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試析西藏傳統民歌在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傳播與傳承

      音樂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月10日 06:19

      陳小會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也逐漸多元化。使得西藏傳統民歌在時代的大潮流中逐漸失去了音樂原始的味道,新一代年輕人是時代沸騰的血液、是初升的太陽。他們在西藏傳統民歌的傳承和傳播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讓西藏傳統民歌扎根于中小學音樂課堂,讓更多的學生成為西藏傳統民歌的載體,成為了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西藏傳統民歌;音樂課堂;傳播;傳承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97-02

      一、西藏傳統民歌概述

      傳統民歌是指每個民族為表達情意而口頭創作的歌曲,每個民族的祖先都有他們自古以來就有的歌曲,這些歌曲絕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誰,而是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至今。

      藏族是一個與歌舞一起成長起來的民族。在藏區隨處可見男女老少,拉起手,踢著腿翩翩起舞。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人們總說:藏族人民是一個能說話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民族,可見歌舞就像空氣一樣存在于藏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在上世紀,西藏處于一個世外桃源的狀態。人們保持著最原始的生活習俗。西藏民歌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具有可頌,可歌并伴隨舞蹈的特點。西藏傳統民歌可分為四種類型:即民間音樂、宮廷音樂、戲劇音樂 和宗教音樂。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后人將戲劇音樂歸類到民間音樂。

      西藏的宮廷音樂,一般特指西藏在上世紀中葉布達拉宮供云樂舞的音樂,也包括其他寺院大活佛宮廷內的供云樂舞的音樂。而供云樂舞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嘎爾音樂(舞蹈)、 嘎爾魯音樂 和迎送鼓樂及輕奏樂(屬純樂器音樂)。

      西藏的民間音樂在傳統音樂中所占比重最大,他可以分為歌舞類、民歌類、勞動歌曲、說唱類、器樂類五種。其中民歌和勞動歌曲的題材豐富,內容形式多樣,因而而受到廣大藏民的喜愛,并使之流傳至今。西藏民歌從體裁上可分為:酒歌、情歌、對歌、山歌(牧歌)、兒歌、頌歌、迎親歌、猜歌等。西藏勞動歌曲按體裁可分為:打場歌、鋸木歌、收割歌、耕地歌、擠奶歌、放牧歌、箭歌等。

      此外,西藏民歌按照結構和表達形式可以分為“魯”(古如)和“諧”兩大類。“魯”又分為“拉魯”—山歌和“卓魯”—牧歌。這種民歌形式早在八世紀就有文字記載。因此被認為是西藏民歌中最早的一種類型。“諧”的種類較多,按照地區可分為“堆諧”(流行與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區)、“康諧”(流行與昌都以東的藏區)、“巴諧”(巴塘弦子)。按內容形式可:“勒諧”(勞動歌)、“果諧”(圓圈舞)、“達諧”(箭歌)等。

      西藏作為一個幾乎全民信教的社會,宗教音樂對藏族人民的信仰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宗教音樂在形式上可分為:詠經曲、儀軌曲和密宗金剛舞曲。宗教音樂是宗教的組成部分,它是必不可少的,哪里有宗教,哪里就宗教音樂。因此宗教音樂的分布和傳唱范圍僅次于民間音樂。

      由上可見,西藏傳統民歌深深植根于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因此傳承和傳播西藏民歌的重任,必將負于我們新一代年輕人身上。

      二、拉薩第一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加深和素質教育的持續開展,音樂的教育功能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學校的關注。我們以拉薩第一小學為例,并對其開展了調查。 拉薩市第一小學坐落于拉薩市城關區,創建于解放初期,是西藏自治區第一所民眾小學。學校秉承“育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實施“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管理培育品德,以環境陶冶情操。”的德育方略;構建:“教改和科研同舉,實踐與創新并重。”的教學模式;實現“辦精品學校,出精品教師,育精品學生。”的辦學目標。校園整潔,內部設施完備。學校創建多個興趣班。但六年級除外,幾乎每個周六都有補課,一周的課程也非常繁重。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現在的小學生對于西藏傳統民歌的概念模糊,甚至于不知道。我們咨詢了一個叫格桑美朵的五年級學生,她說:“音樂課的內容都是書本上的知識。平時也很少接觸到西藏傳統民歌,對于西藏民歌都是一知半解,并且自己也比較喜歡內地流行歌曲,很少知道西藏音樂歌手。唯一可以接受西藏歌曲的機會就是通過自己的父母,父母是跟隨時代在走的人,他們是時代精神,時代歌曲的傳播人。希望可以多接觸西藏傳統音樂,可以讓我們西藏的歌曲流傳下去.”聽到這里的時候我是既感動有氣憤。我感動仍然還有這樣一批年輕人深深地熱愛著西藏音樂,深深地熱愛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愛著跟隨他們一起成長起來的西藏傳統民歌。我氣憤的是,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西藏傳統音樂竟然面對著即將消失的危機,如果我們再不行動起來,那我們最終面對的就是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我們將在時代的浪尖上失去我們的色彩,讓西藏音樂成為一種供人消遣而不是一種傳承西藏精神、傳承民族特色的載體。

