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政揚
【摘 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亞里士多德稱為“希臘最為典范的悲劇”,在希臘悲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曹禺創作的《雷雨》,突破了中國傳統的、古老的戲劇模式,創造了一種有別于過去的新的悲劇類型。雖然這兩部戲劇創作的時代、社會背景不同,但至今依然有著同樣的藝術魅力。《雷雨》和《俄狄浦斯王》在主題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命運和倫理道德是這兩部戲劇最明顯的特征,但兩者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關鍵詞】《俄狄浦斯王》;《雷雨》;命運;倫理道德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7-0027-02
《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諭是全劇的主線,命運促使著故事的發生,主要體現的是人與命運的抗爭。曹禺創作的戲劇《雷雨》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俄狄浦斯王》的影響,命運也是《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雷雨》并不是對西方戲劇的簡單模仿,而是吸收了西方的戲劇概念,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融入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具有非常濃郁的中國味道。
《俄狄浦斯王》和《雷雨》都是通過無數的巧合和偶然事件來表現命運的捉弄,最終在悲劇中結束。《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并流放到異國他鄉,自己的母親也自殺了;而《雷雨》的結局是,在雷雨夜中,周萍開槍自殺,四鳳跑出周公館后觸電身亡,周沖為了救四鳳也觸電身亡。形成這種悲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命運的安排;另一個是道德倫理的約束。
在這兩部戲劇中,主人公都是極力想要逃脫命運的捉弄,結果卻都弄巧成拙。在《俄狄浦斯王》中,當拉伊俄斯從神諭里得知自己的兒子將來要殺父娶母,于是殘忍地拋棄了自己的兒子,以躲避神諭中的災難。然而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救下,并且作為鄰國的養子被撫養長大。當他從神那里得知自己將殺父娶母之后,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他離開了從小生長的國家,離開了他的養父母,因為他并不知道那是他的養父母,誤認為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在外面流浪的途中,俄狄浦斯無意中殺死了自己的生父,后來娶了自己的母親,成了忒拜城的國王。然而好景不長,不久忒拜城發生了瘟疫,并且要追查殺死老國王的兇手,俄狄浦斯查來查去查到了自己的身上,最后真相大白,悲劇發生了。在這部戲劇中,神諭的應驗始終是以種種偶然性的事件表現出來的。
在《雷雨》中,周樸園三十年前拋棄了魯侍萍,周萍與繼母蘩漪有染,周萍后來又愛上了四鳳,當他為了擺脫蘩漪和四鳳在一起時,沒想到愛上的卻是自己同母異父的妹妹。當侍萍來到周公館時,發現了四鳳在周公館工作,極力想讓其離開這里,不讓四鳳再走她原來的路,但為時已晚。最后,當周萍準備帶四鳳逃走時,蘩漪出現了,她迫使周樸園挑明了周萍與四鳳的兄妹關系,悲劇發生了。四鳳在雷雨夜跑出周公館,結果觸電身亡,周沖為了救四鳳也觸電身亡,周萍自殺身亡。在《雷雨》中,侍萍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處處想要逃避,結果卻躲不過命運的捉弄,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在這兩部劇中,神諭和命運的安排只是促進劇情發展的因素之一,倫理道德是促使悲劇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說:“哎呀,一切都應驗了!天光啊,我現在向你看最后一眼!我成了不應當生我的父母的兒子,娶了不應當娶的母親,殺了不應當殺的父親。”他明白自己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接受的,殺父娶母是道德所不允許的,所以才有這樣的悔過。而伊俄卡斯也哀嚎道:“給丈夫生丈夫,給兒子生兒女。”最后選擇自縊。同樣在《雷雨》中,周萍和四鳳知道自己的兄妹關系后,倫理道德觀念讓他們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再也不能心安理得地活下去,便選擇了絕路。所以,命運和倫理道德的約束促成了《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的悲劇。
《俄狄浦斯王》所表現的是人與命運的抗爭,主題是人的意志和命運的沖突,矛盾的雙方比較單一。而《雷雨》則不同,它所展現的是舊中國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它所表現的是人與人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在人物的塑造上,《俄狄浦斯王》的人物刻畫不細膩,角色塑造上有些許的矛盾。比如俄狄浦斯在追查老國王被殺一案時,讓特瑞西阿斯說出實情,特瑞西阿斯一直在回避這個問題,提醒俄狄浦斯他自己就是兇手,而俄狄浦斯認為這是在污蔑他,是有人在陷害他。傳言說老國王在路途中被幾個旅客殺死,而俄狄浦斯在外流浪時也殺害了幾個人。當特瑞西阿斯說出實情后,俄狄浦斯應當會考慮自己逃亡路上殺害的是誰。但他沒有考慮這一點,顯得有些不合情理。
《雷雨》中的人物各有特點,劇中人物的對話可以體現角色的內心活動。以蘩漪來說,她本是一個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內心充滿熱情、有理想的女青年,為什么會受周萍的引誘并與他犯下有損道德的亂倫行為,并且拼命地想要挽回周萍,因而做出一系列違反常理的舉動?主要原因是她與周樸園之間有很多矛盾。首先周樸園比她大20歲,他們之間并沒有真正的感情。其次,周樸園對她的態度一直都很冷漠,并讓其接受神經藥物的治療,一切都要聽從他的安排。這對于一個接受新思想的女青年來說是不能夠忍受的,所以當周萍闖入她的生活后,她對周萍產生了真正的感情,對他的依賴越來越強,因此蘩漪最后會不惜一切讓周萍留下來,結果促使了悲劇的發生。
另外,《雷雨》中的魯貴是一個性格很突出的角色。他是一個典型的趨炎附勢、見錢眼開的好賭之徒。當他知道蘩漪和周萍之間的關系時,先是默不作聲并不干預,但是當他被趕出周家后,卻以此來和蘩漪談條件;當他得知周萍對四鳳有好感后,就把四鳳當做一顆搖錢樹,想要通過四鳳來獲得錢財。魯貴這個角色沒有任何的親情可言,不關心任何人,在他的眼中只有金錢才是最可靠的。他說:“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靠得住,只有錢是真的。唉,偏偏你同你母親不知道錢的好處。”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各具特色,并且突出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環境,角色更加豐富和立體。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雷雨》與《俄狄浦斯王》之間存在著很多聯系,兩者的戲劇模式與命運觀念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雷雨》在很多方面,特別是人物的塑造和情節方面比《俄狄浦斯王》更加豐富。《俄狄浦斯王》和《雷雨》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曹禺著.雷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索福克勒斯.奧狄浦斯王[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3]王一玫.略倫俄狄浦斯王對雷雨的影響[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4]黃振華.反抗與逃避——雷雨和俄狄浦斯王中的命運觀之比較[J].文教資料,2006(24).