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舉辦
金揚眉
【摘 要】兒童戲劇是一種以舞臺為中心的表演藝術,它能促進孩子的社會性情感、社會性認知的發展,提高社會適應力,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在兒童的社會性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本文探討兒童戲劇與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在關聯,指出二者之間是一種以情感為紐帶的構形關系。
【關鍵詞】兒童戲劇;兒童;社會性發展;關聯
中圖分類號:J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3-0012-02
兒童戲劇是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適合兒童審美需要的戲劇,是一種以舞臺表演為中心,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建筑等多種藝術樣式的綜合藝術形式。由于兒童戲劇的特殊表現方式和藝術特點,能促進孩子的社會性情感、社會性認知的發展,為孩子搭建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平臺,增強社會交往能力,提高社會適應力,在兒童的社會性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兒童社會性發展也稱為兒童社會化。所謂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中獲得社會的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和生活技能,以使自己適應社會生活并在其中發揮作用的過程。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理論作出諸多研究,從外部環境影響到兒童實際生活,比如幼兒園教育、父母親教育、親子關系、家庭環境等對兒童社會性發展影響等,研究課題涉及到影響社會性發展的各種因素。然而,關于兒童戲劇在提升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價值研究還遠遠不夠,本文從兒童戲劇與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在關聯行文,探討兒童戲劇在提升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重大價值。
首先,兒童戲劇建立了以劇場為依托,以兒童情感為紐帶的一種健康交往平臺。觀看兒童戲劇是一種群體性行為,兒童劇場為兒童社會性發展創建了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平臺,能夠促進同伴關系的發展,增強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孩子一走進劇場,都會表現得異常興奮。一是同伴多,這種場合給他們帶來一種新鮮感和表現欲。孩子都有扎堆現象,這種群體性交往更會激發他們社交的興趣,讓他們迅速融入集體之中,釋放更多的能量。二是兒童劇本身能夠給孩子帶來無邊的快樂,具有很強的娛樂功能。兒童的快樂是自我滿意或滿足的潛在力量的一種正向情感體驗。群體性互動會形成一種熱烈歡快的觀劇氣氛,這種氛圍對孩子融入群體,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十分重要。
孩子之間關系的建立還表現在對形象的認知和評價的一致上。比如觀看民間故事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當阿里巴巴的哥哥被幾個粗魯、彪悍的強盜困在山洞里的時候,孩子們都會感到驚慌和焦慮。當阿里巴巴用自己的智慧制服了強盜時,孩子們都會點頭稱快。孩子之間能在演出的間隙點頭會意,甚至通過語言或者肢體的接觸交流觀看體驗。因此,兒童劇以兒童情感為紐帶,創造和諧歡樂的觀劇環境,為孩子建立社會交往的良性生態空間,愉悅孩子身心,使他們產生共鳴,進行積極的人際互動,形成和諧的同伴關系。
其次,兒童劇的觀劇過程就是一種體驗過程,兒童在體驗的過程中感受真善美,建立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促進道德品質的發展。優秀的兒童劇所具備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一定高度的道德倫理觀念,無論是幻想的世界,還是寫實的環境,兒童劇在是非善惡的處理上涇渭分明。因此,兒童劇往往具有極大的思想教育價值,在給孩子創造一個美輪美奐的童話世界的同時,也向他們傳達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判斷是非,辨別善惡,豐富他們的道德認知。