      除此之外,我們發現現在的家長更樂于讓自己的孩子去參加興趣班。如:鋼琴班、吉他班、古箏班、聲樂班、主持班等。這其中很少有關于學習扎年、弦子等西藏傳統樂器的培訓班。此外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家長的觀念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變化,有些家長認為,西藏的民族文化是不需要我們刻意去傳授的,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更有些家長認為,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應該廣泛接受新知識,而不是固步自封。應該有更多更獨特的思想來更新我們的觀念。對此,我們團隊有著不同的觀點,如果文化是潛移默化的,那么我們接受外來的文化也是一樣的效果,當我們接收到更有趣的東西,我們便會自然而然的淡忘我們原有的知識。西藏傳統音樂是藏民族的血液,是我們藏族人民強基固本的支柱。如果我們淡忘了我們的民族之根,那我們和動物的思維又有什么區別。最后,我們對老師進行了初步的了解,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每一個教師都是學生的啟蒙人。但是,現在的老師大多按著書本知識進行知識的傳授,從而忽略了傳統西藏音樂的教學。西藏傳統音樂存在于世間千百年,自有它生生不滅的理由,而我們老師如果僅僅是因為完成教學目標而盲目的進行音樂教學,那么這些流傳多年的西藏傳統民歌又有誰來為我們繼續傳承下去?同時,中小學缺乏專業素養較高的音樂老師,音樂誰都可以進行教學,但是能夠讓學生學到正確的、較高的音樂知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要讓西藏傳統音樂能夠走的更長更好,還需要我們的不斷努力。endprint

      三、西藏傳統民歌在拉薩市第一小學的傳播和傳承

      (一)傳播和傳承

      我國作為一個民族色彩瑰麗的國家,56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共同創造了一個享譽世界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其中藏族傳統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從布達拉宮到大昭寺到桑耶寺再到民間街頭。每一個環節都給人一種無比震撼的場面。那么來自西藏民間的西藏傳統音樂便是這個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

      傳播在傳播學中被定義為是帶有社會性、共同性的人類信息交流的行為和活動。傳承卻沒有準確的定義,那我們根據已有的知識來總結為:傳是指流傳,承就是承接,也就是承上啟下。季羨林說過,“如果說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價值和意義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在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只有自己的任務,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傳承。簡而言之,傳播是橫向的,是對于愛好某一方面文化的共同愛好人之間的一種共享,一種交流的行為。傳承則是縱向的,是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要發揚得繼承的。

      在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中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江澤民總書記曾在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而文化傳播則是教育的主要功能。”此外,現代傳播方式也有許多新途徑,如:大眾媒介、多媒體教學、手機互聯網等。傳統文化的傳承應采用多樣化的手段,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價值再創造,使傳統文化更具時代特征和時代引導力。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傳承,特別是新一代年輕人。否則中國傳統文化將失去根基,若根基不穩,那中華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民間文化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源文化,在西藏這個藏族人民聚居的地方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我們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讓更多更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西藏民間音樂在歷史的浪潮中不斷摸爬滾打,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其中,西藏傳統音樂在演變中形成了一種新民歌。如:《北京的金山上》,此歌是由西藏傳統民歌貢布箭歌《跡象之日》改編而來。該曲經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老師演唱后紅遍大江南北,也讓世界的人深深的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熱情與豪放。

      拉薩第一小學作為一個教育基地,師資力量的強大以及學生資源的不斷擴充,使之成為了一個良好的文化傳播與傳承之地。

      (二)傳播與傳承的方式

      在考察過程中我們團隊通過的不斷努力和思索,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以幫助西藏傳統音樂的傳播與傳承。

      首先,我們應該改變授課模式,我們不應該單一的用教材進行教學,我們應該利用多媒體、現代電子技術,將西藏傳統音樂以一種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對西藏 民族音樂產生興趣。西藏的音樂本來就和歌舞是分不開的,我們為什么不可以把一堂看似死氣沉沉的音樂課變成一次載歌載舞的音樂活動呢?

      其次,我們應該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改變音樂教師的教學結構。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人文關懷,青少年作為時代的的命脈,他們是社會的期待,是一個時代的驕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西藏傳統民歌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對青年一代進行人文關懷,讓青年一代體會到時代的氣息。如果一個老師專業素養不夠,那么對于那些歌曲中所要表達的東西,學生是遠遠體會不到。因此,學校應該招入具有專業音樂素養的教師,而不應該濫竽充數。

      然后,青年一代對于社會的認識和成年一代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鼓勵青年一代勇于創新,勇于將西藏傳統民歌與當代西藏流行音樂作比較,作創新。將西藏傳統音樂與時代脈搏相連接,讓西藏傳統民歌更具活力,更具有生而不息的動力。

      最后,環境是影響一個人認知最直接的因素,文化的潛移默化和根深蒂固都是不可更改的。如果我們可以在學校舉辦西藏傳統民歌的交流會、或者西藏傳統民歌興趣班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得西藏傳統音樂出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了解西藏傳統音樂,這樣的話,那么我們西藏傳統音樂將會不斷地得到發展和傳播。

      四、結語

      西藏傳統民歌作為西藏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們不僅僅要會,還要懂得將其教授給別人,我們作為一名音樂教育的學生,今后必然成為一名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師。但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將本民族文化傳播開去,傳承下來。

      我們以拉薩第一小學為例,將西藏傳統民歌的現狀進行分析,從中我們得出許多結論,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將西藏傳統音樂傳承下去,讓更多青少年能夠感受到時代血液的沸騰,讓更多青年學生將傳承和傳播西藏傳統民歌作為自己的使命,并不斷為此而努力。endprint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東西 民歌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wc女厕所散尿hd|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免费影视|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www.97色|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免费|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激情图片小说区|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刺激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天天干天天拍天天射| 99爱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 阿娇被躁120分钟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在线|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爽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