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寒
摘 要:場域概念在19世紀中葉就有提出,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給予場域概念定義:“我將一個場域定義為位置間客觀關系的一網絡或一個形構,這些位置是經過客觀限定的。”本文將針對場域與作品呈現的關聯性出發,討論場域的精神力量在藝術作品的呈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關鍵詞:場域;藝術裝置;空間觀念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268-01
一、何為場域
現代社會毋庸置疑處在一個高度分化的階段,經歷分化產生的一個個社會小世界,他們由關系構成,每個小社會內又存在著各自的邏輯,場域,我理解為被一定邊界物包圍的領地,不等同于一般的領域,而是在其中有內含力量的、有生氣的、有潛力的存在。在我們生活中存在各個不同的場域,如藝術場、經濟場、文學場等,藝術場中藝術作品的呈現,多數是置于一個或特定或偶然的空間內,在作品的呈現中,觀者是否只是從作品中得到了信息和感受?又或根據放置空間的不同,空間場和作品之間產生了某種關聯,能夠更完整的表達作者的作品及精神。
尼采在《權力意志》一書中曾將世界描繪為一個力量場,萬物由力量間的對立合作構成,力量間有差別的權力關系造就了物與物之間的不同,這屬于一個諸力之間紐結和競爭的關系,場域也是由差異性和獨特性構成,場域由此空間內的獨特觀念而形成,通過一個與被構造位置的心理認同,我們能夠理解和感覺這個位置及其占據者的獨特性。
二、場域的精神力量與藝術作品的呈現
(一)場與場之間隱藏的相互作用力
正像我們不能將社會看成渾然一體的存在一樣,場域也是由每一個相對自主的“游戲”領域構成,游戲的樂趣和意義在于有可變性和情況變數的存在,場域也存在著能夠玩弄規則和變數的情況,每個場域都規定了各自的價值觀,擁有各自的原則進行場域內的調控,在這樣的范圍里形成了行動者進行控制和爭奪的狀況,力求改變維持這個空間運作的范圍和形式。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感覺即真實》,彩色蒸汽彌漫在整個空間,在這個場域中,原有空間的物質性被削弱,而光、蒸汽和色彩使空間在現,整個空間被彩色蒸汽所包裹,這個“虛空”的力在此時大于原有的物質的空間所呈現出的完整顯現的空間,即便我們熟悉了這個環境,仍然會在這個看得見卻捕捉不到的空間中流連忘返,作品試圖消減我們感知的界限,引導我們思索自我身處的環境和那些引以為常的所謂“真實”的感知,使具體的物表現為各種關系構成。
(二)人與場域的關聯性
每一個場域由于和人的關系,都存在著雙重性即物理場和心理場,即客觀社會控制的結構中和占據這個空間的人的精神結構中。
鹽田千春在2008年創作的裝置作品《一個記憶的房間》,由舊窗戶搭建成的一個圓筒型建筑,中間散落著一些窗戶,上面擺放著一把椅子,觀者可以走進去觀看。在沒有實現這個場的構建之前,這個場地并沒有賦予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四周被舊窗戶所包圍的寂寞空間,靜默無聲的感受,當藝術家將帶有傷痕的破舊的窗子進行重新建構置于這個場地之中,打破了原有場地的構建并在新興的場域中獲得了繼承權,在這個場域內的排他性令這個新建構的場域得以存在,每一次新的構建都在瓦解歷史的遺留。
通過這些旅居德國數年而收集來的窗戶構成了這種非內非外的夾縫中生存的感受,為這件裝置作品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當觀者進入這個場之后,會帶給他們一種靜謐感以及歷史感,每一窗扇戶仿佛在訴說一段故事,在此時此地,以物質上的存在——窗帶給人們精神上關于歷史和常年在外的旅居中孤獨、沒有落腳點的感受,能夠完整的表達藝術家所要傳遞的情感。
(三)場域設計與藝術作品的關系
當代的藝術領域呈現的現狀來看,藝術的世界不再是被一個機構分成等級并采取控制的工具,而是逐漸變成與藝術合法性的壟斷進行競爭的場的過程,藝術中的場也并非去占據,而是構建,在我們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現成的位置,是由于它完成并承擔了相應的社會功能而存在的、在邏輯上已然建構的位置,而藝術家所要建構的場是沒有與之對應的功能和邏輯在先的。
為了實現場的合理性,對于作品和場的和諧呼應也是非常重要的,空間是既定性的、物質性的,如何讓一個空間具有表演性,進行一系列制造、構成、演繹的行為使作品更完整的呈現非常重要,意大利建筑師同時也是展覽設計師卡洛斯卡帕,在對于蒙德里安的一次展覽的設計中,將展覽作品《紅、黃、藍的構成》系列中的一幅作為底稿,用展板對空間進行分割,使得整個場館的動線完整契合了蒙德里安的作品,整個展館俯瞰下來就呈現了蒙德里安的畫作,這是一個構建出的新的位置,實現了藝術作品和場的互動,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場域的新的構造能夠讓藝術作品的感染力擴大并且實現觀者和藝術作品的共鳴,在場域的構建中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皮埃爾·布迪厄.實踐與反思[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安塞姆·基弗.藝術在沒落中升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程黨根.巴塔耶的圣性欲望觀[M].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