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年 全國心理學實驗實踐教學技能培訓班 通知
李靜一+馬歡歡
【摘 要】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心理專業基礎知識的應用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仍存在些許問題,為此,本文對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不足;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221-01
高校心理學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包含實驗教學,實驗教學立足科學,深入了解和研究人類的行為規律及心理現象。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學專業,但這并不意味著心理學教育水平也與之同步增長,許多高校在心理學實驗教學上仍存在不足之處。為此,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提高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質量,值得探究。
一、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心理學實驗室建設有待完善。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學實驗的建設仍有待完善,其發展水平差異性大,擁有適應心理學發展水平及各種心理學實驗設備、人才的大都只局限于國家、省市級別的心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部分高校雖然設置了相應的心理學專業,但其實際情況并不適應心理學的發展,對于心理學實驗室所具有的作用沒有充分重視,在課程設置上更是不夠完善,如心理測量學、心理學研究方法等皆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際心理學運用能力。此外,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心理學實驗室數量極少,心理學專業學生大都只局限于課堂的理論學習,沒有實踐經驗,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二)心理學實驗室難以得到有效利用。隨著高校擴招,各大院校在校園設備設施上不斷完善。心理學教學工作不僅在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基礎設施投入,以便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心理學實驗。因此,一些高校也逐漸投入資金購回相關的心理學實驗儀器、軟件,然而對于心理學實驗室的模式建設,高校卻普遍缺乏重視。心理學實驗室建設模式大都是十幾臺電腦配比一定的實驗教學軟件,這樣的模式缺乏多元性,僅能滿足實驗教學的基礎要求,若想實現更好的心理學實驗教學,難度極大。此外,部分高校的心理學專業教師只為了應付心理實驗室教學評估而去采辦相關設備軟件,學生在課堂上也只能摸索操作。如此,學生不僅難以提高操作能力,更造成實驗設備形式化,沒有確切發揮出作用。
二、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策略
(一)重視心理學實驗課,推動實驗教學發展。一方面,實驗教學過程中不能僅考慮實驗驗證,而應適當增強實驗的綜合性和創新性,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實驗的每個環節中,提高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心理實驗課程屬于研究性課程,應注重實驗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挖掘該專業的特色,綜合各項資源,安排社會實踐,將實驗教學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此外,還應當購入相應的儀器設備與實驗教學相輔助。
(二)建設特色心理學實驗室。常規的心理學實驗儀器操作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實驗過程與技能的掌握,這也是心理學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所以,各大高校在建設心理學實驗室時,應當與基礎心理實驗室有機結合,才能創設出富有高校特色的實驗和基礎心理學課程。為做到這一點,高校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建設出科學合理的心理學實驗室,并在專業實驗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設備采購,保障器材的使用率。同時,高校開展心理學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心理人才,所以,實驗室建設也要重視心理咨詢技能訓練,如開展心理沙龍、沙盤游戲、相應的放松訓練室等。
(三)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其實驗研究能力。傳統心理學實驗室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學習模仿,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會逐漸喪失自我創新能力。為此,心理學實驗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讓其自覺投入到對心理實驗器材的探索中,教師從旁引導,糾正學生的錯誤,并積極鼓勵學生創新心理實驗設計方案,提高學生實驗研究能力,如腦成像、腦電及行為認知等相關實驗技術。
三、結語
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作為心理學的重要部分,其教學內容主要是對人體心理行為規律和現象的研究,若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實驗能力,必須重視和解決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科學引入心理學實驗儀器并合理運用,創設出富有特色的心理學實驗教學模式。如此,學生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得以鞏固,真正學有所用,促進高校心理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紅玲.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現存問題及對策措施探討[J].速讀旬刊,2016,(7):45-45.
[2]姜子云,寇冬泉.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5,(3):86-90.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李靜一(1987-),女,漢族,河南省開封市人,河南大學,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心理與行為實驗室管理、實驗室相關教學;
第二作者:馬歡歡(1989-),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河南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教育領導與管理、教育信息化、生涯教育與咨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