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中國合唱作品“雄渾”審美要素解讀

      音樂
      藝術研究
      2017年12月10日 17:30

      ...機會比較多,有合唱作品,也有一起表演的經歷.不過一起聯手出專...

      李娃佳

      摘 要:合唱藝術隨著西方傳教士東移傳入中國,并在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影響下,形成有別于西方合唱藝術的“雄渾”審美特征。從題材、音色、形式等方面對其合唱藝術“雄渾”審美要素進行深入探究,總結其形成動因,可助于推動中國合唱藝術的民族化發展。

      關鍵詞:中國合唱 雄渾 審美 解讀合唱作為西方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初期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活動開始在中國各地區廣泛傳播與發展。然而,由于我國近現代民族解放所需,合唱很快便邁出宗教門檻,在我國開始本土化發展,成為人民大眾抗日救亡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形式,并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屬性的合唱藝術審美特征。此后,似乎一切與民族、人民、國家相聯系的活動、事件都離不開合唱藝術的參與。久而久之,在“和諧”、“空靈”等西方合唱審美意蘊之外,“雄渾”逐漸成為中國合唱藝術的主要審美特征。

      “雄渾”即“雄健渾厚”,司空圖在其《二十四詩品·雄渾》中所言:“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可見,早在唐代時期,我國先人們便開始在藝術作品的創作中運用、闡釋“雄渾”審美意蘊。從外在形式來看,“雄渾”代表了輝煌、剛健、壯闊之美,代表了君子的剛強與毅力,也代表中華民族堅定不移的可貴品質。從內在形式來講,“雄渾”又意指道德高尚和人格崇高的魅力,與剛強不阿、豪邁正直等形容詞匯相聯系。總之,“雄渾”審美意蘊是中國文化語境中的合唱藝術的獨特特征。本文旨在從音樂美學的視角出發,從合唱音樂作品體裁、形式、音色及動因等幾大方面入手,對中國合唱藝術作品中的“雄渾”審美要素進行初步闡釋。

      一、“雄渾”審美要素的題材體現

      中國合唱藝術在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大量具有“雄渾”審美屬性的優秀作品。“雄渾”作為這些作品表達的核心內涵,影響了藝術作品題材、形式、音色等要素。從題材角度來看,體現出“雄渾”審美要素的作品數量眾多,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

      1.“雄渾”的民族氣節

      近現代的中國是飽受封建帝國主義侵略、侮辱的悲慘時期。面對民族危難,中國人民爆發出最為頑強的抵抗之聲。為了爭取民族自由、解放,中華兒女沒有向苦難低頭,而是通過吶喊、怒吼,彰顯出了豪邁的民族氣節。合唱作為眾人詠唱的藝術形式,最為適合表現“雄渾”的民族氣節。從冼星海的《救國軍歌》、《到太行山上》到賀綠汀《游擊隊歌》、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無疑不彰顯了中國人民堅毅、頑強的民族精神,賦予了“和諧”著稱的合唱藝術更多的氣勢、力量、頑強,以及堅定的審美內涵。

      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民族以其堅忍不拔、不畏困難的民族氣節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最終取得勝利。這時期,著名的《黃河大合唱》唱響全國乃至世界,將中華民族“雄渾”氣魄、高尚的氣節表達得淋漓盡致,成為中國合唱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此曲以雄偉壯觀的音樂氣魄、通過人與大自然搏斗的音樂畫面展現了中華兒女頑強的抵抗精神。

      2.“雄渾”的祖國山河

      “雄渾”不僅僅只體現在抗戰合唱作品中。抗日戰爭勝利,尤其建國之后,大量的歌頌祖國壯美山河、繁榮景象的合唱作品問世。中華民族近百年來多災多難的歷史,使得這些歌頌祖國之歌與西方贊頌耶穌之歌不同。合唱中雜糅的不是敬畏之情,而是一種感恩、一種自豪,更多體現的是豪邁、雄渾之情。

