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玨
【摘 要】本文以廣西儺面具元素為研究對象,在了解和研究其藝術及審美價值的基礎上,以它的造型、色彩、內涵、審美等方面作為切入點,探討廣西儺面具藝術對插畫設計的啟示以及在插畫藝術領域中應用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廣西;儺面具;插畫
中圖分類號:G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254-02
儺文化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它經歷了數百上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實踐,深刻滲透著人們古樸、原始的美好愿望,成為民間傳遞民族神話傳說、民族風俗、民族審美意趣的文化載體,是傳統文化為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文化遺產。廣西儺文化是全國儺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擁有豐厚的儺文化資源和素材,自宋代起,儺在廣西便十分盛行,近代以來,儺幾乎遍布廣西全區,包括桂北、桂中、桂西、桂南等地區,儺是漢、壯、瑤、毛南等各民族民眾的一種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
廣西儺面具是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于儺儀、儺舞、儺戲,是儺文化中最具象、最直觀的象征符號,它既是幻想中神靈直觀化和形象化的體現,集神話傳說的美好愿望與巫教文化的宗教信仰為一體,滲透著儺面具藝人對神靈無限的敬畏與熱愛,又是蘊含傳統文化內涵的藝術品,給人賞心悅目的美感。廣西儺面具藝術基本上都處于封閉的地理和社會環境中,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較小,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廣西儺面具的造型獨特、色彩鮮明、五官夸張、風格多樣,給人以想象空間和創意靈感。充滿自然美、和諧美、人性美的儺面具藝術,為現代插畫創作提供了可鑒之處,為豐富插畫的藝術風格提供了可循之源,保護和傳承這一古老的民間文化是當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廣西儺面具元素在插畫設計中的運用思路
筆者以廣西儺面具元素為研究對象,系統深入地調研傳統的儺面具藝術,進行了大量的民間藝術考察,深入鄉村收集現場實物資料,走訪儺面具藝人,通過拍攝、寫生等方式收集整理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在研究過程中,涉及到藝術審美、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歷史背景等少數民族社會文化,將廣西儺面具的造型、色彩、內涵、審美等方面作為切入點進行插畫的設計構思,把儺面的視覺元素和精神理念融入到插畫設計作品中,并進行了大量的插畫練習和設計實踐。
(一)在造型方面,廣西儺面具風格多樣、種類豐富、特征鮮明,它既區別于西方體面造型的意識,也不同于東方線描造型的特征,它是主觀意象的造型設計方法,在客觀現實和主觀想象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儺面具藝人通過典型化、夸張、變形、重組、虛構等手法結合一些象征性的裝飾符號塑造了千姿百態的造型,生動地刻畫出了民間神話中的神靈、鬼怪及傳說中各類人物,以五官的變化來完成滑稽、幽默、深沉、冷靜、英氣、威武、正直、剛烈、慈祥、溫和、兇猛、猙獰、狂傲、奸詐等性格的形象塑造,顯示了民間工藝人質樸的生命意識和豐富的想象力,是一種古樸思維的藝術體現。廣西儺面具的整體造型、局部五官形態和裝飾紋樣都是插畫創作的素材來源,其造型特征和造型表現手法為插畫設計提供了靈感思路,以造型作為切入點是廣西儺面具元素融入插畫設計的可行性途徑之一。
(二)在色彩方面,廣西儺面具藝術通常運用大面積對立色塊,再以補色或中性色來勾畫五官和紋樣,顏色對比鮮明而又強烈,使角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得以強化,同時又遵循了色彩學中色塊的分割、穿插,色彩的對比、呼應等原則。色彩斑斕的儺面具藝術,情感表達尤為突出,美學意蘊更顯深厚,給人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特審美體驗。其象征性的色彩藝術表現方式,在傳達深刻的歷史背景故事和鮮明的人物性格的同時,與中華民族崇尚道德、追求圓滿的美學特質相一致。如毛南族典型的師公面具,臉部以大面積的紅色作為主要色彩基調,奠定了師公作為正神的人物特征,黑色的眉、須與金黃色圓鼓的眼睛在色彩明度上拉開對比,使雙目顯得更炯炯有神,符合人物的精神面貌,師公帽兩側帶著少量的藍色做裝飾,形成一定的冷暖對比,實現了色彩和造型之間的巧妙結合。
