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彥++李志紅
【摘 要】《燦爛千陽》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本小說,作者曾因《追風箏的人》大獲成功而成為世界文壇的黑馬,《燦爛千陽》也獲得了一致好評。卡勒德·胡塞尼通過自己嫻熟的敘事技巧,刻畫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將世人的目光集中到戰火紛飛的阿富汗,讓人們感受到那個年代下阿富汗婦女們的悲慘命運。本篇論文將探討小說中的女主角們在無情的戰爭、殘酷的舊家族體制中苦苦掙扎,努力反抗的艱苦歷程。
【關鍵詞】燦爛千陽;女主角;反抗歷程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134-02
《燦爛千陽》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本小說,他的第一本小說是2003年出版的《追風箏的人》,該小說在出版后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追捧,在全球銷售600多萬冊,創下出版奇跡。而卡勒德·胡塞尼也因此成為世界文壇的黑馬,美國文壇的耀眼新星,獲得多項新人獎。2007年出版的《燦爛千陽》獲得了一致好評,許多人甚至評論這是超越《追風箏的人》的偉大作品,這部小說講述的是兩個阿富汗婦女瑪利亞姆和萊拉的不幸故事。卡勒德·胡塞尼通過自己嫻熟的敘事技巧,細膩的描寫,刻畫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將世人的目光集中到戰火紛飛的阿富汗,讓人們感受到生活在那個年代下阿富汗婦女們的悲慘命運。下面將探討小說中的女主角們是如何在無情的戰爭中、殘酷的舊家族體制中苦苦掙扎,努力進行反抗的。
一、《燦爛千陽》及其創作背景
《燦爛千陽》這部小說由四部分組成,共分為51章。小說的第一部分講述的是女主角之一的阿富汗女人瑪利亞姆前半生的坎坷經歷;第二部分從阿富汗女人萊拉的角度出發,描述了硝煙彌漫的戰爭使萊拉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戰火帶走了她所有的親人,萊拉的遭遇正是所有阿富汗人生活的寫照;第三部分則是以兩個女主角共同的口吻講述她們這一生的命運,從她們的故事看到那個時代阿富汗的社會狀況;第四部分則以萊拉為視角,講述了三十多年的戰爭終于謝幕,人們翹首以待的和平終于在萊拉的有生之年到來,而此時瑪利亞姆和成千上萬的阿富汗人早已去世,但是燦爛的陽光終究還是照耀在這個千瘡百孔的大地上。
《燦爛千陽》是以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阿富汗為創作背景,講述了這三十多年來阿富汗人在戰火連綿、外國入侵、塔利班專政下的生活。阿富汗是一個男權至上的國家,男人占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女人一生只能依附男人生活,“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并且實行一夫多妻制,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們沒有地位、沒有自我、沒有話語權。阿富汗的女性不能接受教育,也不可以工作,更沒有娛樂的權力,她們的生活中心就是男人,擔當他們發泄憤怒的工具,成為男人傳宗接代的機器,很大程度上講這個國家的女性不是人,而是男人的私有物品。阿富汗因為幾十年的戰爭而頻頻出現在世界各國的新聞報道中,從而被世界人民所熟悉。阿富汗,因連綿不斷的戰爭給人留下了陰暗和苦難的印象,戰火不僅給阿富汗人帶來了生活困難,也使他們時刻處于死亡的威脅中,尤其是其中的女性,生活更是悲慘。這部小說的出現為世人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世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個年代下的阿富汗以及在戰火紛飛下生活的阿富汗人,正是卡勒德·胡塞尼的描寫才能讓世人看到以瑪利亞姆和萊拉等為代表的阿富汗婦女在面對無情的戰火、艱苦的生活、殘酷的舊體制時做出的反抗,她們頑強、堅韌的品質讓世人欽佩。