      如1947年馬思聰創作了歌頌祖國的《祖國大合唱》,“1947年創作完成后,即由廣東省藝術專科學校的學生們演出。”① 合唱由四個樂章構成,《美麗的祖國》、《忍辱》、《奮斗》及《樂園》。其中“ 第一樂章的歌詞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人們描述了美麗的祖國,自然而流暢的歌詞勾勒出祖國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歌頌了祖國美好、壯麗的山河。這首作品與抗日戰爭時期,表現苦難掙扎中的可貴民族氣節不同,而是在追憶遭受苦難的基礎上,進一步展現祖國飽經風霜后的壯美。

      1950年建國初期,作曲家王莘創作二部合唱《歌唱祖國》成為流傳至今的合唱佳作。正因國慶期間,作曲家親歷天安門廣場彩旗飄飄、紅燈高掛、鼓樂聲聲的熱鬧場面,使得王莘倍感激動,隨之返鄉后便創作了這首《歌唱祖國》,合唱雖然采用的是“ABA”三段體結構,而附點節奏的運用,大調式的色彩,將歌唱性與進行曲風格有機結合在一起,很好地展現了祖國的輝光與壯麗。

      二、“雄渾”審美要素的音色體現

      從物理學角度,音色是音樂構成四大要素之一,它是由發音體的性質及泛音數量所決定的。但音色又與其它音樂要素不同,它具有表達情感、體現內涵的作用。在我國合唱作品中,為了表達特定的情感、展現核心內容,在音色要素上也展現出“雄渾”的審美特征。

      1.男性音色

      為了體現“雄渾”審美意蘊,中國合唱作品更加傾向運用男生寬厚、低沉的音色。尤其在抗戰期間的合唱作品,很少有以展現女性陰柔音色而創作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以男聲齊唱、混聲合唱形式為主,如黃自創作的《旗正飄飄》,作品表現了面對祖國慘遭侵略情景,展現了人民悲憤交加的情緒,從而激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全曲采用男生合唱,作品通過一次次力度的加強展現沉痛悲憤的情緒。尤其在樂曲后面男聲齊唱與男聲混聲合唱搭配運用,在男聲齊唱小快板速度帶動下,猶如一次次堅定、果斷的應答,低沉統一的音色將雄偉豪邁精神展現的恰到好處。即便在一些男女混聲合唱作品,也都是將女性柔美音色掩埋,以中性音色與一代之。

      2.語言音色

      在合唱音色上的處理,不僅僅喜愛男性為主的中性色彩。合唱更是常在歌詞上下工夫。如采用歌詞朗誦的形式展現出“雄渾”審美特色。如《黃河大合唱》中,首次將朗誦形式融入到合唱中,“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著姓名,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那么你聽吧!”通過堅定渾厚的朗誦音色,用音樂難以表達的言語,奠定了整部作品激動豪邁音樂風格。而《黃河船夫曲》中的歌詞更加類似船夫的說話,尤其勞動號子襯詞:“咳喲!劃喲!”的加入,為樂曲增加了動力及氣勢。endprint

      三、“雄渾”審美要素的形式體現

      “雄渾”審美特征同樣影響合唱作品形式的選擇,主要體現為形式民族化及形式群眾化。

      1.形式民族化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與合唱藝術結合孕育出了獨具民族特色的中國合唱風格。因此,中國合唱作品在形式上更多的吸收民間音樂形式進行本土化發展。如1938年賀綠汀創作的無伴奏混聲合唱《墾春泥》。作品沒有安排過多的齊唱形式來展現抗戰斗爭場面,而是通過軍民合作進行農耕的美好場面,表達人民樂觀精神和堅定的信念。作品借鑒勞動號子領唱與合唱結合的形式,通過兩個段落展開一領眾合式的歌唱配合,始終貫穿著一個由勞動號子音調構成的動機。兩個聲部此起彼伏,交錯應和,展現了團結、歡喜、樂觀的美好場面。再如《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船夫曲》也是吸收了勞動號子形式,采用對唱方式進行本土化表達。

