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特效化妝"特輯 呈現戰爭殘酷-易烊千璽泡腳之后又上...
李愛光
湯姆·維薩尼
在說《紅海行動》之前要先談一下湯姆·維薩尼,因為說到特效化妝是無法繞過他的。湯姆·維薩尼是喪尸片鼻祖喬治·羅梅羅的御用特效化妝師。喬治·羅梅羅導演的《活死人之夜》是影史第一部活死人喪尸片,為后世喪尸片打下基礎——死去的人變成專吃生肉的喪失,晝伏夜出,行動緩慢,傾巢出動,被咬到的人也會變成喪尸,只能用子彈或鈍器刺穿頭部才能消滅它們。
湯姆·薩維尼是注明的模型特效師、特效化妝師,他最早被羅梅羅發掘并成為羅梅羅喪尸片時代的御用特效化妝師,還在1990年翻拍了《活死人之夜》,同時也是《殺出個黎明》、《刑房》、《彎刀》等電影的特效化妝師。
薩維尼曾在軍隊服役,在越南做過戰地攝影師,他的經理捕捉到了戰爭的恐怖,這對他之后的工作產生了特殊的影響,讓薩維尼能夠創造出一些真實的特技效果。大多數人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在B級片里混臉熟的小配角,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天大的冒犯。在恐怖電影界,他是人人尊敬的大咖人物,在恐怖特效化妝的圈子,薩維尼更是當仁不讓的靈魂中心。
盡管薩維尼一直在用鏡頭克制著對戰爭的反感和恐懼,但是所有肝腦涂地的記憶仍然在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殘酷的戰場影響著他的創作,最終形成了暴力血腥到極致的風格。“我他媽恨死了那些偽善的戰爭電影。真正的尸體不會有什么祥和,我見過眼睛半睜半閉或者壓根不瞑目的,就算有笑容掛在他們臉上,那是因為人死了之后下巴很松。”
有才的人就算做配角也會鋒芒畢露,薩維尼就是最好的例子,攝像頭里的瘋狂和化妝臺前的冷靜讓他充滿了魅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有著油糟糟卷發和胡須的男人還會繼續持槍進入更多人的噩夢。今年的薩維尼已經七十歲了,也許歲月會沒收他的更多計劃,但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薩維尼的傳奇和功績永遠會在好萊塢的世界里輪回繼續。
馬修·史密斯
《紅海行動》的特效化妝師是馬修·史密斯,稱得上是業界頂級化妝師了。《紅海行動》中的慘烈畫面觸目驚心,恐怖分子逼迫平民駕駛炸彈汽車沖擊政府軍關卡,父子承受永別之痛;
記者夏楠的助手被恐怖分子用刀子割喉處決,血漿瞬間涌出;藏著臟彈秘密的老頭,已經縫合的傷口被恐怖分子用小剪刀重新豁開,讓人不忍直視;在追車的過程中,機槍手石頭面頰被子彈擊中,整個半邊臉都撕開了,最后頸部中彈,鬼魅般的畫面讓人心悸;醫療兵陸琛撿起手雷想扔出去,沒想到在手中爆炸,胳膊被炸爛,還要自己給自己包扎;被迫擊炮擊中的大巴,里面殘肢橫飛,宛如人間煉獄。這些效果都依賴特效化妝,“石頭”張天德打爛半邊臉的樣子,演員王雨甜說“當時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意識都模糊了。”從視頻中能夠看到,化妝師先在演員臉上貼上一層薄膜,然后用類似面粉和石膏的混合物做出傷痕的效果,畫好了之后再貼上外露的牙齒,讓王雨甜都不確定這到底是特效化妝,還是真的受傷了。
戰場上各種殘肢斷臂,基本都是用硅膠加血漿組成,而夏楠助手被處決那場戲,原來是做了一個假人頭,電影中完全看不出來,太逼真了。
這些真實到發指的血腥鏡頭,讓《紅海行動》在香港上映時直接被劃定為三級片,規定只有成年人才準予觀看。
對于馬修·史密斯來說,這并不是第一次操刀戰爭片,此前就和斯皮爾伯格合作過《兄弟連》,其中就有很多戰爭帶來的傷痛,血漿、斷肢比比皆是。
他更拿手的作品,是《僵尸世界大戰》,里面僵尸潮用上高墻的鏡頭現在回想起來還會打個冷顫。
電影中喪失的鏡頭,隨便截個屏,會發現特效化妝都做的很逼真、很細致。
說起來,中國電影和好萊塢在電影工業上的差距,除了一直以來所說的電腦特效,其實特效化妝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這是一個需要匠心的手藝活。
新西蘭最大的特效公司維塔工作室,其實最早就是靠特效化妝起步的。電腦特效能徹底取代特效化妝嗎?我覺得不能,畢竟特效化妝能無限接近真實,而電腦特效終歸還是有數碼味兒,離真實還有一段距離。
特別是對于《紅海行動》這樣的戰爭題材,“真實感”是導演追求的終極效果,試想一下,如果電影沒有這么高超的特效化妝,沒有馬修·史密斯的支持,沒有了被轟掉半邊臉的張天德、大把車內的那些鏡頭,你會覺得電影有現在看到的如此震撼嗎?