兒童劇一般都是懲惡揚善的結局,更能激發一種正向、健康的道德品質,促使孩子良好人格品質的形成。比如,深受孩子們喜歡的經典童話劇《丑小鴨》,向孩子們傳達了一種“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生活信念;《白雪公主》的結局是惡毒的繼母得到了懲罰,善良的白雪公主嫁給王子,過上幸福生活;《馬蘭花》最后讓小蘭獲救,大蘭悔改自新,大灰狼則罪有應得,這些情節既讓孩子對勤勞善良的小蘭產生高度認同,又理解了“幸福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的生活真諦。應該說,整個觀劇過程就是一種體驗的過程,兒童內心對角色行為有一種本能的投射和對照,當這種行為一旦內化為孩子的情感,良好的道德行為自然產生。同時,兒童劇傳遞道德觀念的方式是塑造生動豐富的形象、曲折動人的情節,因而教育的力量是潛在又巨大的。因為對于孩子來說,訓誡是沒有用處的,而這些寓教于樂的兒童劇無不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第三,兒童劇可以延展兒童認知社會的廣度和深度,這種延展同樣是訴諸孩子情感得以實現。兒童劇是專門為兒童創作和演出的,它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影響人,以幽默生動的語言感染人,以高尚純粹的藝術品質教育人,對兒童具有巨大的榜樣力量和示范作用。由于孩子接觸社會的機會少,他們對社會的體會其實是通過各種場合下的觀察和體驗得到的。對缺少生活閱歷的孩子來說,往往判斷力不足,極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事實上,兒童劇的題材十分廣泛,幾乎所有的社會道德領域都可以涉及,兒童劇呈現的舞臺世界其實就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對觀察力敏銳、可塑性強的兒童來說,這正是他們認識社會、融入社會的極好時機。
比如《綠野仙蹤》就講述了小女孩桃樂絲和稻草人、鐵皮人、膽小的獅子一起戰勝魔王的故事,贊美了女孩的勇敢善良,以及扶弱濟貧的俠義精神,可以讓孩子學習無私、互助的精神,而桃樂絲和同伴間的團結合作又可以讓孩子明白互相取長補短,才能齊心合力克服困難。
如今,兒童劇的商演十分注重現場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上臺展示的小伙伴其實也起到了一種示范作用。他們高度的配合意識和大方的舉止,都可以成為小觀眾模仿的對象,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因此,兒童劇在訴諸小觀眾一種視聽刺激的同時,能讓兒童認識社會人生,凈化心靈,能夠順利完成從一個“自然人”到一個“社會人”的過渡。
第四,兒童劇的劇場規則和觀劇特征可以提高兒童的行為素養,幫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兒童對劇場規則的接受和良好觀劇習慣的培養,也是在一遍遍觀劇過程中反復練習,在感情上得到認同,最終確立下來的。在演出開始前,都有對兒童觀劇要求的講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劇習慣。比如,在演出中不隨意走動,不大聲喧嘩,不吃零食,不亂扔垃圾等。這些要求其實也是孩子走向社會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素養,通過觀看兒童劇的一次次強化,孩子們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和社會行為習慣得以建立。
兒童劇演出設定的觀眾對象通常為3-12歲的兒童,這種混齡場所往往能讓孩子見賢思齊,在環境中進行自我教育,形成自我約束力。一般觀看兒童劇,孩子往往需要由成人帶領,在共同的觀劇過程中還可以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孩子在觀劇中對有疑惑的地方會向家長提問,家長的解釋和互動能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滿足感,使親子關系更為和諧。和孩子一起觀劇,家長也能夠更好地融入孩子的情感世界,贏得孩子更多的信任。同時,兒童劇具體生動的舞臺表演形式往往能深深打動和影響家長,讓家長發現教育孩子的有效契機,真正從思想上、心理上和孩子達成默契。孩子的劇場規則和觀劇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增強自我控制力,培養規則意識,發展良好的社會行為和促進和諧的親子關系。
總之,兒童戲劇作為兒童成長發展的手段,幫助兒童適應社會生活,獲得獨立個性品質,在提升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多維度的價值和作用。兒童戲劇是兒童借以認識社會、學習社會知識、適應社會生活的最佳途徑,有助于強化其社會屬性,完善其社會參與能力,因此,二者之間是一種以情感為紐帶的構形關系。
參考文獻:
[1]周燕.我國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研究中存在的問題[J].學前教育研巧,1998(2).
[2]張金梅.美國兒童教育中的創造性戲劇教育[J].早期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