      2.形式群眾化

      作品《歌唱祖國》為了體現“雄渾”的歌曲特征,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合唱藝術特征,但并沒有完全照搬西方復調組織形式,采用二聲部創作,仍具有主調風格。另一方面融入了我國群眾歌曲演唱傳統,追求力量、統一、洪亮,并融入了外國革命歌曲的因素,多加入附點節奏,賦予合唱動力性,體現出新中國嶄新的風貌。正因在形式上的改良,通過主副歌的形式貫穿始終,將其內在深刻思想性及藝術性表現淋漓盡致,從而使其作為時代最強音一直流傳至今。而在合唱作品《旗正飄飄》中,同樣采用群眾喜愛的二聲部合唱形式,表達悲痛情緒,展現愛國激情。歌曲開始以男聲齊唱的雄渾音色,及行板的速度,不斷地融入第一插部,通過兩組男聲交替應答的形式,推動樂曲情緒走向高漲。

      四、“雄渾”審美要素的生成動因

      中國合唱作品“雄渾”審美要素的產生主要歸結為我國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及文化背景兩大方面。

      1.歷史動因

      合唱藝術伴隨西方鴉片戰爭傳入中國。這一時期正值中國人民抵抗侵略、尋求解放自由的歷史時期。合唱藝術原生的“和諧”、“優美”、“動聽”、“輕盈”等審美特征與我國人民的時代審美需求并不相符,需對其進行本土化改良,才能使其滿足我國人民戰斗抵抗的精神需求。因此,為了讓人民群眾都能參與到合唱中來,大量的齊唱式的群眾歌詠形式孕育而生,而這些作品以二聲部形式居多,以聲勢浩大、堅定決心式的雄渾音色為主。這種經過改良發展的合唱形式便于民眾學習及傳唱。而經過處理后的合唱形式、創作合唱作品也都為了適合表現社會歷史雄渾、豪邁審美所需。

      2.文化動因

      合唱藝術在中國發展,除了受到特殊社會歷史影響,也受我國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早在先秦時期,老莊提出的“大音希聲”,“大音”與“大美”、“大象”都是強調的一種主體客體相互協調統一的豪邁、大氣。因此,“雄渾”審美因素并非是中國合唱藝術所固有的,而是其對我國傳統文化因素吸收后的形式呈現。這與中國先人們所強調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是一脈相承。“《周易》所說的剛健之美,也正是德比天地,人與天合的大美。”②正因此,《樂記》中強調“大樂”,這是一種將音樂與天地融合在一起的觀念,它可融四海、萬物、星空。是無所不在,更是融合萬變的。因此,中國音樂自開始就強調一種“雄渾”、“大氣”,成為中國合唱藝術孕育“雄渾”審美特征的動因。

      結語

      “雄渾”的審美要素發端于先秦時期“大樂”之美,其遵守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民族的劫難激發了人們奮力吶喊抵抗的欲望,使得剛剛傳入中國的合唱藝術逐漸走向群眾化、民族化的發展道路。建國后乃至改革開放以后,這種雄渾的審美氣息一直都伴隨著合唱藝術的發展,在題材、形式、音色等方面逐漸積淀為我國合唱藝術特有的審美屬性。

      注釋:

      ① 薛彥景.一曲祖國的贊歌——談馬思聰的《祖國大合唱》[J].大舞臺,2014(5).

      ② 曹順慶.西方崇高范疇與中國雄渾范疇比較[J].社會科學研究,1990(8).

      參考文獻:

      [1]田曉寶.中國合唱藝術發展與思考——2008中國合唱高峰論壇文集[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喬邦利.中國當代中小型合唱創作研究[M].南京藝術學院,2010.

      [3]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M].華中師范大學,2007.

      [4]賀莉.宗教意識與文化的載體[M].武漢音樂學院,2006.

      作者單位:福建藝術職業學院endprint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合唱 藝術 形式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欧美性天天影院|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国产商场真空露出在线观看|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sqy2wc厕所撒尿| 成人18视频日本|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杨钰莹欲乱小说|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韩国理论福利片午夜| 国产欧美日产激情视频| 91精品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青草|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不卡|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看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主播在线看| 青梅竹马嗯哦ch| 国产无套露脸大学生视频| 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放| 散步乳栓项圈尾巴乳环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打开腿给医生检查黄文| 久久精品2020|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手机观看| 日韩午夜电影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最近电影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欧美牲交VIDEOSSEXESO欧美| 人妻18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 男人天堂视频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