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片
好萊塢勞資糾紛告一段落
6月9日,美國演員工會以78%的壓倒性投票通過了好萊塢制片人聯盟拋出的新勞動合同。新合同為期兩年,美國當地時間6月10日周三正式生效,至2011年6月30日到期。這意味著,演員和制片人雙方長達一年的勞資糾葛暫時畫上了句號。
此次關于新合同共發放了11萬張選票,在回收的35%有效選票中,78%為贊成票,22%為反對票。新合同規定工會成員的薪水漲幅為3%,第二年的漲幅為3.5%。此外,演員將獲得更多的養老金以及來自互聯網等新媒體的部分收益。
78%的高通過率下也有不少隱患。工會已經明顯分裂為兩個陣營,由湯姆·漢克斯、喬治·克魯尼等一線演員領銜的溫和派,認為與制片人妥協是在經濟衰退時最好的選擇,否則會重蹈2007年底編劇百日罷工的覆轍,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以工會主席艾倫·羅森伯格為首的強硬派則主張繼續以罷工為手段,爭取更好的合同條款。羅森伯格直言,他對于大多數成員批準新合同表示失望。兩派的分歧不但沒有因合約的出臺得到彌合,且愈演愈烈。這也就為2011年演員罷工卷土重來埋下了導火線。
《驚聲尖叫》開啟新三部曲
近日《驚聲尖叫》系列導演韋斯·克雷文在采訪中表示,籌備中的新一集《驚聲尖叫4》將開啟一個全新的“尖叫”三部曲。編劇凱文·威廉姆森已經著手操刀劇本,他的思路是:設計更多的新角色赴死。
《驚聲尖叫》三部曲分別于1996、1997和2000年推出,講述了一個潛伏于校園的殺手,戴著骷髏面具殺人的故事,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恐怖場景。因《驚聲尖叫》系列喜結連理的大衛·阿奎特和科特妮·考克斯夫婦已確認回歸本片,但前三部的女主角內芙·坎貝爾還未確定是否會出現在新一集中。
吉倫哈爾再度攜手海瑟薇
曾經在《斷臂山》中飾演夫妻的杰克·吉倫哈爾和安妮·海瑟薇將再度聯手,出演新片《愛及其他小藥丸》。本片改編自杰米·雷迪名為《強賣:一名萬艾可銷售人員的演變》的暢銷書。杰米·雷迪曾經是輝瑞頭牌醫藥代表,后來他棄醫從文,于2005年推出了這本書,記錄下自己的銷售生涯,以詼諧的筆觸揭露了醫藥行業一些飽受爭議的問題。吉倫哈爾扮演一名醫藥代表,在推銷藥品時認識了海瑟薇扮演的患有帕金森病的女人,并與她產生了感情,可兩人的愛情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顯得十分脆弱。
《福布斯》發布男星收入TOP20
《福布斯》發布了2008年6月到今年6月好萊塢收入最高男星排行榜前二十名的名單,哈里森·福特憑借去年上映的《奪寶奇兵4》收入6500萬美元排名第一,其中大部分來自于他對該片的利潤分成,該片全球票房達7.86億美元。亞當·桑德勒去年出演了兩部影片《睡前故事》和《別惹佐漢》,以5500萬美元收入排名第二。威爾·史密斯去年出演的《全民超人漢考克》和《七磅》兩部影片的票房都不太理想,以5000萬美元排在第三。艾迪·墨菲以4000萬美元與尼古拉斯·凱奇并列排在榜單第四。
《殺死比爾》男星去世
《殺死比爾》中飾演比爾的美國演員大衛·卡拉丁(David Carradine)6月3日被發現吊死在曼谷一家飯店的衣櫥內,終年72歲。大衛·卡拉丁生前正在曼谷拍攝新片,對于死因,各地媒體說法不一。泰國警方初步調查,卡拉丁身體半裸吊掛在下榻的飯店衣櫥內,第二天遺體才被打掃人員發現,被發現時死亡不到12小時,現場沒有發現打斗或遭攻擊的跡象。美國大使館對警方向媒體透露現場細節表示不滿,認為他們傷害了已故影星的名譽。目前據第二次解剖證實,卡拉丁非自殺身亡,不過死因仍有待泰國方面調查后公布。
印度9歲童星出自傳
年僅9歲的印度童星魯比娜將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搬到紙上,英國書商認為她出身貧民窟、憑借奧斯卡獲獎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夕成名有賣點,找人執筆為她寫生平,講述她如何從印度孟買的貧民窟步入電影藝術的殿堂、邁進好萊塢的頒獎典禮并登上各大報紙的頭條。回憶錄取名《貧女美夢:我的成名之路》,預定7月16日在英美同步開賣,所有銷售收入將在魯比娜和法國醫療援助機構世界醫生組織之間分配。《紐約時報》指出:“之前她差點被父親賣掉,家也被拆毀,想必還可出續集。”嘲諷9歲的她人生才剛剛開始,出回憶錄荒謬至極。
《巴格里亞》揭幕威尼斯
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昨日宣布,《海上鋼琴師》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的新片《巴格里亞》,將作為競賽片為電影節揭幕。影片由意大利女演員莫妮卡·貝魯奇主演,投資3000萬美元,是意大利近年來投資最高的影片,講述20世紀在西西里島的巴格里亞發生的三代人生活變遷的故事。為本片配樂的是意大利音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此前他與導演合作過知名的《海上鋼琴師》。
