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花
【摘 要】唱歌是一門藝術,它是通過美妙的聲音來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喜怒哀樂。聲音是歌唱的主要形式,是衡量歌唱的唯一標準。
【關鍵詞】美聲唱法;呼吸;打開喉嚨;咬字吐字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163-01
很多人在學習美聲唱法的過程中,由于對聲音概念的誤解或者沒有掌握好科學的發聲方法等原因,常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喉部擠、卡、壓、撐;不講究歌唱的科學方法而導致的喊歌、叫歌;氣沉不下去,吸進去的氣總是憋在胸部里;由于模仿過多而造成發音位置低,歌唱時給喉部帶來很重的負擔;咬字時舌根緊,牙、唇等部位的動作不自然或過于用力;過分強調打開喉頭,忽視氣息的運用,造成喉頭僵硬,撐著喉頭歌唱。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指導并克服,不但唱不好歌,長此以往,聲帶也會遭受損害,最終導致發生病變。具體有以下幾種糾正方法可供參考。
一、自然呼吸狀態下歌唱
意大利人認為:“沒有呼吸不會唱歌。”這意味著他們非常重視氣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科學理論和應用技術,便是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歌唱呼吸。美聲唱法最關注的是自然的呼吸。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梅奧塊爾說:“學會唱歌可以從躺姿,獲取自然呼吸的經驗。”意大利女高音苔巴爾蒂說:“歌手應該良好地把握通過長期實踐和所謂的“美聲唱法”的原則,即呼吸通過完整、自由、堅實隔膜呼吸的控制,然后,自然地把氣息送出去。”
二、打開喉嚨的狀態下歌唱
意大利人在歌聲發聲時要放下喉頭,認為在歌唱時須“保持吸氣時喉嚨的位置”,提出的方法是“半打哈欠打開喉嚨和咽部”,為了求得正確、固定的發聲方法,須設法有意識地把咽喉部位打開。他們強調需讓舌頭松弛,嘴巴張開,下巴必須靈活,使咽喉部沒有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脖子和咽喉部位的靈活與否決定于彈性的下巴。“喉嚨緊張,嚴重的鼻音”的歌唱的方法,是一種“致命的歌唱”,從喉嚨唱歌位置這一角度來看,民間歌唱的喉嚨位置低于美聲唱法的位置,美聲唱法的聲音是慷慨、圓潤、光滑的,聲音更為自然放松。他們反對“白聲”,“各種音色中是最無法忍受的的沒有光澤太開放的聲調”,他們強調聲音的連貫性,蘭墻爾蒂在《歌唱藝術》中寫道:“誰不連貫地唱歌,就不是唱歌。”他們強調同一音高的漸強漸弱能力,認為“如果能夠把一個音上的漸強漸弱唱得很好,這就意味著他已成為一個歌唱家了。”
不懂得深入通暢的氣息支持的人加大舌根、喉頭的力量來發聲,從而會出現干澀、沉重、渾濁的喉音。鼻音是由于舌中后部抬高,軟腭無力抬不起來,喉嚨未能打開的原因而造成的,于是便發出類似傷風感冒一般晦暗沉悶、嗡嗡的聲音。
80年代意大利大師基諾﹒貝基說:“打開喉嚨很簡單,只是一個哈欠。”不困時打哈欠必須深吸一口氣,如果你能在“打哈欠”的條件下唱歌,聲音必然是垂直暢通的,容易獲得高位置掩蓋的聲音。因此,打哈欠實踐的目的是利用打哈欠的自然狀態獲得良好的歌唱生理學的經驗和感覺,需要放松喉嚨唱歌,放下喉頭,呼吸深而流暢,從而找到正確的歌唱呼吸和共鳴法。
打呵欠會使整個胸部全面擴張,從而促進左右肺葉開放,肺部的壓力小于外部氣壓,通過打開喉嚨,使空氣進入肺部的低端肺。在這一點上,膈膜由于肺部的壓力也全面下降,已經擴散到上腹部,與腰部、背部形成反沖。呼吸器官在打哈欠時會總體擴張,為度吸氣過程、穩定氣息奠定了基礎。
因此,呼吸生理現象中的這種“打哈欠”低位置、聲音高位置的自然狀態,對獲得正確的歌唱呼吸有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說深呼吸練習對歌唱者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有了深呼吸才能唱好高音。
三、咬字、吐字的清晰
美聲唱法的咬字吐字的清晰,是意大利語的語音結構特點和意大利人對聲音美的觀念認識問題。美聲唱法極為重視元音的歌唱方法,“如果母音唱不好,歌聲就要受到不良影響”。母音是由發自聲帶的基音振動和發自共鳴器官的泛音混合而成的。因此,美聲唱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歌唱時把靠前的輔音盡可能快地轉移到靠后的元音位置上,故咬輔音的力度相對松一點,咬合時間短一些,另外還需作相應的口型調整,強調牙關的開啟和口腔的縱向打開。
咬字器官主要指的是口腔,吐字咬字技術主要靠口腔內的唇、舌、齒、牙、喉等不同部位的活動及口的開合、大小、圓扁位置變化等來改變各個元音音色的不同功能及不同的作用。因此,發音器官、咬字器官對演唱者在演唱時調節音色起著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晉偉,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