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凱姍一位研究瑤族女書的美國學者夢
王蓉芳+黃璐佳
【摘 要】文章通過對瑤族女書歌音樂特征的分析,同時較為全面地描述出瑤族女書歌的音樂結構,表現平地瑤民歌在當地所特有的地域特征,從而提高對瑤族女書歌的認識。
【關鍵詞】女書歌;瑤族民歌
中圖分類號:K89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1-0051-02
瑤族女書歌是當地瑤族婦女所獨有的,是當地婦女創作出來的。她們借助歌曲來抒發她們對自己身世的悲苦,通過女書歌互通心跡、訴說衷腸,訴說自己悲慘的、被壓迫的生活。女書歌作為一個苦情音樂存在,歌曲往往都是悲傷的。用譚盾的話來說,她們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她們心里的苦悶和身世背景,只有在唱歌時,才能表現出來。
一、以羽調式為主的調式特征
瑤族女書歌采用羽調式這樣一個風格凄切、哀怨、蒼涼的調式,在五行中,羽調式屬于水,而瑤族女書歌則是由每個女人用自己的淚水作出來的曲子。雖然每位女書傳人所唱的瑤族女書歌有些細小的差異,比如:起始音有角也有徵,但是整個曲調的樂音變化都在6123四聲之內,且均以羽音終止。例如下列譜例:
《三朝書》為對出嫁女美滿婚姻祝福的歌曲,全曲依舊遵循著瑤族女書歌的基本旋律音1356。不同的是,它以角音開頭。歌曲一開篇就是一個36的純四度跳進,之后再是61小三度的小跳。第二小節基本上為級進,而第三小節最后兩拍又是一個四度跳進,之后再是一個三度跳進。瑤族女書歌極少運用到四度以上的跳進,而在這首作品中卻大量用到,使這類的羽調式別有一番意境,全曲風格較為沉穩。譜例2《訓女詞》為母親對出嫁女的告誡,選段為母親對女兒出嫁前的生活描述。整首曲子所使用的音符為1356,雖然是羽調式,但里面出現了1和3的長時值音符,還出現了八十六和三連音,還常出現31小六度和36純四度的跳進,曲風從選段的活潑輕快展開全曲。
二、以八分音符為主的節奏、節拍特征
瑤族女書歌以二、四拍子為主,以八分音符為主干,輔以四分音符和少數十六分音符做點綴,二分音符一般出現在結尾。曲調中多見八分音符連接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音符時值被拉長,使得曲調在唱時感覺到節奏的恍惚,造成一種拖腔。使原本單調的音符因為在節奏上的改變,使得整個曲子都不會單調。利用八十六、二八和附點的旋律特性,對單個的歌詞進行豐富。因為基本上都為一拍一字,所以旋律節奏的緊密并不影響整首歌曲的風格,反而更加有韻味。
三、瑤族女書歌以窄三聲為基調的旋律特征
“女書”的使用者都是女性,所以,在其創造時,旋律顯得不僅單純,而且將女性多愁善感又柔弱的一面顯現得恰到好處,讓人一聽就覺得或是悲從心來,或是感同身受。
不管是四聲旋律還是五聲旋律,除356以外的旋律音都只出現在弱拍弱位和小音值上,而她們的旋律進行都是極其平穩的,極少出現四度以上的跳進,特別是在mi、sol、la中。
瑤族女書歌以三聲腔為基礎,進行模進、級進和跳進,以不超過四度為準則,使得全曲旋律進行平穩,起伏不大。在這樣的限制條件下,所創造出來的音調是相當猶豫和柔和的,再加上是由女性來傳唱這些曲子,給聽者一種凄涼或是沉重的感覺,在作品上更能引起一種聽者與當地女性內心的共鳴。
四、以一段曲式為主的曲式特征
瑤族女書歌的曲式結構為方正的一段曲式結構,屬于一段曲式中的四句式結構。四句四句的重復讀唱,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每一句四小節,這與唱詞相關聯。結構大都以上下句的形式,根據唱詞的長短重復吟詠。這一特征既是吟詠這種歌唱藝術的特點,也是瑤族女書歌與其他瑤族民歌的不同之處。
以譜例3《青山鳥仔》為例:
不難發現在這首曲子中的第一小節到第四小節和第五小節到第八小節一模一樣。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的節奏一樣,音符有所改變,而第三小節是以另一種節奏出現,第四小節又基本回歸到原節奏風格。在旋律上看,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只有后兩拍的音符不一樣,第三小節和前兩小節旋律不同,第四小節的旋律走向又和第二小節十分相同,為a+a+b+a”的結構,四句起承轉合。在以重復為結構原則的結構類型基礎上運用擴展或對比的手法,使得結構擴大或分裂,樂句得以展開。在對比各樂句關系的同時,也是一種對比和展開的關系,在展開的基礎上又進行收縮。
總之,瑤族女書歌作為“女書”音樂方面的文化,從瑤族女書歌體現出“女書”的魅力所在,是一種珍惜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它的社會意義不容小覷。瑤族女書歌這種不加任何雕飾、具有濃抑民族氣息和深厚歷史底蘊的原生態歌曲日益減少,文章對瑤族女書歌進行研究和分析,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韋蕊.瑤族傳統民歌演唱特色研究與運用——以廣西金秀、賀州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0.
[2]宮哲兵.千家峒運動與瑤族發祥地[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
[3]張櫻.湖南江永“女書”音樂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6.
[4]中國音樂家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分會編.廣西民間歌曲集[M].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19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