朱塞佩·托納多雷以《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和《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三部曲聞名,1990年以《天堂電影院》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家園》在“世界環境日”全球首映
文/姍遲
6月5日,法國紀錄片《家園》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特別放映。該片由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任制片,著名航空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任導演,影像中有從未公開過的五十多個國家的空拍圖像,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地球的美麗和創傷。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家園》也在全球舉行了一個特殊化的電影首映式,包括波恩、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都靈、摩納哥、北京、成都、洛桑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放映了這部影片。法國駐中國大使蘇和出席了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舉行的首映式,并表示,希望觀眾在欣賞地球無窮魅力的同時,增強對生態的保護意識,激發大家共同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家園》的所有畫面都是航拍的,從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尼亞高原的乞力馬扎羅山;從亞馬遜熱帶雨林到戈壁大沙漠;從美國得克薩斯州連綿不斷的棉花田到中國深圳的工業城鎮……但令人震撼的畫面,更多來自于看到人類對地球制造的巨大傷痕:海地只有2%面積覆蓋著樹木的光禿禿山頭、馬達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蝕得滿目瘡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全片沒有驚險特技,沒有視覺特效,而是忠實呈現地球污染、受創的樣貌,對照原始的天然美景,形成強烈對比,從而告知世人,雖然人類存在只有二十萬年,但是人類的生存卻打破了地球四十多億年來固有的平衡。氣候變暖、資源枯竭、物種滅絕,人類正在破壞自己的家園。影片呼吁并警示世人,人類已經來不及悲觀,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來扭轉這一趨勢,我們應意識到對地球資源的過渡開采,并改變消費方式。
導演揚·阿爾蒂斯-貝特朗現年62歲,是一位為保護自然和可持續發展奔走的藝術家和攝影家。他花費15年時間籌備《家園》,穿越5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個拍攝點,拍攝了733盤錄像帶,樣片總長近500小時,拍攝時間跨度18個月。他說:“我坐飛機繞地飛行時的所見所聞改變了我。今天,我想與觀眾分享我的心得。這部電影場面恢宏壯觀,思維深邃精銳,最重要的是它的極富建設性的見地。在不勝枚舉的事實當中這里僅列舉一例:重要的不是我們已經失去的50%森林,而是剩下的50%。當前最重要的是,全球60億有識之士應當責無旁貸地采取行動。我希望通過影像讓人們意識到,我們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都應力所能及地采取行動。”
作為國際著名航空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出版過六十多本畫冊,其中攝影集《鳥瞰地球》是他十多年空中攝影的精粹,銷量超過了300萬冊,有關他的攝影圖集的免費開放式展覽的參觀者也已超過1億人次。2005年他成立了“美麗星球”協會,旨在提高人們對可持續發展不同方面的認識,號召所有人進一步思考星球的發展以及星球居民的未來。
《家園》由歐羅巴電影公司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全球范圍內發行,同時推向影院、電視、DVD 以及因特網。全球同步發行的目的是讓盡可能多的人欣賞到這部影片。影片并非以贏利為目的,而是完全為了提高人們關注地球環境的責任感,其收益將捐贈給“美麗星球”。
責任編輯/胡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