二、《燦爛千陽》女主角們的反抗歷程
阿富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在這里有十分之九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阿富汗國旗中間就是具有伊斯蘭宗教色彩的清真寺圖案,由此可見伊斯蘭教在這個國家的影響。而且在塔利班專政時期,推行極端的宗教主義,使得阿富汗人民生活在飽受身體和精神雙重摧殘的地獄中,尤其是對女性而言,塔利班的宗教組織為女性制定了許多慘無人道的規定,女性不僅喪失工作機會、接受教育的權力,連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沒有,沒有男性的陪伴,女人是不可以隨意外出的,不然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在男權制和極端宗教主義的壓迫下,阿富汗婦女飽受折磨,但是戰火、男權、宗教都沒有辦法阻擋她們追求幸福和自由的腳步,一批又一批的婦女以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不屈的品質與命運和生活進行反抗,小說中的瑪利亞姆和萊拉就是這千千萬萬阿富汗婦女中的一員。
女主角瑪利亞姆是胡塞尼提取出來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集中了女性的眾多優秀品質,同時,她又是女性意識覺醒的代表。但她并不是一開始就處于覺醒狀態,而是有一個覺醒的過程。小說中的瑪利亞姆是有錢男人扎里勒的私生女,她和母親娜娜生活在山上的小泥屋里,生活很貧困,但是童年時代的她仍然覺得幸福,因為父親每周會過來看望他一次,這樣的陪伴使得瑪利亞姆產生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那是一種和父親、兄弟姐妹共同度過的生活。可是私生女這樣的不合法身份在當時的社會是不被接受的,可憐的瑪利亞姆因為年少無知,不顧娜娜的勸阻,堅持去尋找扎里勒,而等待她的是父親的遺棄、母親的自殺,并且最終被無情的父親和他的太太們安排嫁給了大自己三十多歲的鞋匠拉希德。瑪利亞姆在她十五歲生日這一天邁出了反抗命運的第一步,她想要追求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但是在當時男權社會的大環境下,她失敗了,最終屈從于夫權嫁給了拉希德。
婚后的瑪利亞姆過上了非人的生活,丈夫折磨她、侮辱她、虐待她,她是丈夫發泄憤怒的工具,要隨時承受丈夫的拳打腳踢,在瑪利亞姆一次又一次的流產之后,拉希德更是變本加厲,隨隨便便毆打他,“視她為一只家貓”,可是瑪利亞姆只能忍耐,因為她沒有工作的權力,沒辦法養活自己。但是萊拉的出現改變了瑪利亞姆,兩個同病相憐的女人在共同丈夫的虐待下,成為了親人和朋友,也成為了戰友,萊拉和她的孩子阿茲莎喚起了瑪利亞姆對自由的渴望,她想要擺脫這地獄般的生活。在萊拉的影響下,瑪利亞姆再一次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她愛萊拉和她的孩子,不允許拉希德傷害她們,用盡一切辦法不讓她們受到拉希德的毒打,甚至不惜讓自己承受毆打。瑪利亞姆和萊拉的第一次出逃沒有成功,但是卻更加堅定了她們的追求自由、擺脫魔鬼丈夫的信念,終于有一天瑪利亞姆將反抗進行到底。當丈夫拉希德因為萊拉與以前的戀人塔里克的偶遇而憤怒地想要掐死她時,瑪利亞姆弱小的身體里爆發出了巨大的力量,她舉起了鐵鍬,喊著拉希德的名字,希望他能夠看見自己的舉動,向他的腦袋狠狠地劈了下去。瑪利亞姆為了讓萊拉一家能夠獲得幸福,選擇獨自留下承擔殺人罪行,但是在她行刑前的最后一刻,她仍然覺得內心充滿安寧。瑪利亞姆奮盡全力砍死了毀滅了她一生的丈夫,摧毀了壓迫她一生的男權制,第一次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主人,拉希德的死亡預示著瑪利亞姆對男權制徹底的顛覆。
