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新型綜藝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音樂
      戲劇之家
      2018年06月05日 08:1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研究.docx

      荊芳,陳麗,楊曉浤

      【摘 要】我國文化藝術呈現多方位發展趨勢,隨著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全國各地的大、中專院校紛紛開設相關藝術專業,培養了大量各類表演藝術人才,形成相對穩定的教學格局。與此同時,我們也通過調研發現,文化產業發展對綜藝表演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而目前對綜藝表演人才培養的探索與研究尚在起步階段。本文試圖從十年綜藝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和研究中,探索一條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的新型綜藝表演人才的培養之路。

      【關鍵詞】綜藝人才;五全培養;課程體系;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8-0144-02

      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演藝業發展更是走在全國前列。演藝品牌如宋城千古情、橫店影視城等,在國際范圍內都有廣泛影響。這是我們深入思考演藝人才培養的利好背景,也是高等教育實現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的職能體現。縱觀演藝人才的培養,在我國藝術教育歷史上,單科性藝術人才培養有著良好傳統,全國知名的藝術院校在戲劇、音樂、舞蹈等廣義的演藝人才培養積累了豐富經驗。作為狹義的演藝人才培養,一些高職院校主動接軌社會需求,綜合自身辦學歷史上門類藝術教育的優勢而實施的教育實踐。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表演藝術專業開設于2007年,定位于培養掌握戲劇影視、聲樂表演、舞蹈表演、綜藝主持等多種技能,具有創意思維、一專多能的綜合素養全方位發展的表演藝術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表演藝術專業以全人培養為旨、能力培養為核、綜藝表演為精髓,以“行為規范、思維解放、一專多能、持續發展”為培養思路,以全程貫穿的“月賽制”為串聯平臺,以畢業綜合演出為成果載體,通過知識與技能、習藝與習德融合,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融合,實踐環境與從業真實情境融合,最終實現“創造性地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達到新型綜藝表演人才的培養目標。

      作為省內最早設置表演藝術專業的學校,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表演藝術專業既實現綜藝表演專業設立與建設的零突破,也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標準最早構成既習藝又習德、“德藝雙馨”的教育教學理念。鞏固并始終保持本專業在省內的獨特性、專業性、創新性尤其是在文化志愿服務示范項目上,具有較好示范作用和社會影響。應對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對應社會的真實需求,構建教學標準體系,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為更有效培養新型綜藝表演人才,深化綜藝表演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高職創新發展,應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創造性地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理念。為服務新型綜藝表演藝術人才的培養,我們做了以下改革和建設:

      一、改革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以市場為導向,按照現有職業崗位需求,表演藝術專業課程體系中明確了表演基礎訓練、表導演創作與實踐、語言技巧訓練、聲樂表演、形體、綜藝主持等專業主干課程,形成以綜藝表演為核心,以藝術策劃、音樂欣賞、禮儀表演、滑稽表演、舞臺基礎知識等為外延支撐的課程體系。由原本單一教學變成有序的配套教學,每門課程及其教學的內容、方式、手段都能有機融入整個綜合性教學體系中。在以上幾大主干專業課程之外,還設置了戲劇概論、影視欣賞、化妝等教學內容,體現技能上求精、理論上求實、突出創造性教學總體思路。

      二、創新“五全培養”育人模式

      (一)樹立“全人教育”教學理念

      將“習藝與習德有序統一,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緊密融合”的“全人教育”理念貫穿教學過程,融入教學每個環節,將立德樹人作為課堂教學改革及創新的核心價值觀。不定期邀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開設講座,定期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性演出,定期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劇院,強調“臺上講戲格、臺下講人格”,將“作品”與“做人”緊密融合,提升學生對美和愛的認知和追求,培養有效學習能力、自信心、創造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清晰自我職業定位、規劃未來職業生涯,增進未來可持續發展力。

      (二)推行“全能教育”教學實施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繼續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深化一專多能、融會貫通的綜合培養,以藝術創作為魂、以專業教學為先、以學生成長為本,改革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強調一專多能的多元合一,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堅持拓寬教學領域,創新“1+N”的教學內容,以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開展基于一項技能的多領域、多技能、多元素的教學內容改革。實現課程跨界融合,以分列式形態結合各類藝術元素,將話劇、歌舞、主持、魔術、相聲等專業技能提供給學生學習,并呈現為編創、舞臺組織、多媒體等能力的分列式形態;技能和能力通過綜藝舞臺整體呈現,以綜藝語匯彰顯戲劇風格,體現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定位。

      (三)創新“全域教育”教學組織

      全面拓寬教學領域,以全程貫穿的“月賽制”作為串聯,建立階段式、遞進式、螺旋式的教學時間形態;通過“五分”法,即:分類(聲臺形表)、分段(時間)、分層(進度)、分組(節目)、分角色(輪崗與臺前幕后)將單一教室延伸至課外各個方面,改變教學空間形態;通過建立學生導演組,細化分工,實行輪崗鍛煉;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創作式教學;有序開設各類專家工作坊,強化個人藝術潛質開發。奠定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的堅實基礎,增強個人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拓建“全真教育”實踐平臺

