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對圖像時代下繪畫與寫生的思考

      新聞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07月30日 07:36

      宋瑞霞+喜力

      摘 要:長期以來,寫生是畫家接觸自然、記錄自然的良好途徑和重要手段。隨著圖像技術的普及,使繪畫有了圖像化的趨勢,而大自然里所富含的美才應該是繪畫創作的精髓。從自然現實中尋找創作的素材,同時也嘗試在圖片世界中豐富繪畫表現語言,拓展繪畫方式方法,了解和闡釋圖像和藝術創作之間的聯系和矛盾,是圖像時代的畫家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圖像;創作;寫生;情感;繪畫語言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155-02

      一、概述

      近年來,數字科技的不斷進步,引起媒體技術的革命。各類數字媒介借助互聯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實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智能手機的產生,令人們在任何時間都能瀏覽各個種類的圖像。等社交軟件的普及,使讀圖成為了一種閱讀習慣。我們已經進入了圖像時代。

      伴隨著圖像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審美模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數字圖像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兩種不同的現象,一類藝術家把繪畫等同于復制照片,把創作變成了生硬的復制;另一類藝術家依靠電腦技術,將別人的作品重新組合或稍加調整,完成了自己的“創作”。當下的創作形式多元,創作素材豐富,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藝術創作應當來源于畫家本人的生活體會。通過照片去感悟美妙的自然,是無法深切感受它真實、美好的一面。寫生是對自然、對生活最直觀的體驗、最忠實的記錄,能很好地激發創作的情感和動力,是繪畫創作的靈魂。

      寫生既是繪畫入門的必修課,也是藝術創作不可缺少的基礎手段,是一種較為客觀的藝術表現行為。自然界中的形狀、結構、顏色等都對人的情感有觸動作用。唐代書畫家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①的主張,很好地揭示了寫生的作用。由于圖像技術的變革,藝術創作的素材變得如此豐富,乃至影響到了藝術創作思維。在這個圖像已經過度影響藝術創作的年代,我們有必要去重新發掘寫生的意義。

      二、寫生給予繪畫真實的表現語言

      繪畫創作最初是受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啟發,用當時所掌握的工具和物料,對自然界觀察、思考和記錄的一種行為。回顧藝術的發展歷程,畫家大多對自然有親近的情感,關注藝術與自然和生活的聯系。

      清初畫家石濤的《畫語錄》中,針對當時部分畫家閉門造車,不積極觀察自然等問題,發出“搜盡奇峰打草稿”的聲音。盡管清早期,摹仿古人成為潮流,可是“四王”等畫家也從“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中獲得美的體驗。近代從歐洲引入的理論有這樣的見解:“一幅畫,應該像所畫的哪個人、哪件物、哪片風景……這種對待繪畫的態度被西方藝術史家稱為‘自然的態度。”②法國19世紀的風景畫派巴比松,不僅以寫實手法表現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內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達出畫家對自然的真誠感受,揭開了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美術運動的序幕。

      寫生與創作,兩者具有無法代替的平等地位。作為創作者,有必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把山川物象等要素通過藝術手段來整理、加工,于繪畫里去探索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形態。以寫生為手段去表現對生活的關切,培養對藝術的敏感,從而擁有藝術的自覺意識,是我們進行繪畫寫生的真實目的。當今是一個圖像爆炸的時代,作為畫家,更應該用寫生去和真實世界取得聯系和溝通。“環境把藝術帶來或帶走,有如溫度下降的程度決定露水的有無,有如陽光強弱的程度決定植物的青翠或憔悴”③。寫生所觀察和表現的是真實的自然,畫家如果過度依賴照片,則有可能受形所累,使作品了無生機。自然,不僅包括影像,也包括草木的芬芳、鳥獸的鳴叫等一切自然元素。在封閉的工作室里,怎能去真切的感受自然的瑰麗?“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這些喚起藝術家情感的元素又如何從照片里獲得?