萊拉的反抗緣于其內心女性意識的覺醒。她的覺醒具有徹底性,也具有引導其他女性覺醒的能力。同不幸的瑪利亞姆一樣,萊拉是拉希德的第二任妻子,但是相比瑪利亞姆,萊拉是幸運的,她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對她疼愛有加,接受現代的教育,并且有一個情投意合的戀人塔里克。當戰爭使她失去了寵愛自己的父親,并且被人欺騙,認為青梅竹馬的戀人已經死去以后,萊拉徹底成為了一名孤兒,無依無靠,生活沒有著落,并且陷入了拉希德的騙局,最悲慘的是她有了戀人塔里克的孩子,在當時男權之上的社會,未婚先孕是會受到懲罰的,如果不嫁給拉希德,那么等待她和孩子只能是死亡,因此她只能嫁給年逾半百的拉希德,這是她悲慘命運的開始,她淪為了拉希德泄欲和生孩子的第二個工具。
因為萊拉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與瑪利亞姆有很大的不同,使得萊拉更具有思想,在被逼無路嫁給拉希德以后,她從沒有放棄反抗,不斷地尋找開始新生活的出路。她一面忍受拉希德的毆打,一面又在瑪利亞姆被虐待的時候,站出來保護她;在拉希德的威脅下無奈地將女兒阿茲莎送到了孤兒院,但是冒著一次次被鞭打的危險,堅持去看望女兒,萊拉為保護瑪利亞姆和女兒所做的微弱反抗雖然沒有取得很大的成效,但也展現了她堅韌的品質和不屈服的精神。拉希德無休止的殘暴毆打很快點燃了萊拉心里的反抗之火,她不甘心這樣屈服在拉希德的魔爪下,她想要把瑪利亞姆和女兒帶出地獄,開始新的生活,她逃跑的想法刺激了瑪利亞姆,雖然最后反抗以失敗告終,但是具有獨立意識的萊拉一直都沒有放棄過。曾經的戀人塔里克的出現使得她內心的反抗之火呈燎原之勢,她想要重新追求愛情,更加熱烈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她的心中“升起一絲渴望,一絲不計后果的希冀”,可以想到為了瑪利亞姆,為了女兒,也為了自己內心的愿望,即使瑪利亞姆沒有殺死拉希德,她也會用盡一切辦法擺脫那地獄般的生活。
最終萊拉堅持不懈的反抗得到了回報,瑪利亞姆選擇犧牲自己成全她,她帶著孩子和塔里克離開阿富汗去了巴基斯坦,萊拉終于像自己希望的那樣開始了全新的生活。正是萊拉對男權和命運不妥協的思想改變了瑪利亞姆,使得她們共同與男權和宗教控制下的社會進行了反抗,最終擺脫了水深火熱的生活。
三、結語
在整部小說中,作者卡勒德·胡塞尼并沒有對阿富汗的社會體制、塔利班的宗教政策、硝煙彌漫的戰爭進行義正言辭的批判。作品中沒有出現作者任何激烈的評論,它以一種平淡的筆調,描寫了阿富汗人民尤其是深處社會邊緣的婦女們悲慘命運、噩夢般的生活。《燦爛千陽》可以說是一部獻給所有阿富汗婦女的偉大作品,這是歌頌阿富汗女性的贊歌,洋溢著對命運的不屈、對壓迫的抗爭、對幸福的追求。這些女性頑強、絕不放棄的精神品質散發著如太陽般耀眼的光芒,照耀在這片大地上,鼓舞人們努力生活。《燦爛千陽》也成為胡塞尼的又一部力作,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卡勒德·胡塞尼.燦爛千陽[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張麗瑩.《燦爛千陽》中瑪利亞姆的成長之旅——從成長小說的視角解讀[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04,(6):76—78.
[3]張玲.掙脫命運,從生存到幸福的跋涉——《燦爛千陽》中主要女性形象解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7):158—159.
[4]趙淑彥.《燦爛千陽》中萊拉形象分析[J],短篇小說,2015,(20):58—59.
[5]趙淑彥.《燦爛千陽》中瑪麗雅姆形象分析[J],短篇小說,2015,(12):45—46.
作者簡介:
趙淑彥(1968-),女,滿族,河北省灤平縣人,承德醫學院外語教學部副教授,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教育方向的研究;
李志紅,漢族,河北省承德縣人,承德醫學院外語教學部,副教授,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教育方向的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系列文章(項目編號:HB14WX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