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點 離別的鋼琴奏鳴曲吧
邵良柱
【摘 要】作為西方音樂史上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人物的弗朗茲·舒伯特,創作涉及多個領域,鋼琴奏鳴曲體現了其創作個性,為世人喜愛與熟知。本文以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D.575(Op.147)為例,探討舒伯特鋼琴奏鳴曲早期的寫作邏輯,研究其在繼承古典傳統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
【關鍵詞】舒伯特;鋼琴奏鳴曲;D.575;寫作邏輯;發展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0-0066-01
弗朗茲·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早期浪漫主義作曲家代表人物,創作涉及多個領域,被譽為“歌曲之王”,除藝術歌曲外,鋼琴奏鳴曲也是其創作的重要領域,為世人喜愛與熟知。本文以舒伯特鋼琴奏鳴曲D.575(Op.147)為例,探討舒伯特鋼琴奏鳴曲早期的寫作邏輯,研究其在繼承古典傳統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
一、關于鋼琴奏鳴曲D.575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D.575,創作于1817年,屬于鋼琴奏鳴曲中早期作品,四個樂章被認為是舒伯特鋼琴奏鳴曲中完整的一部。形式上遵守古典主義鋼琴奏鳴套曲三或四個樂章的章數進行創作,且基本符合古典奏鳴套曲對各樂章的曲式結構要求。舒伯特早期鋼琴奏鳴曲的創作,受古典主義三位大師尤其是貝多芬的影響,繼承了一定的寫作方式,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創新自己的寫作個性。
二、鋼琴奏鳴曲D.575的創作分析
(一)第一樂章,B大調,奏鳴曲式。呈示部(1—59),主部(1—8)B大調,其中1—5小節是個一句式樂段,后為補充變連接;在連接部(6—29)中的第15小節,調性經過G大調;副部(30—41)E—#F大調,結構是由重復加擴展構成的兩句式樂段,第41小節起是在#F大調上副部材料的結束部。呈示部調性是由B—G—E按三度下行后到達#F大調的副調,整體主、屬調對比的框架中巧妙的用三度鏈經過了下屬調。
展開部(60—87),主要是主部材料的展開,展開經過的調性依次是:b—D—F—bA—B,依舊按三度關系上行的。
再現部(88—146),呈示部的材料在這里除調性變化外,結構無變化,具體是:主部,E大調(與D.537第一樂章一樣,主部在這里在主調的下屬調上),連接部E—C,副部,A—B,最后副部主題回歸主調。
從上述分析得出,第一樂章的調性布局簡化為三度加二度上行,起邏輯統治作用的是三度鏈。樂章開始的前5小節主題,是由三度分解和弦加二度構成的,而此恰好與作品的調性關系一致。
(二)第二樂章,E大調,主體為復三部曲式。呈示部(1—26),E大調,單三部曲式;插部性中部(27—51),e—C;再現部(52—59),E大調,調性按三度鏈組織的。
(三)第三樂章,G大調,復三部曲式。呈示部的G—bB—G也是按三度鏈組織調性的。
(四)第四樂章,B大調,奏鳴曲式。全曲三個調,主副部在B—#F主屬關系上對比,展開部在G大調上,整體三度鏈框架。
從鋼琴奏鳴曲D.575曲式結構分析得出,作品突出的有一條線,就是主調與上下三級調之間的調性邏輯。
三、鋼琴奏鳴曲D.575凸顯的個性
奏鳴曲式在貝多芬的作品中已高度成熟,曲式各部分的功能與作用、獨立性與對比性等已得到完善。舒伯特顯然繼承了貝多芬在奏鳴曲式結構上的優良傳統,作為浪漫早期代表人物的舒伯特,哪些是其音樂語言與寫作凸顯的個性?
第一,調性的邏輯與關系。從奏鳴曲式結構原則來看,不論以何種方式,最終的調統一是奏鳴曲式的法則,副部調性回歸是必然的,但作為古典奏鳴曲式核心特性的調矛盾到調統一的法則,在這首作品中明顯削弱,這種沖突的戲劇性被舒伯特特有的抒情性所替代;同時,作為傳統調性音樂起統治地位的調,作品自身邏輯取代了傳統曲式的調性要求。
如在D.575這首作品中,整體起邏輯統治作品的是主調與上下三級調之間的關系,這首作品的四個樂章基本都是按三度鏈來組織調性的。
第二,主題與材料的組織發展。由于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滲透到他的器樂作品中,所以他的鋼琴奏鳴曲在主題上也具有聲樂化旋律性特點,早期鋼琴奏鳴曲旋律優美、質樸,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正是由于旋律的歌唱性,使得奏鳴曲式樂章中主、副部主題間的對比不強烈,而更多強調內在矛盾的多面性和細微的心理抒情性。
這首作品中貝多芬式的動機性旋律及發展已不突出,作品的旋律多以級進或和弦分解為主,主題采用重復、模進的創作手法、在重復中求發展。
第三,和聲與結構單位上,片段或整體的半音化分布在作品的各個角落,上四度的強終止明顯減少、段落的界線模糊,結構單位的結束甚至停在不協和和弦上。
通過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D.575可以看出,舒伯特擺脫了以貝多芬為代表的古典傳統的影響,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浪漫主義風格,并對其后的浪漫主義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2]楊儒懷.音樂作品的分析與創作[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向民.《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導言[J].樂府新聲,2015,(1):31-34.
[4]王嵐.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的數量考證[J].中國音樂學,2001,(4):36-47.
[5]馮存凌.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的形式及內涵[J].交響,2010,(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