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榮
摘 要:在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高校的黨建工作成為高校培養創新型黨員人才的基礎,是高校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黨員人才的保障。輔導員是高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最為活躍的團體,也是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領導層,在提升大學生黨員素養、加快大學生黨建教育工作建設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研究輔導員在黨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用,來挖掘輔導員在培養創新型黨員的存在感和獲得感,并提出如何充分調動輔導員在黨建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對策,以促進高校黨建教育突飛猛進的發展。
關鍵詞:輔導員;黨建;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D267.6;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5-0190-02
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高校是大學生建構精神意識和歷練行為舉止的搖籃,是將大學生培養成社會棟梁的重要場所,高校肩負著黨員挑選、教育和培養的重任,抓好大學生的黨建工作有助于實現高校的社會價值。大學生黨建教育工作是高校管理教育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是開展黨建工作的主體。在甄選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等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
一、輔導員在黨建基礎教育中的作用
(一)輔導員與大學生聯系密切,溝通頻繁且交流效果明顯
輔導員既是大學生的直接領導,又是大學生生活起居和學習的輔導者,擁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與大學生接觸,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對大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他們價值觀的建構和行為方式的形成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實施的是學分制教育,學生的公共選修課比較多,同時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在校大學生人數猛增,學生的增多使得教師無法直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幫助,甚至有很多的學生幾乎沒有機會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因此,學生課余時間的增多和人數的增加都促使學生主動地與輔導員聯系和溝通。在校園里,大學生接觸機會最多、時間最長的還是輔導員,因此,輔導員也就有更多的機會給予學生足夠的黨建基礎教育。
(二)輔導員與大學生年齡相仿,易架構良師益友般的關系
輔導員的年齡結構一般為25-35歲之間,同大學生相差不大,所傳輸給學生的思想觀念相比老教師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如果輔導員能充分利用年齡優勢展開黨建基礎教育,會起到積極引導學生成人成才作用,對提高大學生黨員隊伍素質也有積極作用。
(三)輔導員能走進大學生內心,可更細致地開展黨建教育
大學生的年齡相對比較小,缺乏社會經驗,思想和行為都還不成熟,甚至部分大學生的自主生活能力都很差,學習上也很被動,急需要輔導員的指導。輔導員與學生接觸得最多,相互交流的領域也不限于學習,還會涉及人生目標和理想追求方面。另外,大學生感情上遭遇挫折時也會首先求助于輔導員,這樣也給予輔導員更多了解大學生真實想法的機會。因此,輔導員是校園內部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態、生活動態和心理姿態了解最全面的人。此外,輔導員也剛經歷過自己的大學生活,能夠以親身經歷來說服大學生,使自己的黨建教育理論更具有實踐性和可行性。
二、輔導員在開展黨建基礎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大學生性格特點及心理規律的時代性特征難以把握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緊跟時代的一代人。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同以前的大學生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們喜歡追求個性和與眾不同,時代感強,自我意識強,普遍具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這一代大學生追求前衛和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在他們身上又也體現出了強烈的時代色彩,他們有著自己的價值標準和評價方式,喜歡精神獨立,喜歡我行我素。 正因如此,當今大學生在性格上有著鮮明的特征和顯著的缺點,這使得他們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容易迷失自我,產生自我否定感和不適應感。這對輔導員黨建工作的展開帶來一定困難。
(二)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單純
入黨動機是入黨積極分子爭取入黨的真實目的和內在驅動力,端正入黨動機是爭取入黨的首要和根本的問題,是爭取入黨做一名合格黨員的起點。當前大多數學生黨員都具有比較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比較正確的入黨動機,然而在相當部分學生黨員中,也存在著入黨動機的多樣化和復雜化,表現出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的功利思想的趨向,比如部分同學入黨只是為了今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為了享受入黨所帶來的好處。正是有不正確的入黨動機, 對很多學生而言,入黨不再是為人民服務,也不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他們更注重組織上入黨,而不太注重思想上入黨;才會有一些學生黨員在現實中表現出“入黨前拼命干,入黨后松一半”,“入黨前使把勁,入黨后松口氣”的情況。入黨前,他們在輔導員面前拼命掩飾自己,模糊了鋪導員的判斷,導致最后確定的發展對象并不是最優秀的,降低了黨員隊伍的素質。
(三)當前高校黨建教育方法與途徑的能力缺乏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新發展,世界范圍內的思想文化思潮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激烈的沖擊,西方國家不斷以人權、宗教等問題企圖分化中國。各種歪理邪說很容易對大學生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此外,法輪功邪教組織在中國造成的惡劣影響依然存在,不少法輪功擁護者利用新生不成熟的心理,來宣傳他們邪教組織的思想。如高校不更新和優化黨建教育途徑和手段,任由其發展,勢必將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然而,就目前形勢來看,高校黨建教育方法與途徑缺乏創新,輔導員由于大多比較年輕,經驗也不夠充分,成為制約黨教教育開展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輔導員在開展黨建基礎教育能力的工作思路
(一)建立專業性綜合研究平臺
輔導員隊伍的合理建設和發展離不開相應平臺建設,為輔導員的綜合能力提升創造合理的專業性綜合學術研究平臺是各高校都應重視起來的問題,只有所有高校都能重視輔導員專業性綜合研究平臺的建立,才能真正為輔導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創造可能。這個平臺應該包括輔導員培訓、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專業進修、輔導員交流學習、輔導員考核機制、輔導員科研立項、輔導員學術交流等內容。
(二)注重黨建教育創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方面:在教育形式上,應突出身邊典型事跡,以優秀學生典型為代表,影響教育身邊的同學,使大學生們有學習的目標和榜樣,這樣就不會教育空泛的問題。在教育內容方面,在突出學習黨的主體指導思想的基礎之上,適應時代的發展,全面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教育方法上,應該以教育引導為基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科學性,合理利用其他輔助學科在教學上的輔助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方面:第一,發揮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把三下鄉活動、校際間的交流活動、祭掃革命陵園、參觀革命紀念館等活動當成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陣地。第二,發揮高校心理健康咨詢與心理輔導的作用。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回答大學生關于情感方面、前途方面、學習方面、思想等方面所產生的疑問,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減輕了大學生內心深處的思想負擔,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三,網絡信息作為信息載體在教育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重視和利用互聯網,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通過互聯網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發揮網絡媒介作用
青年學生是網絡輿論的受用主體,他們在網絡上吸取各類信息,經過自己主觀意識的再加工,從而形成對事物的獨特認識。發揮網絡輿論的巨大作用,正面引導學生感知事物、認識事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決的重大難題與基本職責。 發揮網絡媒介的正面引導作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長期規劃、又要重點引導,這需要廣大網友、媒體人、高校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向上的、積極的網絡大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1)樹立正面典型,增強網絡媒介的感染力和號召力;(2)強化校園媒體優勢,充分利用校園傳播媒體輔助網絡輿論教育,增強輿論引導的凝聚力和聚合力;(3)通過班會、主題教育活動等教育途徑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各類網絡輿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