建敏
摘要:在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前提下,將貴州民族民間音樂進行數字化整合,保護珍貴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促進貴州民族民間音樂進一步傳承和發展,是當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的研究,發掘數字化保護的重要意義、探究其具體保護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同質同類問題的解決做出一定助益,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 貴州 民族民間音樂 數字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9-0179-02
貴州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民間藝術資源。世代居住的苗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等都各自傳承著深厚的自身文脈積淀,這些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世代沿襲發展了自身的原生態音樂體系,成為中華藝術文明中不可多得的奇葩。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物質的極大豐富,也造成了本土文明的消蝕和同化;殖民侵略、文化侵略與政治運動等因素使得貴州當地民族民間音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本土化音樂文化亟待有效保護。
數據化時代的來臨為民族民間音樂的保護提供了新的途徑。作為高科技時代的產物,大數據開始滲透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和行業,其儲存量巨大、涵蓋類型多樣、信息感知廣泛且效率極高,能夠為文化產業傳承和發展做出極大助益。在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前提下,將貴州民族民間音樂進行數字化整合,保護珍貴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促進貴州民族民間音樂進一步傳承和發展,是當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音樂數字化保護的內涵與優勢
對音樂的數字化保護實際上是指通過數字技術以圖像、文字、影像、聲音以及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數字載體對音樂進行近路,使數據音樂資源得到系統化的整合和分類,實現信息化儲存,最終在數據庫中實現保護、利用和管理,達到數字化保護的目的,以實現在保護前提下的傳承和發展。數據庫是音樂文化保護的核心部分,保障數據庫的良好有效建設才能夠真正提高對音樂文化的保護力度。
通過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數字化轉換,使之成為數字化資源存儲至數據庫當中,實現了音樂資源的長期儲存和隨時共享。傳統的非數字化儲存方式容易造成音樂資源的遺失和破損,如紙質文本的腐蝕、音像存儲載體的老化失真等,而數字化存儲形式極大地突破了傳統儲存方式的桎梏,良好的彌補了其缺點。同時,數字化的音樂資源更易通過網絡平臺等進行交流共享,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的通過對數據庫的訪問和搜索,獲取所需的相關音樂資源,甚至能夠對數字音樂資源進行共享和交流。最后,音樂資源的數字化極大的促進了其流通和傳統,數字化保護使得音樂資源可以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大范圍傳播,無障礙下載、獲取和學習,能夠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得到最大限度的傳播推廣。
二、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的意義
(一)整合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資源
作為多民族聚居地的貴州地區,擁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資源。當地音樂文化在悠久歷史的積淀下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不僅是民族歷史文脈的精粹,更是當地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資源種類眾多,由于多年來缺乏較為有效的保護措施,使得很多珍貴的音樂資源遺失殆盡。這些音樂資源是中華文明寶庫中不可多得的奇葩,對研究當地傳統文化、發展傳揚民族音樂藝術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運用數據庫手段將貴州民族民間音樂予以數字化保護,既保障了當地音樂文化的完整保存,確保了珍貴文化的傳承,又提高了音樂文化保護效率,真正做到了保護與共享并進。將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進行數字化保護,同時也是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和管理的過程,通過對當地音樂資源的收集和保存,建立系統性的數據庫管理,才能夠進一步促進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資源的最大化保護和利用。
(二)促進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資源共享
由于歷史、政治等多種因素,部分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資源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一些遺失和失傳。在國家文化遺產保護與保存的政策大力推動下,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得到了有效的保護,這些具有巨大傳承和發展價值的文化記憶得到了更好地留存和共享。數字化保護方式很好的將音樂文化資源通過文字、音像、聲音等方式儲存起來,并使其能夠在WEB上得到方便快捷的共享。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資源也籍此走出本土領域,走向了世界,使得更多愛好民族民間音樂的有志之士們能夠更好的得到所需資源,通過自身的努力使其更好的傳播和發揚。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資源的共享,不僅使廣大的民族民間音樂愛好者獲得了更為寬廣的音樂資源,讓貴州民族民間音樂也得到了多維度的廣泛傳播和傳承。文化遺產的傳承不能光靠保護和留存,更為重要的是使其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創新創意的支持下綻放新生。
三、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策略
(一)促進多機構合作,發展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多元運作模式
在建立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數據庫的過程當中,應當進一步促進當地各大院校、圖書館、文化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之間的相互協調和共同運作,打破機構與系統之間的界限桎梏,建立無區域界限、行業界限與時空界限的多元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系統,制定合理有效的共享機制。首先應當確立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的根本目的,明確傳承音樂文化遺產、為社會群眾提供更寬闊的公共音樂資源的基本核心;其次整合具有同樣文化保護目的與責任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樹立統一的核心思想;最后建立有效的音樂保護機制,使不同的機構與部門之間能夠實現無縫化合作和互助,從而提高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的效率和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機構合作的前提下,還可以發揮公共服務優勢,積極引入企業管理運行機制與公益機制等,主動探索發展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的新模式、新機制,發展多元化運作機制,并開發更多有效方式解決在音樂數字化保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諸如資金、人力等問題,不斷創新發展、開拓進取,從而建立起更為有效的長效保護機制。endprint
(二)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從根本上建立長效人才保障機制
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為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途徑,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傳統音樂文化的多維保護與留存成為現實,這一切都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努力和維護。只有積極培養數字化技術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才能夠使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數字化保護獲得更為寬廣的發展。因此,當務之急應當大力發展數字化技術專業人才,并發展多學科、多層次的培養和評價方式,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并加強系統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夠真正提升專業復合型人才質量,促進音樂數字化保護的長效發展。同時,應當保障在專業基礎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促進人才的多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使其能夠具有創新實踐精神與健全人格修養,以適應音樂數字化保護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三)建立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資源數據庫標準
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數字化保護形式多樣、途徑寬廣,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更為合理有效的標準,以規范音樂數字化保護的流程和環節。首先,音樂數字化保護的基石是對數據資源的采集,通過硬性標準的建立能夠保障采集工作通過科學的方法開展,并實現數據采集操作的規范性、目標的一致性;其次,由于數據采集手段的不同個,容易出現由于采集技術不統一而造成的音樂數字資源格式混亂、管理不力等情況,通過統一標準和規劃,可以保障音樂數字資源采集后能夠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分類,有利于日后資源的共享和輸出;最后,建立合理有效的數據庫標準,還能夠從更深層次發掘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資源的內涵和意義,不僅從文字、音像等表面形式上整理收集到珍貴的音樂數據,還可以從深層歷史背景與文化語境等方面深刻剖析出音樂資源的藝術價值,從而保障音樂數字化傳承的完整性和立體性。
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的研究和探索,不僅是對珍貴的貴州當地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是對貴州悠久歷史文脈的沿襲和發揚。通過對貴州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的研究,發掘數字化保護的重要意義、探究其具體保護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同質同類問題的解決做出一定助益,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永林,談國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2).
[2]譚必勇,徐擁軍,張瑩.技術·文化·制度: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述評[J].浙江檔案,2011,(06).
[3]譚必勇,徐擁軍,張瑩.檔案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模式及實現策略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1,(02).
[4]彭毅.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數字化保護[J].檔案與建設,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