那樣的話,也就不會有這么好的口碑、這么高的票房了。所以說,沒有這些震撼場面的支持,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紅海行動》會是票房很慘淡的一部,不但沒機會逆襲,恐怕最多也就賣到現在票房的一半吧!
瑞奇·貝克
幾年前,傳奇特效化妝師瑞奇·貝克的工作室歇業了,他不但關閉了自己的工作室,還拍賣了400多件廣為人知的著名道具。貝克的職業生涯,與二十世紀誕生的一系列最為經典的特效畫面交織在一起,相關作品包括《驅魔人》、《星球大戰》、邁克爾·杰克遜的《顫栗》音樂錄影帶,以及《黑衣人》等等。35年來,在那個CGI特效尚未主宰影壇的年代里,他創作的經典戲服、妝容和道具代表了電影特效的最高水平。那次的拍賣對于影壇來說也是百味雜陳,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 即使談不上是現場特效的滅亡,至少瑞奇·貝克的作品主宰銀幕的時代也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
瑞奇·貝克的工作室面積6000平方英尺,很適合為《圣誕怪杰》或者《人猿星球》制作特效,但卻不適合用來給演員做個假鼻子。他介紹說,有一次他雇了個人為某影片做些特效牙齒,一整個夏天都待在這6000平方英尺的工作室內獨自工作。結果我得到的報酬還不夠付空調費呢。生意就這樣在一點點改變,我們再也接不到大活兒了。年輕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到一些業內人士,那時我常碰到一些滿腹牢騷、脾氣差勁的老行家,我就納悶:你為什么要這樣?你可是身處一個棒呆了的產業,在做一些了不起的工作啊。我可不想變成他們那樣。
實際上,當CGI特效盛行起來之后,特效化妝師就已經被很多電影人視作老古董了,瑞奇·貝克一直希望CGI與特效化妝之間可以有更緊密的合作。瑞奇·貝克說,“我從80年代末期就開始在電腦上做設計了 ——大概是89年開始的吧,因為我也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所預感。我一直有在制作電腦模型,也用它設計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我喜歡制作虛擬模型、數碼畫面,也不介意使用些電腦合成元素。但我不認為電腦特效是劑萬能藥。完全靠電腦制作出來的東西,總歸會讓人覺得哪里不對勁。”
讓一個優秀的演員坐在椅子上給他化妝,他就能目睹鏡子里自己的容顏逐漸發生改變。這樣一來,他在現場表演時就會對自己的外形及布景有個清楚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演員發揮出的演技水準,絕非動作捕捉模式下的表演所能企及的。
連凱
出演了20多部電影、十幾部連續劇的連凱,算不上一線明星,但絕對可以在觀眾中混個臉熟,《赤裸特工》《新警察故事》《槍王之王》當中都能看到連凱的身影。但事實上,演員這項事業是他誤打誤撞被臺灣地區著名導演朱延平發掘出來的,在此之前,他是好萊塢排得上號的特效化妝師。
連凱天生對美術感興趣,在加州大學完成了美術學業后,他被《吸血僵尸驚情四百年》中高超的特效化妝所吸引,選擇進入電影行業。“家里希望我能做一份實際的工作,再加上我從小就喜歡看電影,所以就想把美術跟電影結合起來,做了特效化妝師。”
在好萊塢打拼多年的連凱說:“其實好萊塢很早就有特效化妝了,有些黑白片里就有,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鐘樓怪人。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特效化妝,則是上個世紀80年代左右后開始繁榮。《星球大戰》等系列電影帶火了一系列高科技特效化妝的風潮。”他說,這一時期好萊塢誕生了不少專業的特效化妝學校,畢業的學生也不少,如今在好萊塢都是特效化妝的中流砥柱。而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則沒有專門的部門來做特效化妝這一塊,很多時候都是交給化妝師來做。一些小的如刀傷等特效,化妝師是可以處理的,但更多的特效化妝,比如假肢、仿真動物、機械人這一類的特效,需要專門的部門來處理。“特效化妝事實上不應屬于化妝部門,而應該屬于特效部門。特效化妝其實就是CG的另外一種模式,是可以摸得到的CG。”
