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素質教育的現狀與發展策略.doc文檔全文免費閱讀 在線看
成燕 郝若企
摘要:自素質教育被提出以來,大學生素質教育始終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高度重視。本文以音樂專業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分析音樂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現狀,并從多方面提出個人的建議與對策,以期大學生素質教育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 發展? 創新? 能力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6-0098-02
20世紀80年代,素質教育在我國就已被提出,此后,關于素質教育的一系列相關文件相繼推出。直至199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施行,大學生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高度重視。199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強以人文素質教育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2001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國家“十五計劃”明確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必須著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這些政策都為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十幾年來,全國各地高校紛紛展開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素質教育”一詞被人們掛在嘴邊,寫在紙上,記在心里,隨處可見。素質教育經歷了從被提出、被運用、被探索等一系列發展過程,期間也被賦予了豐富的內容、形式與意義,無形之中,素質教育滲透在人們的舉手投足間,貫穿于每一堂課,呈現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但是,縱觀素質教育的發展歷程,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可謂喜憂參半,其中,不乏對素質教育存在片面性的理解,在實踐中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素質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應以促進大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為實質,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任務,教育內容應涉及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培養、個性形成、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方面面。
為落實筆者所在學院的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現狀,筆者對部分音樂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對其學習、生活及心理等多方面情況進行了解。經調查,多數學生存在以下問題:1.專業理論知識不扎實,與實踐相脫節,不能學以致用(如鋼琴即興伴奏與和聲學等理論知識,多數學生處于淺嘗輒止、一知半解的狀態);2.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率低,缺乏自信心及舞臺基本表演素養,專業技能有待提高;3.對于課外文化知識學習時間短、數量少,去圖書館的次數相對較少;4.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練習專業所占用的時間較少,專業基本功不扎實;5.個別理論課程的設置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對實踐沒有太大的意義;6.就業現狀令人堪憂,畢業生就業呈現“轉行”趨勢。以上不良現狀,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有悖于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與意義。
為改變素質教育不良現狀,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全面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音樂學院也在積極探索中,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行動上。
學院在課程體系設置、基礎設施建設及畢業生實習方案等多方面都做出了整改措施。具體如下:1.為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學院課程設置也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更新,具體體現在課程類型、課程結構、課程形式的變動上。本科音樂專業學生除了專業,需選修另一門專業,學工組將選修課學生分成組,并分別由專業老師進行教授。研究生課程除了增加了幾門專業課程外,還增加了《中外文學名著專題研究》等文化類課程。由此可見,課程類型與內容愈加豐富,大學生所接受的知識面越來越廣,有利于大學生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失為踐行素質教育內涵的一種有益途徑與方式。2.學校對準畢業生實習方案也作出了調整,由大四階段實習調至大三階段實習,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先前畢業生實習方案所帶來的弊端,學生在結束實習后還有大四一學年的學習時間,學生在實習階段所總結的經驗與教訓,以及對未來的種種規劃,在往后一年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3.完善基礎服務設施,為學生提供打印歌譜等資料的設備;進一步完善學院琴房使用制度,保證學生能夠充分享用公共資源等,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素質教育發展中,教師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1.優秀教師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將素質教育帶入幼兒園,倡導音樂系學生精心準備一堂音樂課,并定期展示給幼兒們。課堂內容不僅包含基礎音樂知識,還包括一些課外知識。對于大學生來說,這一實踐活動是非常好的鍛煉自身的機會,是對學生專業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學生對自身的專業學習計劃與目標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這樣不斷的學習與運用的循環過程中,學生的專業水平以及社會實踐能力都有所提高。2.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的力量不容忽視。為此,大學生在教師的呼吁下,組團去慰問養老院,為老人們獻唱、送愛心禮物等。大學生送去的不僅是祝福與問候,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與青春活力,將溫暖帶到養老院。
此外,音樂專業學生自發組建了樂隊、院方舉辦周末音樂會等,對本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促進素質教育更好的發展,全面發揮素質教育的價值與意義,為培養新一代優秀大學生,需要借助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的力量。
學校應做到:1.完善學生學業考評機制,加強對學生專業學習的管理與監督;2.完善教師管理與考核機制,加大對教師職業紀律作風的監督力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3.加強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全面深入推進素質教育;4.積極開發校本課程,豐富學校課程內容與形式,形成獨特的教育發展模式。
教師應做到:1.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探索,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此外要注重自身綜合文化素質的培養,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2.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掌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教學規律,以身作則,因材施教,耐心教導,注重學生專業水平與其他能力的同步提升;3.鼓勵學生多參加課余活動,引導學生以健康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及時了解學生專業學習情況,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與疑惑等。
學生要做到:1.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與文化知識,提升自身專業水平與文化素養,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2.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在實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虛心學習,學以致用;3.積極主動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增強自身實踐能力與社交能力,培養創新精神;4.積極接受優秀、先進的文化與思想,與時俱進,傳遞正能量,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素質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智育、美育、德育、身心健康教育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沒有一種教育只涉及其中的一個方面,無論是思想品德素質、審美素質,亦或是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科技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素質的競爭。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主力軍,他們的素質狀況緊系祖國的未來,因此,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是當下各大高校不容推卸的使命與任務。再者,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全體性的價值傾向教育模式,要求每個家庭、每所學校以及全社會都參與進來,共同促進素質教育的繁榮與發展,提升全民族素質,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是所有社會成員的責任與義務。
參考文獻:
[1]高桂云,孫義蘭.注重人文關懷——“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點[J].社科縱橫,2008,(12).
[2]郭楊陽.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08).
[3]湯佳樂.素質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01).
[4]劉道玉.論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與實施途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5,54(03).
[5]李超.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及能力提升路徑探究[J].價值工程,2017,(33).
[6]王丹,鄭子杉.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究[J].現代交際,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