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我國臺灣地區社區營造計劃對大陸建設美麗鄉村的啟示

      音樂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月10日 13:53

      劉亞茹

      摘 要: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就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指導全國開展 “美麗鄉村建設”。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建設 “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強調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我國臺灣地區在20世紀下半葉就通過“社區營造計劃”完成了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其成功的治理經驗值得大陸借鑒和學習。

      關鍵詞:臺灣;社區營造計劃;美麗鄉村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70-02

      一、前言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面臨著人口流失、教育醫療落后、公共設施不完善、居住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農村生產和農村生活受到了巨大的挑戰。為此,早在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就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指導全國開展 “美麗鄉村建設”。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強調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臺灣在20世紀下半葉已經基本實現了上述目標,其鄉村治理中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二、社區總體營造計劃為建設美麗鄉村奠定了扎實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臺灣經濟從原本以初級產業為主的農村社會變遷為以制造業、貿易為推動的工商社會。農村大量的勞動力都轉到了都市工商部門,家庭形態、人際關系也由于工作上的遷移發生了變化。此外,臺灣傳統聚落也因為社會經濟的快速轉型,無法對抗資本主義的政治優勢、經濟優勢以及科技優勢而日漸萎縮。工業化、標準化的取向使得地方的獨特性漸漸消失,文化、藝術只剩下了呆板庸俗的內容。以上問題對臺灣農村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為了自身的權益,臺灣社會人士及民眾發起了連續性的社會運動進行抗議。

      基于以上背景,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臺灣地區開始推行 “社區總體營造計劃”,鄉村建設走上了 “自下而上”的自發性、創造性發展階段。

      2002年中,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要求各部門整合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作為國政藍圖,其中《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成為第十項重點計劃,社區協力政策因此更大幅度地在中央政府擴展。經過多次的討論修正,《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由七項分項計劃所構成,執行的單位包括二部四會二署,社區營造的五大主題“人、文、地、產、景”都涵蓋在內,社區協力政策的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2005年2月,謝長廷先生擔任行政院長,進一步將《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重整為《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劃》,此計劃具體的界定出社區營造行動的范疇,所謂“六星”指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社福醫療、產業發展、環保生態與環境景觀六個社造主題,仍然延續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但比以往更清楚、更具體。

      “社區總體營造計劃”等一系列活動,塑造了臺灣地區社區和鄉村建設自下而上的自我發展模式,也處處彰顯著臺灣社區總體營造計劃的核心思想:共同體意識、自發參與、由下而上、總體關懷。災后重建的桃米社區就是臺灣社區總體營造計劃的典型案例,短短幾年的建設,該社區從“垃圾村”變成了“青蛙王國”,成為臺灣知名的以生態為特色的旅游勝地。與此相似的還有位于宜蘭蘇澳鎮東南方的白米社區,經過鄉村改造,成為遠近馳名的“白米木屐村”。隨著木屐的生產,大家群策群力,創作了巨型木屐、彩繪木屐、鴛鴦木屐等周邊產品,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購買。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銷售木屐的營銷方法,是必須到白米社區才能購買,不借助其他平臺來展售。這樣做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一方面也保證了白米社區木屐的獨創性和高品質。

      在這些村莊的發展模式中,我們可借鑒的經驗有兩方面:

      (1)堅持以鄉村為主體,政策保障、資金投入、社區改造均以鄉村的需要為出發點。

      (2)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避免了政府唱獨角戲的尷尬局面,有效整合各界人士的力量,實現雙贏。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臺灣地區逐漸形成了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從城市到農村,從地域特色的角度重建每一個社區,強調了資源整合,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和社工等多種社會力量,提高了居民的參與度。

      三、文創產業為建設美麗鄉村注入了新鮮血液

      我國臺灣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源于臺灣中華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旨在建設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構建社區生命共同體的“社區總體營造”。

      1994年,行政院文建會推動了《社區總體營造計劃》,以“文化產業”為號召,重視個性化、限量生產及地方魅力;1995年,臺灣“文化產業研討會”將文化創意產業的營造意識擴展至全島,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步入發展初期;2002年行政院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列為 “挑戰2008: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7)”的子計劃,通過行政力量推動其發展;隨后又在2010年年頒布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是“挑戰2008: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7年)”的十大計劃之一。該計劃旨在推動“少數民族新部落運動”和“新客家運動”,推動醫療照顧服務小區化,最終運用當地特色資源,引入人才,營造豐富多彩的社區。該計劃的關鍵在于將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營造計劃”相結合。通過改計劃,不少鄉村利用文化創意建立了特色的“文化產業”,替代了逐漸衰退的農業。美濃黃蝶祭,起源于 “美濃反水庫運動”,是臺灣第一個以客家傳統祭儀為本的生態人文祭典。這項活動充分運用文化創意的手法,將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活動融入其中,如今已成為集生態旅游、文化觀光、文藝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節日,是臺灣地區 “新故鄉營造計劃”的典型代表。endprint

