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視覺思維是一種典型創造性思維,它自始至終都是借助意象來進行。充分認識視覺思維特征,調動積極因素進行設計創造活動,營造一個無限審美思維空間,張開想象翅膀去體會、去感悟、去完善未盡之意作品,這也意味著設計師自身所具有的創造潛質有不斷深入可能性。
【關鍵詞】視覺;創作;意念;形式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5-0148-01
統一與變化是形式美總法則,是藝術設計表現力的因素之一。變化是指由性質相異的形態要素放置在一起所造成顯著對比感覺,如直與曲、方與圓、大與小等對比。統一手法可以借助均衡、調和、秩序等形式法則實現。有比較、有差異才能引人注目。而各要素之間要具有一種共通性,使有所差異各要素統一協調,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令內容表現更有創意、更有感染力,借以達到最大訴求效果。
一、對比與調和
對比是差異強調。自然世界,作為矛盾對立著的雙方是永遠存在的,也是隨時可見的,如同黑夜與白晝,微笑與哭泣,誕生與死亡。這種種自然現象,在藝術設計中體現就是對比的形式。對比的因素存在于相同或相異的性質之間。它是區別于文學等其它語言形式的一種視覺語言,因此,這種對比是在一些明確形式或明確的感覺中進行,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比只是一種簡單兩個對立形態拼湊。調和是指適合、舒適、安定、統一,是近似性強調,使兩者或兩者以上要素相互具有共性。對比與調和相輔相成。無論是一種強烈對比效果,還是極其微妙感覺,就像音樂中的交響樂那樣,沒有配器,沒有和聲,就會產生單調和生硬效果。又好比人們走臺階,從地面開始,要達到一定高度,在這中間沒有過渡是不可能的,調和正是起著過渡作用。
二、對稱與均衡
對稱最初發現想象,無疑來自于大自然提示:人的肢體形態,植物生長規律等。作為一種藝術美形式,對稱在傳統裝飾和現代設計中都占據了它永存地位。尤其是東方特有傳統對稱結構,顯現著威嚴、莊重與嚴謹,然而如常規性對稱亦透露著古板。
均衡是一種有變化的不同形卻同量平衡。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均衡形式是利用虛與實、氣勢等各種反向力而達到相互之間和諧效果,其形式核心主要是有效地把握住重心關系與合理布局,才能從不對稱設計中產生樂趣激發觀者頭腦中自覺或不自覺追求剌激感觀,從而達到吸引力效果。在均衡的構成設計中,重視有形部分同時,更應注重無形之處,形得之于形之外,正如老子所言:“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就好似虛與實之間關系,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其作用。
三、節奏與韻律
節奏有等距離連續,也有漸大、漸小、漸長、漸短、漸高、漸低、漸明、漸暗等排列構成,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循環。節奏是構成表現的重要原則,各種藝術形式都離不開節奏。節奏重復使單純更為單純,統一更為統一。在節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個性化,就有了韻律。如音樂中旋律為了聲響,需要休止;舞蹈中為了跳起,需要蹲下;體操中需要收回,是為了打出。韻律是宇宙之間普遍存在的一種美感形式,它就像音樂中旋律,不但有節奏,更有情調;節奏與韻律運用,能創造出形象鮮明、形式獨特視覺效果,表現輕松、優雅情感,通過躍動提高訴求力度。
四、比例與分割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比例就是這種自然習慣形成了一定規矩。而人們長期形成美比例習慣是不會輕易改變,長期以來,就形成了人們普遍認為是最美的黃金分割率1:1.618。另外,還有德國標準比例(DIN),它的求法是:以正方形的對角線作為長邊,以正方形的一邊為短邊。人們常用比例還有:1:2、2:3、3:4以及5:9等,這些數學概念比數作為形式體現在構成比例中,會具有較好表現力和明確性格特征。比例美是人們視覺感覺,又符合一定的數學關系,具有秩序、明朗特征,給人一種清新之感。注重比例關系運用,能使構成設計達到和諧、勻稱、活潑的美的感受。
在設計領域,分割構成是造型行為基礎。在二維設計基礎中,把整體分成部分,稱為分割。分割是一種常用構成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地板、報紙廣告版面設計等。分割形式分為:
等形分割,要求形狀完全一樣,分割后再把分割線加以取舍,會有良好視覺效果。此形式較為嚴謹。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一致,不需求等型的統一。
自由分割,是一種自由分割方法,具有任意性,不拘泥于任何呆板規則,打破單調之感,給人以自由活潑感受。
比例與分割,使被分割的不同部分產生相互聯系。造成分割空間優劣決定了平面設計構成好看與否,因此是重要造型行為。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特性,予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新感覺。
參考文獻:
[1]張宏偉.美術作品視覺文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1.
[2]閆同林.美術教育與創造能力培養[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
[3]梁世磊.影子語言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手法[J].大舞臺,2015,(6):52.
[4]周慧贏.雷克獅平面設計作品中的圖形創意[J].大舞臺,201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