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宜坤
【摘 要】“時代”是一種對特定歷史時期的概括,它反映了在某個特定社會階段人類觸及到的文化、經濟、歷史等所有領域的外在體現,是對某一特定社會階段人類生產活動的內在特征和發展方向的總體描述。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是不可分割的,時代是馬克思主義向前發展的載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命力只有在時代背景下,才能將其強大的生命力呈現出來,進而促進時代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下時代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其內涵,要融入創新的思維,才能使其不斷去其糟粕,留下精華,成為一種時代的象征。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現狀;時代化
中圖分類號:B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49-02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指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征相互融合,產生具有時代氣息,時代特色的過程,不斷完善補充其時代內涵,褪去不適合時代發展的內容,使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具有時代前瞻性。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解決其他理論無法表現的時代精神、時代課題,使馬克思主義彰顯時代精神,引領時代標簽,從而產生具有時代特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推進,必須時刻緊隨時代,準確把握時代,勇于面對時代,面對時代所表現出的未知范疇,要發散思維,用新的理念和獨特的論斷,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升華,用當下時代特有的語言,用適合當今社會的表達方式,更準確地闡明對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重大問題的主張和看法。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下現狀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脫軌,與時下社會脫離,遭到質疑
近年來有關馬克思主義思想已經過時的言論,喧囂塵上。產生于19世紀中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和形成的,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辯證法和唯物論是它能夠經久不衰,持續發展的最基本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共同組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左右兩駕馬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科學,運用其先進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清晰透徹闡述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規律,它將看似毫無聯系的現象、個體統一起來,它可以追溯歷史可以高瞻未來,它是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然而在馬克思主義產生并實踐前行一個多世紀之后,有關馬克思主義哲學過時的言論,不斷涌現。其主要表現就是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出現的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它的主要主張是漸進的社會改良,默許事件的弱小的改變,循循漸進,無視微小的政治變動,對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漠不關心,忽視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回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它對社會各階層的區別對待,從另一方面顯示了它的狹隘性,預見了它不能長久發展,這就是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實質。
(二)近當代新思潮的不斷涌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沖擊
當代流派紛呈和多樣化的西方政治思想一定程度上沖擊、動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流地位。尤其是隨著世界地緣格局的變化,外界形勢隨即變得日益復雜,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的思維模式在經歷了質的飛躍的同時,各種新的主張和思潮一時間百家爭鳴,人類社會基本的價值觀也被各種主張進行了不同的解讀,各個主張各個流派在其基本特征上既有融合也有分歧,但從總體上來看,西方的政治思想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表現出了多樣化的趨勢。在當代,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有自由主義政治思潮、新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政治思潮、社會民主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等,每個流派主張的形成都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建立在一定社會基礎上,它們有其特有的理論基礎、特征與性質等,也在某一時代對當時人類社會的生產發展發揮了深遠而重大的作用。其中,哈貝馬斯的論證合法性與羅爾斯的正義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一步發展與闡釋。
(三)新世紀新問題的不斷產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挑戰
人類進入到21世紀,貧窮饑餓依然在部分地區存在、南北貧富差距過大、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頻出、恐怖主義問題、世界性疾病肆虐、局部沖突、毒品泛濫、人口巨大等等問題不斷,世界日漸成為一個整體,當然在和平與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人類面臨的問題很多,世界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處理這些問題上,并沒有顯示出極大的優勢,人們并沒有好好地理解和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了一些誤解。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會過時的,也是不可能會過時
(一)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決定的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妄想,但我們卻不能妄想產生一種哲學,產生一種理論,可以跳出自身所存在的現實,產生這種想法的人是愚蠢的。我們不應想著會有這樣一種理論的存在,也不用幻想會有這樣如其所以然的世界,這樣的世界只存在于一些人的妄想之中,作為一種個人私見,一種臆想的不切合實際的要素,人們可以在其中隨意想象自己的烏托邦,這是絕對經不起實踐考量的。所以說,哲學是一種時代的產物,不能不依托于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的發展依然離不開哲學的存在,哲學締造了文明,哲學也在傳承者精華。黑格爾曾指出,“哲學是時代精神最盛開的花朵。哲學依舊是人類精神的精華,智慧的結晶。”
“每一個歷史時代都存在著一種彰顯它自身特性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的時代也是一樣,它是一種伴隨歷史長河積累所形成的產物,因為不同的理論思維就產生了各具特點的歷史時代,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具有與其他歷史時代完全不一樣的特有內涵。所以,在當下時代,哲學的發展必須緊密聯系科學、文化、政治、經濟,只有正確關注他們之間的聯系和互動,以及因為他們所反映出的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潮流,運用科學揭示社會發展的規律,哲學才能真正的發展,才能與時代同步,從而解決這個時代下的社會所產生的各種實際問題,才能為社會的變革指明前進的方向,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
(二)由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先進性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于它擁有其他任何主張流派都不曾具有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先進于其他主張的最大法寶。這種先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準確清晰地解釋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闡明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它第一次將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提出,并指出生產力作為一種最活躍、最根本的力量決定歷史前行。馬克思主義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是最終不能調和的,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必然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正確方向。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馬克思主義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沒有私見,沒有妄想。它不對社會分階層,它把基層勞動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其主張的最終表現形式,在它的理論里沒有貴族、沒有等級,不為某一特殊群體謀取私利,不對任何社會現象存在偏見,它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的理論,把實現社會平等,消除貧富差距作為最高價值追求。恩格斯說過:“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因為它不是封閉的,它接受任何先進和文明的理念,它堅持與時代同行,不斷完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馬克思主義學說擺脫了之前各種學說的教條主義特點,它作為人類社會思維、認知與行動的指南。所以說馬克思主義理論以結合具體情況作為其向前發展不可獲缺的載體,并以現存條件為基礎對不同的社會現象加以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可以改變完善的,是包容的,它是開放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三)由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創新性決定的
鄧小平曾經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社會所體現的價值就是在它道出了發展和創新在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只有正確把握好發展、創新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諦體現當代世界發展的潮流和社會主義的實踐,實現哲學觀、哲學理論和哲學思維的全方位突破。
三、繼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增強我們鑒別各種理論和路線的是非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當下時代最大的推動就在于它重視實踐的作用,通過實踐使人類社會意識到,一切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人類社會對事物認識的對與錯都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人類通過實踐不斷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并且依靠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力量來改變世界。所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能順應時代發展的獨特之處,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真正掌握了實踐的觀點才能真正領會馬克思主義的實質。
(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認識工具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了社會正確的向前行進,具有堅韌頑強的再生力,它在實踐中產生,又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是不斷的實踐使馬克思主義不斷壯大,給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的養料;馬克思主義哲學用其與時俱進的特性,伴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而領先于其他任何一個主張流派;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尤其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哲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華大地上實踐的升華。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上講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億萬中國人民從窮苦走向富裕;從弱小走向強大,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指導中國改革發展,保證中國共產黨具有理論優越性,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第一標準,以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
(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理論思維的水平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堅持以能動唯物主義前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推翻了唯心論對社會發展的長期統治地位。以實踐的方式去探索這個充滿物質的世界,使唯物主義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用其唯物主義理論將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融合在了一起,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使人們對歷史的研究真正成為科學,為人類自覺地創造自己的歷史提供了強大的認識工具,它是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的理論基石。
參考文獻:
[1]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3]康德.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4]孫偉平.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J].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2011.
[5]黃楠森.談談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狀與前景[J].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5.
[6]哈貝馬斯.在事實與規范之間[J].北京三聯書店,2003.
[7]習近平.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J].新華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