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 要:動態海報設計是基于新媒體與新技術發展下的時代產物,海報設計元素從平面的圖形、文字、色彩基礎上又增加了三維的運動、時間、空間。動態海報借鑒了動畫的表現方法,本文從運動設計語言的角度出發,分析動態海報設計的視覺表現意義。
關鍵詞:動態海報;運動設計;表意語言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152-01
動態的展示形式比靜態的展示形式更具備視覺沖擊感受。海報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動態海報能夠更迅速的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更準確的傳達信息內容。動態海報設計是將動態為核心的視覺表現,以GIF作為動態海報設計的舞臺,運用運動設計語言達到表意效果。運動作為動態海報設計的一大特點,是根據運動表意語言結合動態技巧的設計應用。
一、相對運動設計
在動態海報的運動設計語言中,運動需要相對范圍內的參考。一般的運動展示效果將數字屏幕作為參照標準,由于屏幕的展示尺寸有限,很容易影響海報的整體運動范圍和視覺空間的拓展性。在動態過程設計中,根據運動的相對規律,背景設計參照主要視覺元素的動態形式進行相對設計,力求達到在有限的展示范圍內表達更加豐富而寬廣的視野。換言之,要把元素的本我運動設計轉化成本我元素的背景參照設計,背景動態設計是主要運動元素的相對物,能夠展示更大范圍的空間感受。這種背景和主要元素相對變換的運動設計方式,增添了視覺運動表現的張力和表達內容。
例如,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動態海報設計(如圖1),主角千尋坐著一把飛翔的掃把飛躍海洋,伴隨著海鷗與千尋相互交織呼應的飛翔在空中。整個畫面場景中的海洋、遠山、天空、云朵等背景元素跟隨著千尋飛翔的相對角度而移動變化運動。這樣很好的拓展了整個畫面的豐富性和空間感受效果。
二、運動擬態設計
動態海報設計中的模擬運動是一種具有典型特色的表達方法,與比喻的修辭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將有特點的擬人動態元素提取其典型性表現方式,賦予到動態海報畫面中非生命體的身上,讓動態海報添加情感因素渲染氛圍。在動態海報設計中,運動擬態將海報設計中的抽象視覺元素模擬運動化,這些虛擬的運動模式除了具有擬人化的運動形式以外,還包括實際生活中的一切動態表現。在此基礎上進行夸張放大設計處理,通過運動擬態的設計方式傳遞更加豐富的情感表達和視覺感受效果。在運動擬態設計語言中,經常會使用的動態技巧應用包括動態切割技巧、斷裂效果、翻轉效果、粒子特效、重力效果、撞擊效果、三維粒子和特殊插件效果等的應用。
例如,《元宵節》動態海報設計(如圖2),以白紅色漸變的圓形作為主元素,整個圓形在畫面中上下移動,并進行形象擠壓和變形。讓整個圓形賦予像兔子一樣活潑的彈跳節奏,圓形在跳動至底部的同時將底邊處被壓扁的“元宵”文字零散的結構比劃粘黏于圓形底部,并進行向上移動,這樣又賦予圓形一個粘貼的屬性。整個圓形仿佛彈性十足又靈活調皮的元宵,使得整個動態海報設計活潑生動,很好的將擬態運動設計的趣味性與傳統元宵佳節元素結合。
三、預測運動設計
動態海報抽象元素的運動語言設計需要未知趨勢的預測,其中包括動態發生前的準備性趨勢預測和動態發生后的慣性趨勢預測。這種運動狀態預知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物體物理動態表現規律而設計完成。在動態海報設計中,針對運動狀態的預測除了加強“動”的視覺感官體驗和“動”的逼真狀態以外, 還能在動態前期提示觀者的視覺關注點落在運動發生的起始位置,更高效的將動態海報信息內容進行視覺傳達。
例如,《臘八》中國傳統節日動態海報設計(如圖3)。在整個海報的運動語言發生前期,以左側半圓型米盒的顏色由黑色變紫色作為動態開始的提示,快速吸引觀者的視覺注意力,依次進行展示了三個不同形態的米盒自動打開、旋轉、擺放的過程。當米盒打開后展現了臘八粥的各種食材原料,以此來表達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傳統風俗習慣。
四、夸張運動設計
在動態海報的設計中,元素的運動速度、變形效果、運動趨勢、動態方向等運動設計語言可以進行一定的夸張和放大,這樣能夠更好的展現海報的動態空間和展示效果。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元宵節》動態海報設計案例中,將主視覺元素進行夸張放大彈跳、擠壓和變形的運動語言設計,讓整個動態海報的運動視覺感受更加強烈、主題內容更加鮮明、運動表達更加形象。
五、總結
運動表意語言設計是動態海報設計的畫龍點睛之筆,以運動的狀態展現海報,打破了傳統平面的呆板和古樸。讓海報的畫面世界設計元素更加豐富多彩,如立體效果的展現、三維空間的場景搭建、材質質感的運動形態等內容。運動讓整個海報變得活潑生動,不僅加強了視覺沖擊感受,而且還攜帶大量信息方便傳達。在數字媒體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GIF的動態海報備受人們關注。掌握動態海報的運動設計語言和表現方式,能夠更好的完成動態海報設計的視覺傳達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渝.動態圖形設計基礎[M].重慶:西南師范法學出版社,2011.
[2]董理.基于新媒體的動態海報設計實踐[D].武漢:武漢工業大學,2016.
[3]于熙.構成之“動”——海報設計的動態探索[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