      進一步完善多元融合的“全真”藝術實踐平臺,完善過程性、綜合性、立體性、真實性的考核評價機制,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于一體。通過月賽、畢業綜合演出等創造性的實踐教學,構建“舞臺即課堂”的校內全真實踐平臺,強調真實主題、真實觀眾、真實舞臺;通過烏鎮戲劇節、高雅藝術進校園、農村文化禮堂等校外項目,按照藝術規律,對接行業標準,延伸校外實踐平臺。

      (五)組建“全面教育”教學團隊

      優化專業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在現有包括本校教師及行業專家組成的優秀教學團隊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團隊成員年齡職稱結構;專業結構多元化,團隊成員專業方向涵括表演、語言、聲樂、形體、主持等,實現跨學科相互交融。積極搭建平臺,創設載體,建設一支更為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顯示專業教學團隊的綜合優勢,走在全國高職藝術院校同類專業前列。

      三、改革學業評價、完善評價機制

      進一步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逐步建立過程性、綜合性、立體性、真實性、形成性評價機制,從專業技能、知識水平、價值觀念、道德審美、行為習慣、動手能力、公民素質等各個方面,銜接行業崗位需求,構建評價考核機制,建立學生達標體系并科學評估測試。

      (一)校內評價

      通過期初測試、月賽匯報、期中專業考查、期未考試、學院綜合展演季等考試方式,采取比賽制、小組競賽制等多樣化的考試手段,努力使表演類學生學習與藝術實踐緊密接軌,融為一體。

      (二)社會評價

      關注完整人格培養,強調德藝雙馨的素質與一專多能技能合一,利用寒暑假期進行實踐類活動,回校后填寫實踐信息,并通過問卷調查,反饋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各個方面表現。

      (三)賽事評價

      以賽事成績、專家評價為標準對學生的各類專業賽事的參賽表現展開考評,并按比例計算學生的考評成績。

      (四)院團評價

      通過用人單位對學生實踐實習過程中在價值觀念、道德審美、技術水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出的評價作為考評依據。

      四、改善實訓建設和保障體系

      (一)校內實訓載體建設

      建設包括演繹工作室、綜藝主持演播教室、表演藝術專業教具庫,構建完整、規范、現代綜藝表演專業實訓中心。同時,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管理制度,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內涵建設。為學生提供真實舞臺表演環境,涵蓋技能訓練、舞臺表演、藝術創作等多項功能的開放式生產性實踐教學基地。確定文化烏鎮戲劇節、西湖文化館、江山市文廣局等3家緊密型合作實訓基地,開展深層次合作。

      (二)教學保障體系建設

      首先,由院團共同監督教學質量。擬聘請院團行業專家及上海戲劇學院相關教授,共同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相對穩定的教學質量標準,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與目標;第二,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分類評價,以教研室為單位,專家為督導,修訂完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內容,形成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分類評價辦法。通過施行校驗,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提高教學評價的信度、效度及區分度;第三,健全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通過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的方式,征詢用人單位、畢業生的意見。根據《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表》及《畢業生信息反饋調查表》等所反饋的信息分別進行統計,撰寫出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報告。

      五、強化藝術實踐、研究創作和社會服務

      加強師生藝術實踐,提高專業技能。加大科學研究,匯集更多成果,創作更多精品力作參與相關賽事和展演。

      (一)加強社會服務功能,承擔社會服務責任,服務文化產業及新農村文化建設需求,與實踐實訓基地緊密合作,開展深層次合作。

      (二)走入生活,采集真實有價值的案例進行藝術作品創作,為社會創作精神文化產品與群眾藝術精品。

      (三)拓展和堅持公益性社會服務演出。組織在校生積極參加送精神產品進敬老院、公羊會公益大學、杭州聾啞學校等地,進行公益社會服務性演出與活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年來,在構建新型綜藝表演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不懈建設結構合理、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團隊雙師、社會服務能力強、特色顯著的特色專業,以全人培養為旨、全能培養為核,更新教育觀念,探索集綜合素養、表演技能、創造能力于一體的復合型綜藝表演專門人才培養模式,以期成為優秀省高等藝術綜藝人才培養基地和社會服務產業貢獻基地。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文章 綜藝 專業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永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网站| a一级毛片免费高清在线| 欧美高清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a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91| 两性午夜又粗又大又爽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91| 国产一级片观看| 被cao的合不拢腿的皇后|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好硬好湿好爽再深一点h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日本黄色激情片| 亚洲人配人种jizz|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日韩欧美亚洲视频| 亚洲一成人毛片| 欧美a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沉伦柳淑云漫画3d|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欧美电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男人扒开女人腿使劲桶动态图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韩国三级黄色片|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青青草原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