      有鑒于此,在圖像技術影響的現狀下,有必要重視在寫生活動里培養繪畫的直觀感覺,深刻激發藝術家內心的活力。

      三、繪畫創作需要直觀的寫生體驗

      祖國傳統繪畫更強調“寫意”、“寫心”,其意象的寫生觀念往往記憶的成分更多一些。描寫的則是心中的自然。這與歐洲古典繪畫的觀念——要求嚴格按客觀事物的形態去刻畫有很大區別。無論是中國繪畫還是西方繪畫,其觀察方式和藝術理解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所不同的只是寫生的方法。

      當代,繪畫素材收集方法已經豐富多樣,很多畫家已經習慣于通過拍攝照片甚至是網上下載來得到素材。不可否認,照片、影像作為表現素材,在繪畫藝術中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依賴于從圖像獲得視覺經驗,昭示著繪畫已經離現實世界愈來愈遠。藝術發展到今天,繪畫和圖像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繪畫原有的規則正在被打破。但這并不意味著畫家在創作時可以直接利用圖片和影像將寫生取而代之。畫家脫離照片不能畫畫,使得繪畫必須依附于圖像技術而存在,這種方法成了表達影像的工具,成為另一種類型的影像,而與繪畫的距離漸行漸遠。而畫家藝術手段的成熟,仍舊要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需要身臨其境地與自然對話,才能去闡述繪畫的內涵。在圖像和客觀現實兩者里,藝術家應更重視人對自然生活的體驗,取得觀察方式、表達方式的進步。寫生的意義在于通過藝術家的觀察與表現,讓自然界的物象特征有機生動地呈現出來。如果這種觀察不帶著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其美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生動、逼真、身臨其境等評價,可能是對繪畫作品很常見的評價,這也正是寫生的存在意義。繪畫的發展,也許不可避免地應該借助于圖像技術,然而在圖像時代的今天,如何在寫生時汲取豐富的第一手素材,充實繪畫創作的資源,才是值得大家用心去探索的。

      目前,畫家們通過影像技術,可以很容易獲取素材,創作過程中最寶貴的視覺經驗、心靈感悟等信息遺失殆盡,繪畫與真實生活的距離漸行漸遠。所以,在這個到處應用圖片和影像技術的時代,畫家走出困局,傳統的寫生是應該得到重視的。可以說,畫家繪畫藝術語言的形成,依然要依靠寫生。

      四、圖像技術給繪畫帶來的影響已經無法阻擋

      圖像再現的自然,與人感受到的自然已有很大不同。再昂貴的攝影鏡頭也比不上畫家的眼睛,用圖像“創作”出繪畫作品,受眾看到的其實為攝影化的作品,圖像技術的規則性嚴重束縛著畫家思維的靈活性。這類作品往往追求便捷、高效,缺少了對自然、對生活的精彩感悟,有的只是技術上的投機取巧,往往缺乏思想內涵,難以打動人心。這種風氣對于繪畫的發展是不利的。首先,由于獲取圖像信息的便捷性,使得圖像越來越多地被大眾接受,繼而很多繪畫也在借鑒圖像;其次,因為圖像業已變成越來越關鍵的獲取信息的方式,繪畫被干擾,被歪曲,使得畫家進行創作時不得不采用“作圖”的方式。畫家追求攝影的效果,從第二自然中進行創造和加工,失去了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失去了本屬于繪畫獨有的意義。

      五、圖像無法代替繪畫的表達方式

      對于圖像技術所帶來的沖擊,繪畫如何與圖像保持距離,保持自身的良性發展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目前的藝術創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圖像的影響。攝影技術的產生,使得早期繪畫的記錄功能而消失,而繪畫藝術卻沒有因此而消失,恰恰說明繪畫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無可取代的藝術功能。繪畫的藝術空間應當如何去拓展呢?包豪斯藝術家莫霍利·納吉曾說:“新的創造潛能,往往包含在舊的形式、工具與類型中;這些舊事物起先因新事物的出現而顯得老朽過時,可是在新事物的壓迫之下,又會呈現一時的回光返照,最后一次綻放光彩。”當代圖像與繪畫的關系既有矛盾又相互影響。圖像僅僅帶給我們一種視覺體驗,卻無法把我們帶向真實的自然。圖像盡管為繪畫提供很多素材,但是不能提供藝術創作所需要的最珍貴的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的體驗。

