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腦殼疼”成了一種全國普遍的對音樂的形容,它往往是貶義的。不過這個詞總是被用得太過于隨意,什么音樂都有人說聽著“腦殼疼”,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腦殼疼”是什么音樂風格呢。

但是這種說法到底從而何來呢?溯本求源的話,嫌棄某些音樂聽了“腦殼疼”,最早來自一些舞曲Haters。也就是討厭舞曲的家伙。他們對聽起來比較“嗨”的音樂不能接受,這些比較重型的聲音和Drum Beat讓他們覺得頭疼。

最適合他們的,當然是一些很輕的電子音樂或者C-Pop。如果你已經開始接觸電子音樂,但是對于某些比較硬的音樂難以接受,或許可以用相似的但是比較軟的音樂風格作為敲門磚。這里就給樂迷們舉些例子。

Hardcore是特別適合的例子,它滿足“嗨”,也滿足重型,而且是不折不扣的電子音樂,精確到每個音色。但是,即使是聽了十幾年電子音樂的樂迷,也不一定就能接受Hardcore。那么如果你無法直接接受一種音樂風格,就需要用間接的方式。

所以,多聽歌不一定能讓你接受Hardcore,你對音樂元素的接受能力和審美才是決定你是否喜歡Hardcore的重要原因。若你希望自己靠培養的方式接受Hardcore,那么應該怎么漸入佳境呢?強迫自己聽大量的曲目是無濟于事的。

Hardstyle是Hardcore的子風格,它們不難區分,配器上有明顯區別,在鼓這方面可以說是特別明顯。先嘗試接受Hardstyle,那么你將更容易接受Hardcore。如果你已經接受了Hardstyle,再結合一些Hardcore去聽,應該會容易得多。

但如果你連Hardstyle也接受不了,或許你對太兇的音樂真的有純天然的抵抗心理。但千萬不要覺得奇怪,國內很多樂迷接受不了Hardstyle/Hardcore,可其實在國外也是一樣的。還是那句話,只要你學會合理上網便沒有那么多差距。

若無法接受Hardstyle,可以先選擇一些與EDM/Pop Music更接近的類型入手。一些Feat歌手,旋律或者和弦走向更加流行化的,帶有偏Electronic Pop的Verse部分的,總之用不著一下子就選擇Rawstyle之類的子類型,一步步明白它的魅力所在。

再換一個例子。Dubstep當中也有數十種子風格,因為我們對Dubstep的研究已有8年左右甚至更久,眼睜睜看著Dubstep在國內幾乎無受眾,到Brostep慢慢火起來,再到各類Dubstep子風格都有不同的愛好者。

如果讓一位樂迷直接從傳統Dubstep去入門,那么他可能永遠都會覺得這種音樂太Underground,喜歡不來。但Skrillex等藝人所引發的Brostep行情改變了這一切。有了Brostep的熱度,才有Riddim Dubstep等各種音樂風格如今的新趨勢取代。

要知道,每種音樂風格令人可接受的程度不一,先去聽一些比較軟的電子音樂,或者從一些有人聲的、偏EDM的東西聽起,再挑戰更純、更硬的其它風格,你可能不會再有那么強烈的抵觸心理。所有你接受不了的東西,都會隨著接觸的類型豐富而慢慢接受。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