      臺灣當局將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營造計劃”相結合,一方面,以文化創意為手段,運用大家的創意和才能,發展地方經濟,讓村莊再現活力;另一方面,重視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帶給社區居民強烈的歸屬感。此外,鄉村亟待需要現代文化的活力,喚醒鄉村古老的傳統文化,留住鄉村居民心中的鄉愁,使之再現光彩和生機。

      四、專業人士參與為建設美麗鄉村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鄉村的建設離不開各領域專業人士重返鄉村。上世紀90年代,一群青年知識分子注意到了城鄉差距、農村衰敗等現象,基于感傷和危機意識,展開了相關活動。例如,南投縣的后壁村,起初就是幾位年輕人開始了營造土溝社區的任務,他們成立了“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邁出了簡單而又成功的一步。

      其次,具有國際意識,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群眾運動的知識分子,像“無殼蝸牛”街頭運動,影響了整個臺灣。

      最后,是地方文史工作者,能有效帶動地方文史調查人員。譬如,中原大學建筑所畢業的王元山是最早與桃米合作的干部,通過他的專長,倡議將半倒的活動中心留下來作為地震博物館(后來成為全國唯一的社區級地震博物館);更重要的是他激發了村中其他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成立了“桃米社區工班”,透過自力營造,一點一滴重建家園。

      從以上案例中,給我們的啟示是:

      一方面,我們要先反思,為什么知識分子下鄉后,還是沒能改變農村落后與貧窮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沒有身體力行,只是紙上談兵。真正的農村建設是需要有志青年和專業人士踏實實踐的,不是走馬觀花,需要有扎根農村,奉獻一切的精神;

      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本地人才,讓更多當地青年充當輔導員的角色,對當地農民從技能到人文素養進行培訓。

      五、社會力量為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了堅實的輔助作用

      臺灣鄉村建設離不開社區營造學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和社會團體。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成立于1996年,為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概念后的第二年,由一群關心社區營造的學者,第一線工作者相邀組成。學會的主要工作主要分為三類:論壇交流、執行專案、宣揚傳承。

      例如1997年“社區營造中日小型研討會”及“社區福利社區化研討會”、1999年“全國在地社團社區整體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2002年“非政府組織論壇”、2005年“臺灣優良社區產業培力與獎勵”等。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英文簡稱為OURs即“我們的”,是Organization of Urban Re-s 的縮寫,意思是一個涵蓋“改革”(Re)意義的組織。它是臺灣第一個關心都市議題的非政府營利組織,這些專業者都秉承維護良好城鄉環境的理念,積極為小市民代言,并且捍衛弱勢者的生存權益。與社區營造相關的基金會主要是:崔媽媽基金會、仰山文教基金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這些基金會,在災后重建社區提供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支持,同時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出了大量的意見和建議,為鄉民爭取了最大的利益。

      六、結語

      從上文中,不難看出社會力量重要協助作用。一方面,社會力量可以提供大量的財力物力支持,能夠更好地建設和完善當地的公共設施,能夠積極獻策獻計,幫助政府更好地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為村民爭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社會力量的加入,可以更能調動專業人士和村民的積極性,把最大的熱情投入到鄉村建設中。

      鄉土文化是鄉情鄉愁的重要寄托,是美麗鄉村的靈魂。通過臺灣社區營造總體計劃,我們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充分挖掘當地獨特優勢和本土文化;

      其次,要充分利用文化創意,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為古老的傳統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再次,要注視人才培養,積極引導發展當地人才,為鄉村建設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最后,要重視社會力量的協助作用,積極和社會力量合作,提高服務效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真正做到農民認同、農民受益。

      參考文獻:

      [1]曾旭正.臺灣的社區營造[M].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endprint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美麗鄉村 生活 運動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 男女同房猛烈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h视频在线| 色135综合网| 国产一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午夜爱爱免费视频| 电台女诗岚第1到4部分| 免费一级毛片清高播放|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 日韩毛片最新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 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 黑人video|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国产91免费在线观看| 男人j桶进女人j的视频|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刚交|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日本媚薬痉挛在线观看免费|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av片在线播放|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菠萝菠萝蜜视频在线| 含羞草实验研所入口|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夏夏和三个老头第二部| 91香蕉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老师吸大胸校花的奶水漫画|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