      把繪畫和攝影作一個比較,我們會發現:畫面里不光有對自然的描繪,往往有畫家超越自然的理解。印象派代表畫家塞尚說:“把抽象復原成現實,現實總是自然的,有著一種感性的,包羅萬象的意義。”④他強調繪畫的純粹性,重視繪畫的形式構成。擺脫了千百年來西方藝術傳統的再現法則對畫家的限制。

      馬蒂斯說:“我對色彩的探索不是從繪畫作品中得來的,而是從室外,從大自然光的啟示中得到的。”⑤一代代的畫家不斷地思考、探索繪畫的意義和繪畫的走向。繪畫從排斥圖像,到利用圖像,并開始擺脫圖像的控制。“一小塊畫布是絕對不可能與廣闊的鄉村美景相等同的,然而,一個畫家卻能夠通過顏料的布置,使人們一眼看出畫與景之間的相互對應關系。”⑥

      所以,畫家需要通過對自然的長期觀察、積累,去向自然索取營養;通過近距離、直觀地感受對象,從而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等感官共同感受自然的力量,用寫生喚起創作熱情。

      六、結語

      通過圖像獲取信息,不可逆轉地變成了生活的一種習慣,一種方式,一種狀態。首先,拒絕接受新媒體、新技術,無視由此帶來的觀察方式的變革,繪畫的發展會因此而停滯。其次,圖像技術迫使創作的方式方法有了改變,又對繪畫藝術發出了疑問:即繪畫應該是什么,還可以是什么。

      通過思考,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保持繪畫的純凈,依靠繪畫的傳統,擺脫圖像的影響,這樣的弊端是繪畫會被無孔不入的圖像擠占發展空間;

      第二,對圖像進行融合、吸收、借鑒,從而可能失去繪畫得個性風格;

      第三,對繪畫藝術進行重新詮釋,讓繪畫回到自然,關注和重視寫生,在寫生中觀察大千世界的瑰麗色彩,傾聽自然界的鶯歌燕舞,體會永不干涸的藝術源泉。

      運用寫生的方式和寫生的語言,以自己的眼睛觀察、以自己的心靈感悟世界。這樣,應該是豐富繪畫的創作行為和方式的重要一環,也才能賦予繪畫創作強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利用圖像與繪畫寫生相結合的藝術創作,依然可以互為承載,避免同質和僵化。因此,重新認識寫生,對于圖像時代下迷失繪畫創作要意的藝術創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張璪(宋).引自《中國歷代畫論選(上)》[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243.

      ②葉青.應物傳神———中國畫寫實傳統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③丹納.藝術哲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④約阿基姆·加斯凱.畫室—塞尙與加斯凱的對話[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7.

      ⑤杰克·德·弗拉姆.馬蒂斯論藝術[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⑥布萊恩·麥基.哲學的故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參考文獻:

      [1]葉青.應物傳神—中國畫寫實傳統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2]丹納.藝術哲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3]龔之允.圖像與范式:早期中西繪畫交流史(1514-1885)[M].北京:商務印館,2014.

      [4]E.H.貢布里希(英).圖像與眼睛:圖畫再現心理學的再研究[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

      [5]何昌林.寫生為大[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4.

      [6]約阿基姆·加斯凱.畫室—塞尙與加斯凱的對話[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5.

      [7]布萊恩·麥基.哲學的故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圖像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黄色一级片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香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小鲜肉男同志gay| 蕾丝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国产hs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a级片免费在线|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91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一级αv片免费观看| 精品xxxxxbbbb欧美中文|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 亚洲一成人毛片| 欧美一级片观看| 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无遮挡色视频真人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在线无码一区|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91华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免费看一级毛片|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视频黄|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片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