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特有民族民間舞蹈原生元素教學組合 黃小明
周璐
摘要:新形勢下,我國舞蹈事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人們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各大高校也提高了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工作的重視,促進了學生舞蹈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民族民間舞蹈學習時,仍然缺乏一定的舞蹈表現力,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在今后的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校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 舞蹈表現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2-0132-02
各大高校作為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的重要基地,教師以及領導人員一定要加大對民族民間舞蹈的重視程度。根據當前各大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質量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都缺乏舞蹈表現力,制約了學生舞蹈水平的全面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提高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望相關人員可以借鑒和采納,從而進一步推動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進程。
一、舞蹈表現力的含義分析
所謂的舞蹈表現力,主要是指舞蹈者利用自己的肢體,對舞蹈作品進行表現,比如:舞蹈作品的情感以及舞蹈的風格等。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相同的舞蹈,不同的表演者跳出的舞蹈也是不同的,因為每一個表演者都有自己對舞蹈的理解,其情感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是舞蹈的表現力。通常情況下,表演者跳的舞蹈比較好并且非常有感覺,這就是表現力非常強的體現;相反,如果一個表演者字跳舞的時候,沒有將舞蹈的情感完全表達出來,不能感染到觀眾,那么這個表演者的舞蹈表現力就比較弱。對于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而言,其具有悠久的歷史,種類繁多,并且每一只舞蹈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人們可以通過舞蹈的表演尋找出各個民族之間的不同文化。比如:朝鮮族舞蹈,朝鮮族人民通常居住在東北地區的吉林、黑龍江以及遼寧等地,他們自古從事農耕勞動,熱愛大自然,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有“扇子舞”以及“長鼓舞”等,向人們展示了朝鮮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因此,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如果表演者沒有將舞蹈的風格表現出來,那么就會失去表演的價值和意義。在各大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可以將教師教授的舞蹈動作熟練的表演出來,但是卻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情況就是缺乏舞蹈表現力,學生缺乏這種表現力,只是單純的進行舞蹈表演,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在今后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進一步促進民族民間舞蹈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現狀分析
自進入21世紀以來,各行各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各大高校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加大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力度。各大高校在進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對舞蹈教學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引進了先進的教學模式,并且對傳統的舞蹈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和創新,大大提高了對學生舞蹈意識的創新培養,讓學生更好體會到了民族民間舞蹈的意義,更深刻地體會到民族舞蹈藝術的魅力和價值。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使得越來越多的舞蹈教師投入到教學體制改革當中,加大對民族民間舞蹈意識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舞蹈的表現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在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致使很多教師仍然無法將改革的意識落實到實際的教學當中。根據當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現代舞蹈,比如:街舞等,而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不大;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民族民間舞蹈,但是卻沒有對民族舞蹈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提高舞蹈的表現力,還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以及自身水平的提高,制約了學生的良好發展和進步。
三、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提高的有效對策
(一)加大對舞蹈作品深入體驗的力度
對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的教學,還要讓學生體驗民族民間文化,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的鍛煉,學生的整體舞蹈水平才會得到提高。民族民間舞蹈的每一個動作,都與民族地區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深入了解民族地區文化,體驗舞蹈作品,感悟到民族民間舞蹈的內涵,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例如:教師在進行朝鮮舞蹈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朝鮮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確保學生可以完全了解每一個舞蹈動作表達的含義,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并推動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進程。
(二)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
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是教學的重要場地,因此,良好的課堂環境以及先進教學模式對學生提高民族民間舞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舞蹈水平,不斷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引進多媒體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舞蹈教學情境,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全面提高學生民族民間舞蹈的表現力。例如:教師在進行新疆舞蹈教學時,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重復播放學生難以掌握的舞蹈動作,然后再播放一些新疆的風景以及民族風情。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制作視頻的方式,將視頻與民間音樂合理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的聽覺等更加清晰明了,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到新疆文化的精髓,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三)熟練掌握舞蹈的動作和形態
根據近年來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狀況來看,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一定要對舞蹈的新教材以及新課本進行熟練的掌握,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舞蹈的專業技能等,確保學生的規范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此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全面讓學生熟練的掌握舞蹈動作以及形態。比如:教師在進行傣族著名舞蹈《孔雀舞》教學時,學生一定熟練的掌握舞蹈的特點,無論是手上動作的柔韌度,還是腳部的力度,都要合理的分析和研究,確保每一個動作都符合標準,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四)對民族民間舞蹈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
根據近年來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狀況來看,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教學模式的應用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舞蹈的新教材以及新課本進行熟練的掌握,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對于一些舞蹈的專業技能等,要確保學生的規范性,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舞蹈水平。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民族民間舞蹈視頻,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民間舞蹈知識和動作,讓學生可以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啟發,以便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
(五)加強教師的引導和示范
教師是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授者和引導者,教師的自身修養會直接影響到民間舞蹈的發展和傳承,全面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能夠促進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因此,在進行舞蹈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收集一些民間舞蹈的內容和資料,了解舞蹈文化的精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舞蹈教學活動中,必要時,教師還要進行示范,確保學生可以理解每一個動作的含義,從而提高舞蹈表現力。同時,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主動的練習民間舞蹈的動作,加深學生的影響,讓學生可以掌握到扎實的基本功,確保學生的舞蹈功底可以全面的提高,從而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語
各大高校在進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確保學生的舞蹈水平可以全面提高和進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舞蹈水平,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舞蹈練習時可以將情感以及動作等完全融入到舞蹈當中,保證學生可以熟練的掌握到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精髓,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崟.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大舞臺,2015,(11):204-205.
[2]馮墨凝.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音樂時空,2016,(05):169-170.
[3]石立林.關于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分析[J].戲劇之家,2016,(14):202.
[4]蘆金鋼.高校羌族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重點及其對策分析[J].四川戲劇,2015,(08):100-102.
[5]王小林.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法探析——以蒙古族舞課堂教學為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9).
[6]李長昊.淺談如何把民族文化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J].中國培訓,2015,(12X):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