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瀾
摘 要: 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畫面的透明性,但像鈦白這種顏料含粉質過重會使畫面失去透明性,水彩顏料中的白因其透明性的性質覆蓋力很差,在提亮高光、降低透明度或者補救留白的時候可以適當的使用到水粉顏料的白色。但對水彩畫中是否可以用到粉質顏料出現了爭論,有一部分人認為畫面失去了透明性就不能稱之為是水彩畫,但又有一部分人認為不論是水彩顏料還是水粉顏料都是水溶性顏料,在水彩畫作畫過程中是可以使用含粉質的顏料。筆者認為,不論是支持用粉質顏料抑或是反對用粉質顏料,只有把重心放在鉆研繪畫技術而非執著于材料的使用上才是對待藝術正確的認識。
關鍵詞:水彩畫;粉質顏料;透明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272-01
一、關于水彩顏料的發展
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方式。水彩畫的起源可以推演到古代埃及人的畫卷,我國古代的傳統洛陽東郊顧人殘墓中布質畫幔的遺跡。雖然許多古代人類用顏料、樹脂調和水,作為記載他們的生活瑣事、傳述他們社會文明的工具,但是,隨著時光荏苒,知識的累積,歷經18、19世紀歐洲水彩畫的興起;尤其是英國多位水彩畫家努力所創立的豐碩成就,到19世紀末,水彩畫已經發展成完整的獨立體系。水彩顏料是由兩大成分組成:色料和載色劑。色料為礦物泥土和植物粉;載色劑則是樹膠等混合物,研磨的顆粒越細顏色才會越純凈。最早期的畫家是通過直接研磨出的顏色上紙,邊磨邊攪邊畫。后來便出現了干燥后仍可使用的塊狀水彩,之后便出現了新鮮方便的半濕潤膏狀水彩,其中的巨大變化就是因為色料和載色劑之外的成分——添加劑。最初畫家往顏料里添加甘油和蜂蜜,讓顏料可以保濕;往里再添加些牛膽汁等表面活性劑,顏料才能夠得到更大的擴散性;加入防腐劑以免長霉變質。通過這些一步步的變化發展才有了我們現在所用的管狀水彩顏料,方便易攜帶且不容易變質或顏色發生變化。
二、水彩顏料與水粉顏料的區別
水粉顏料最初是在水彩顏料里添加白色的粉料使其顏色變得不透明而發明的,由于水彩顏料是透明的,所以一旦畫錯就很難修改,而由于水粉顏料的不透明性就可以覆蓋住底層的顏色很輕易的進行修改。后來在水粉顏料中又添加了阿拉伯膠等原料進一步完善了它的性能。阿拉伯膠能讓水粉顏料干后表面有一層光澤,但是在需要平涂的特殊場合,膠會在色彩表面形成不規則的斑點,或者讓顏色不均勻,所以有專門的脫膠顏料。水粉顏料是由粉質的材料組成,用膠固定。脫過膠的顏料就只剩下水和粉質了,脫膠后的顏料沒有那么鮮亮,但畫裝飾畫時就比較容易均勻顏色。不脫膠顏料的顏色看起來比較鮮亮,沒有龜裂的痕跡。
三、水彩畫中粉質顏料的可用性
在水彩畫中降低顏色純度的方法有兩種,這兩種方法分別是加水或者加粉。由于水彩畫色彩透明的特征,一層顏色覆蓋另一層可以產生特殊的效果,但調和顏色過多或覆蓋過多的顏料會使色彩變臟,水干燥得快。如果在水彩顏料中加入過多的水份能保持顏色的透明度但顏色干后會變淺變灰;但如果在水彩顏料中加粉,顏色干后并沒有加水變淺變灰得那么嚴重,但畫面則會失去透明性。說到粉質材料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國畫顏料——即中國白顏料,中國畫顏料較水彩顏料來說顆粒會稍微大一些,覆蓋力強一些;但又沒有水粉顏料由充足的膠和油制成,所以比水粉顏料的透明性稍強。中國畫顏料在使用上是使顏料完全溶于水,要一遍一遍的染色著色,如果在水彩畫中要運用中國白顏料則要是中國畫顏料同水彩畫顏料一樣使用,所以在我們的學習以及創作過程中希望有一定的覆蓋里的白色,但又不厚重的話則會使用到中國白顏料。在當代的中國水彩畫家中,為了保持水彩畫畫面的透明性并不提倡在水彩畫中運用粉質過多的顏料,但又有一部分人認為,不論是水粉顏料還是水彩顏料都屬于水溶性顏料,即使混用也能稱之為是水彩畫。其實在早期的水彩畫中,不論是15、16世紀的著名德國畫家丟勒的水彩作品,抑或是19世紀成熟的水彩畫體系中的水彩作品都能看出畫家用了大量的含有粉質的白色顏料。縱觀西方水彩藝術家的官方網站作品分類watercolor那一欄里的作品也不乏有些許水粉畫,水彩水粉混用的情況非常普遍。
四、結論
既然水粉顏料與水彩顏料都是水溶性顏料,在使用上并沒有不可為之,那我們在進行水彩畫創作時并不用強制性的將兩者劃清界線,水彩畫中適當的用些粉質顏料能使畫面看起來更加有分量。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繪畫水平上,而不應該執著于材料的使用問題上。從當代的水彩畫作品中可以看出,現在的一些畫家更加愿意去嘗試新鮮事物尋求不一樣的肌理效果,在畫面中嘗試拼貼或運用丙烯等材料,這樣的水彩畫作品我們也不能說這并不是水彩畫。當我們能把某種材料或者技法做到極致,鉆研于繪畫技術,這才是對待藝術的正確認識。所以,不論是在水彩畫中要不要運用含有粉質的顏料對于作畫本身來說并沒有很大的影響,一幅完整的畫面運用了嫻熟的繪畫技巧就可以說是一幅好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水粉[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2]劉明亮,呂艷梅.由材料到媒介[J].美術大觀,2005(05).
[3]徐楠.材料語言與藝術表現[J].美術向導,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