(三)在內涵方面,深刻理解每一個廣西儺面具背后隱藏的文化背景、歷史淵源、創作意圖和思想涵義,探求民族文化的意境,通過對比方法理清各個面具之間內涵的異同。例如:柳州的魯班面具采用了歪嘴巴、斜眉毛、雙眼一睜一閉的五官形態,刻畫出詼諧、機智的人物形象,這是從生活中提煉而來的。魯班是傳說中受人尊崇的能工巧匠,是木匠行業的祖師爺,木匠通常用單眼看斗線做測試,儺面具巧妙地刻畫了這一木匠勞作的臉部特征,使面具讓人感到格外貼近生活。因此,插畫師在研究廣西儺面具的時候要能夠擺脫表面的特征,深入到它們的精神層面,領會其象征意義和真實情感,再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肌理來塑造形象生動、個性鮮明的插畫設計作品,將內涵和精神融入畫面中,讓受眾意會到不可窮盡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畫外之意,產生余味無窮的藝術境界。
(四)在審美方面,廣西儺面具作為儺戲藝術的表征,作為神靈的載體,形象地反映了儺文化所體現的原始崇拜意識、宗教意識和民俗意識。儺面具體現了儺文化與巫、道、佛等多種宗教文化的相互滲透,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更是與廣西的民風民俗緊密融合,反映了本民族的觀念信仰、風俗習慣、生活理想與審美趣味,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廣大的群眾基礎,凝聚著民間藝人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是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瑰寶。千姿百態的儺面具讓人獲得獨特的藝術美感,有剛烈之美,也有兇猛之美,有猙獰之美,也有英氣之美,這些面具充滿了無窮的創造性、生命力和感染力。在插畫設計中,需要對廣西儺戲面具的傳統形式進行豐富、完善的基礎上再進行創新,將儺面具藝術的審美內涵和審美啟示應用其中,適當加入一些當代社會的審美趣味和流行元素,不僅實現了插畫藝術的深刻內涵、審美價值,同時又與時代緊密結合。
二、廣西儺面具元素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價值和意義
(一)從廣西儺面具藝術元素中尋找插畫的設計靈感和視覺語言,將具有中國傳統民族特色的儺面具元素與插畫藝術相結合,增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插畫之間的關聯性,有助于開拓插畫藝術的民族化思路、豐富插畫的藝術風格、發展當代插畫的新局面和新面貌、推進中國插畫藝術的發展水平。
(二)基于插畫的民族性表達結合廣西儺面具元素的啟示,給插畫師在插畫設計實踐中提供了許多可行性建議、創作思路、技巧方法,對于提高的插畫師的藝術表現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將研究成果和創作經驗運用到高校插畫教學中,對于培養新型的插畫藝術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通過對廣西儺面具元素與現代插畫設計相結合的研究,把廣西民族元素很好地運用到插畫創作中來,再將這些插畫作品將運用到周邊產品中,例如圍巾、雨傘、手機殼、筆記本、抱枕、貼紙等,并將這些文化產品投放到市場進行銷售。一方面,繼承和發展廣西豐富的儺文化遺產,借此使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們都了解廣西儺面具、儺戲、儺文化;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廣西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廣西地方經濟水平。
三、小結
在當今的全球化和數字化時代,只有民族性的才是世界性的,中國插畫雖然吸取了西方插畫的諸多優點和精華,在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插畫藝術若要取得更大成功,形成國際影響力,就應該扎根于中國,與本土文化緊密結合,在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前提下開拓創新。筆者以獨具藝術魅力和應用價值的廣西儺面具元素為研究對象,以其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為研究目的,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視覺元素運用到插畫設計作品中去,讓插畫展現出特有的民族風情、藝術氣質和非凡個性。
參考文獻:
[1]廖彩吉.廣西壯族儺文調查研究——以象州縣架村為中心[D].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1.
[2]劉曉東.廣西儺文化元素在現代動畫創作中的應用探尋[J].美術界,2014(3).
[3]李海平.儺面具中的宗教意識與民俗內涵[J].甘肅高師學報,2012(1).
[4]俞大麗.中國儺文化與非洲面具文化之比較[J].江右論壇,2007(8).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校人文社科立項項目資助,項目名稱:廣西儺文化元素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LX20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