連凱說自己做出的假人可以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你做解剖都可以,里面都是全的。”連凱說,在美國拍電影,別說傷害演員,就連動物也不許傷害。他舉例說,兩個人騎馬撞在一起,不能用真馬,得做兩個馬的模型。再比如鏡頭里殺一只雞,你不能去真的殺雞,還是得做模型。他感慨地說:“如果是在香港拍,不可能花錢去做一只假的雞,一只活雞才多少錢?電影沒有那個預算。”
幾年前,連凱為陳子聰接下了彭浩翔的電影《維多利亞一號》,擔任特效化妝師。因為這部戲的女主角和投資人正是陳子聰的太太何超儀。在《維多利亞一號》里面,前后死了11個人,每一個人的死法都不相同,可謂近年來港產電影特效化妝的集大成之作。據說這部戲還拍攝了電影紀錄片,其中關于特效化妝的花絮記錄,可以當做特效化妝的教學片。連凱也向成都商報記者解密了不少特技的制作過程,至于材料、價格,他不愿意透露更多,屬于專業機密。
比如一個保安遇害的場景,短短幾個鏡頭卻需要更換三次皮膚:第一是正常情況下的脖子;第二是有勒痕的脖子;第三是噴血的脖子。每個妝要上兩小時,一個鏡頭的準備工作需要花6小時。
還有一幕是眼珠掉在地上。連凱說,其實眼珠是不可能這樣咕嚕嚕滾在地上的,因為眼珠和肌肉還有神經是連在一起的。但為了戲劇效果,還是用硅膠和特殊材料的混合物做了一個夸張的假眼珠。拍一個男人頭部被重擊而死,就需要專門做一個假頭。而更精妙的假肢,里面還裝有機械裝置,以便腳趾可以活動。
電影中有一幕孕婦羊水破了的場景,在香港上映時被剪掉,那個羊水也是經過很多次實驗后,用水和血混合調配出來的,顏色和質感都經過反復研究和試驗。
假怪獸、科幻生物……全靠電腦特效可不行
在那之后,連凱與合伙人創辦的工作室“希娜魔夫”在北京798附近“環鐵藝術區”開張,公司的技術總監個個經驗豐富,曾參與制作了諸多的好萊塢特效大片。
連凱介紹說,現代的特效化妝范圍極廣,包括老年妝,怪獸妝,假傷疤,各類槍傷,刀傷,燒傷,各類科幻生物,機器人,遙控人偶,高仿真假人與尸體,可運動的假動物和假怪獸。
干特效化妝這一行,最重要的是什么?連凱說,是要不斷創新。“進入任何劇組,做任何特效,沒有一個是現成的,都需要新的設計。每一個鏡頭用到的特效都要按照導演的要求來完成效果,比如同樣都是噴血,要看人物的姿勢,受傷的情況,鏡頭的位置,才能判斷管子怎么藏,用什么材料,往什么地方噴,噴的壓力需要多大。”
連凱說,在好萊塢,有特效導演這個專門的職位,他應該既懂電腦,又熟悉特效化妝。“中國內地的情況比較特殊,以前好萊塢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特效化妝發展的黃金期,內地的電影并沒有過多接觸到這一塊,后來內地越來越多的電影需要遇到特技,但好萊塢已經開始用電腦了,所以內地也就跟著用電腦,基本上錯過了實體特效的那個過程。”
但連凱認為,電腦始終不能完全代替實體特效。正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實體特效與電腦特效的結合,才能達到一種視覺效果上的極致,沒有實體特效技術做基礎,完全靠電腦特效實現,是不現實的。
國內實體影視特效技術,與好萊塢相差幾十年
中國第一個塑型工作室產生于長春電影制片廠,特效化妝界泰斗王希鐘(代表作《西游記》)后來在北京電影制片廠也建起了塑型工作室。但現在幾乎所有塑型工作室全部倒閉。王希鐘、劉秉魁等老一輩化妝泰斗均年事已高,中國特效化妝后繼乏人。鑒于此,劉秉魁今年8月收下了關門弟子,35歲的王乃鵬。
王乃鵬介紹說,目前全國能夠從事特效化妝的不超過二十人。而在好萊塢,做特效化妝的大約有400人。“現在國外的影視特效團隊已經紛紛進入中國了,馮小剛在用韓國團隊,張藝謀在用美國團隊,張紀中也在引入好萊塢團隊,甚至泰國的特效發展也異軍突起,中國的實體特效技術卻后繼無人。”
與連凱團隊一樣,王乃鵬也意識到這個行業的后繼乏人,年輕人需要更多機會。“國內實體影視特效技術與好萊塢相差幾十年,包括技法、材料、工藝等。我們國家很多人想了解這套流程,但國外并不輸入,尤其是材料部分,一直是保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